(2020年7月整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519865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7月整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7月整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7月整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7月整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7月整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7月整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受欢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却不那么受欢迎,甚至遭致他人的厌恶或憎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让人亲近,而有些人却让他人敬鬼神而远之缺乏些引力,原因何在呢?根据心理学家的众多研究,以及生活的实际,我们不难体会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改善手段。一、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实际生活中,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1、邻近性因素。邻近性因素通常就是指时空距离因素,由于距离越接近,交往容易,交往的频率就可能越高,容易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2、,能够提高人们相互之间的喜欢程度,中国民间就有邻近性影响人际吸引关系的说法:诸如“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等,现实影视作品中,某些影视演员虽然精品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出镜率较高,图个脸熟,因此人们对他(她)的映象在不断加深,现实生活中的同窗情、战友谊等等,这充分说明,邻近性的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2、魅力吸引性。人的魅力是从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一个方面:外表容貌,这是初次交往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交往吸引因素,尤其是对待异性交往更是如此。一般意义上讲,外表容貌是父母给的,是先天的,一方面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将漂亮与美好、值得爱联系在一起;同时又认为自己爱的对象是美丽漂

3、亮的,即使相貌平平,也会“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容颜美貌就激发了爱。另一方面人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同容貌美丽者在一起,是一件荣耀和光彩的事情,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提高自己在同僚中的地位,所以愿意与貌美者接触。再一个方面人人都有爱美的天性,因为美能养眼,现实中美女的回头率高于相貌平平或丑陋者均源于此;另外有些人认为容貌姣好的人,其品德一般是优良的,于是乎便愿意成为貌美者朋友或看护者;而女子从传统的“女为悦己者容”观念出发,除了一般的修饰之外,引发了一种更为极端的“容”,医疗科技的发展和整容医学的进步为这种“容”提供了便利人造美女的诞生,“丑小鸭变成金凤凰”已经变成了现实,也让她(他)增加了吸引了

4、。当然,我们不能夸大外表和容貌的作用。在交往之初,容貌的作用较大,但随着相互认识的加深,年岁的增长,年老色衰,容貌的吸引作用不断降低。第二个方面:人的才能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表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有才能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人们与有才能的人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多的指导,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些。吸引了更大的则是有着一点小缺陷的人。事实也是如此,白璧无瑕固然显得纯洁,但让人有敬而远之的缺憾,而白璧微瑕则能够让人易于接受,因为有着小缺陷的人褪去了圣人的光环,更接近普通人,因而人们对他的接受程度也就大增了。第三个方面:个性品质个性品质的吸引,实际上是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外表美是一时

5、的,而心灵美是经久不衰的。比起容貌和才能,个性品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力持久、稳定、深刻。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只有那些心灵美的人才会真正受人欢迎和喜爱。人的个性品质有多种,那么哪些品质在人际交往中最受重视呢?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诚恳、诚实、理解、忠诚、可信、可靠、聪明、关怀、体谅、热情等优秀品质是人际吸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待人以诚人们愿意亲近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们愿意交往之,而虚情假意、小肚鸡肠者,人们则会鄙视之,远离之。3、相似性相似性包括态度(信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年龄、性别、职业、经历等的相似,其中态度的相似是最具吸引力的。古人云“同病相怜”、

6、“同气相求”、“同仇敌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与谋”等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事实表明,在见面初期,多是住在附近的人成为好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态度相似的人逐渐成为了好朋友的情况增多了。4、需求互补性人们需求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例如一个有支配性格的人容易和被动型的人相处。这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一般而言,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民间俗语的“一方馒头搭方糕”就是需求互补的重要注脚。当然,并不是所有相反的特性都能互补,都能产生吸

7、引呢?不是的,如高雅和平庸、庄重和轻浮等。所以,互补性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方面互补一些更好,在某些方面相似一些会更好。除了以上四种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人际吸引之外,还有一些影响因素或现象,诸如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自我表露是一个强有力的“信任”表征,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可以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喜欢。一个善于言谈并且敢于表露自己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更多的好感,它可以引发对方也做自我表露,从而增进相互的了解、信任以及感情上的接近。二、提高人际吸引力把握了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并非是让给我们沉迷于某个特征中,而是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扬长

8、避短,善于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1、确立和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人们实在交往中实现社会化的,因此,人们在交往中应该确立正确的原则并严格的遵循之,就会使我们的吸引力大增。具体而言:(1)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自己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势而趾高气扬。 (2)相容的原则。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 (3)互利的原则。人际交往作为一种双向行为,“来而不往非礼也”,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

9、长久的。所以,双方都受益,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4)信用的原则:要以诚实为本,要重然诺,不失信于人。要言必信、行必果,要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气度。(5)宽容的原则。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就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2、培养人际交往的技巧原则的确立需要我们的言行来体现,也就是说,需要我们进行这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形成我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具体说:记住别人的姓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倍受重视。 举止大方得体、坦然,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

10、激发交往动机。 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别人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给人以美的享受。 做到心平气和、牢骚有度,自己快乐,别人也愉悦。 处事果断、富有主见、充满自信。3、在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除了遵循原则,掌握技巧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环境的辨析能力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也就是要“因时制宜”。因为,辨析能力愈高的人,社交能力也愈高。他们在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时,较能完成交

11、往目标,并较能改进双方的交情。辨析能力高的人,他们会遇上较多愉快的交往经验,而他们也较少出现抑郁的情绪。辨析能力高的人不一定是社交变色龙,只懂得盲目附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而这些目标也可以是一些利他的目标。辨析能力高的人,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懂得审时度势,既能够完成自己起初不愿捐款的人解囊相助,并让他们觉得捐款后心情愉快,二是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要增进个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

12、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虽然心理学家认为社交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动机、决心、努力与恒心。 三是具体能力的培养1、良好表达能力的培养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2、人际融合能力的培养融合于社会,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勇敢地面对世界、接纳世界。当然接纳世界并不是要你消极等待和向困难屈服,更不是要你没有任何原则地去苟同消极落后的东西,甚至同流合污。而是要你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接纳现实,并有勇气和决心去消除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弘扬主旋律,尽一份责任。3、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处理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但是,当问题接踵而来,而且复杂度不断升高的同时,我们应系统地找出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