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1.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必修1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510832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3.1.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3.1.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3.1.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3.1.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 1 -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想北平 候课请积极阅读作文同步导学练 走进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 月 4 日)正当“立春” 。老舍 是他的笔名。1946 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 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 等职。 一、 【课前预习】 1、识记字音 廿七岁()粘()合什()刹海熠()熠闪光 辜负()蜻()蜓韭()菜贫困潦()倒 菜圃()静谧()湖泊()旅泊()之地 奇诡()贫瘠()烙( )印装模()作样 2、完成黄金讲义P1基础字词1-2 题及 P3检查基

2、础第1、3、5 题 二、 【自主学习】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2、学生研读1-3 节思考, 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 1-3 节中找出相关语句? 3、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在作者的眼中,地坛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一个地坛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2、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中的挫折、苦难? 四、课堂作业黄金讲义“文采T台”第 1、 2 题 第二课时 一、 【自主学习】 1 、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情感。(给出语段,学生分组讨论) 真愿成为诗人, 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北平的伟俊。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

3、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用心爱心专心- 2 - 2、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 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二、 【合作探究】 1、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2、那么对于这“说不出”的爱,作者真的没有说出吗? 三、 【巩固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多 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 C老舍的想

4、北平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在短短的两千字里对北平的爱真 是一言九鼎 。 D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一场突如其 来的 8.0 级大地震,让整个世界的目光聚 焦在四川汶川。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下一些中小学生写作文时,谋篇布局像“八股”叙述、议论说套话,作文好像一头 钻进了“套子”里,有关专家对此深感关切。 B历代思想家在其著作中用古汉语所表述的思想理论和哲学概念,往往艰涩难懂,而重 要的论断又不能回避古汉语。 C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如春风送暖,如雨润万物,让微笑成为一轮暖阳,融化一冬 的冰雪;让微笑成为一缕和风,成就万物的欣欣向荣。 D

5、财富公式所推崇的独特的规避投资风险理论,引发的是一个有关智慧型理性投资 策略选择的广泛大讨论,对于我国的当前广大民众确定投资策略将起到指导意义。 四、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想北平(节选)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 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 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 用心爱心专心- 3 - 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 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

6、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 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 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 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 茶就够了。 4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 ,但是“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 ,我一定会和没有家 一样的感到寂苦”? 答: 5说说你对“ 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的理解。 答: 6 “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的“摇篮”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 有何相似之处? 答: (二)、 我心归去

7、 (节选)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 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 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 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 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 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 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 使你感触到实在,那

8、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 空。 7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答: 8作者在文中写道: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 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说说你对作者的感受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 题。 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 庞 白 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这是别人的城市。 每每审视自己与城市的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是自己的。事实上我 也曾这样努力过。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

9、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 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陌生。真有点莫名其妙。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那种人有这样的 本事: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 交朋结友, 郊游, 逛街, 工作,生活, 如鱼得水。 只是偶尔因语言的差别才会突然记起他们不 是本地人,除此之外,他们甚至比本地人还本地人。 在城市中生活却没有融入城市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我常百思不得其解。每每夜深人 静或在别人的城市里行走时,儿时那些残旧的老屋 、清澈的小溪、坎坷的青草坡、淳朴的笑 用心爱心专心- 4 - 容、温热而熟悉的乡音扑面而来。为什么入梦的不是暧昧的霓虹灯、川

10、流不息的车辆、焦虑 和激动的人群呢?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漠然了?可能是吧,但也 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常是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 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也许用“距离产生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 点。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就像人不可能有两次生命一样有两个故乡吧。而故乡正是给了 我们生命的地方,那是来自血源的、无法忘怀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都 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们:你从何而 来! 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总与捏线的手息息相

11、连,一刻不 离。 在城市中生活,其实早巳把家放置在别人的城市里,成为别人城市里的故乡人了。从 乡村到城市,并将在城市里长久地生活下去,这与故乡一样似乎也成为无法改变的选择和事 实。而在这样的选择和事实中,透过钢筋水泥构筑的窗口,让目光擦过云烟眺望,云烟 背后是故乡啊! 这样的动作我们重复了多少年。就算如此,多少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能说不习 惯城市的生活吗?当然不能,否则就是矫情了。在城市里求学,工作,结婚更多的时候, 我们心安理得地渴望着城市里的物质生活,奔走和拼搏,寻找和追寻着往往可望而不可即的 梦想。那么,这时如果让我们忘却那么多年在城市里的生活痕迹,重新回到儿时生活的地方 去,可能吗 ?

12、让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家! 城市里有我们留下的太多东西。约会时的那棵树,工作的那张办公桌,购物的商店, 每天回去的宿舍,夜夜睡觉的床,天天待在一起的亲人,那么多熟悉或陌生的朋友和同事, 还有逐渐养成的生活习惯,一切的一切,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时时刻刻流动着。这是别 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 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生活着,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想着自己的故乡。城市是别人 的城市吗 ?故乡是我们的故乡吗?我不知道。也不想分得那么清楚。只知道就算是在别人的城 市里生活和在梦里的故乡中穿梭,仍有一种感觉有点甜,有点酸,有点惆怅,仍有一些暖暖 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像老家门前的小溪悄悄地流着,

13、冲刷和温暖着被生活磨砺得略显麻木或受 伤了的心灵,让人舒服,让人感动。 9第段中写到了“我很佩服,也很羡慕”那种“比本地人还本地人”的人,请分析作 者写这种人的作用和好处。 答: 10作者说:“在城市中生活却感受不到自己融入城市。为什么会这样?我常百思不得其 解。”其实作者已在文中对“为什么”作了解答,那么作者是如何解答的呢?请结合第段的 内容回答。 答: 11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别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请联系全文作答。 答: 12第六段作者说:“让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家! ”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答: 资料链接 1.余光中乡愁四韵 用心爱心专心- 5 - 给我一瓢

14、长江水啊长江水 / 酒一样的长江水 / 醉酒的滋味 /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 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 血一样的海棠红 / 沸血的烧痛 / 是乡愁的烧痛 / 给我一张海 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 信一样的雪花白 / 家信的等待 / 是乡愁的等待 / 给我一片雪 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 母亲的芬芳 / 是乡土的芬芳 / 给我一朵 腊梅香啊腊梅香 2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 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 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 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 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 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 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