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貌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03271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高原地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黄土高原地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黄土高原地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黄土高原地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黄土高原地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地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高原地貌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第一章 黄土 黄土(loess)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其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 1、黄土的一般特征 黄土主要由粉砂组成,并含一定数量的细砂与粘土。 颜色为黄灰色或棕黄色。 质地均一、未固结(以手搓之易成粉末)、质轻、稍具粘性和含有较多钙质。钙质常以不规则的钙质结核形式出现。 常发育垂直节理。 颗粒结合不紧密,孔隙度大。 黄土无明显层理,干燥时较坚固,遇水易于剥落,易受侵蚀,使地表支离破碎,形成黄土地区特有的地形。,2、黄土的物质成分 黄土含SiO250-60、Al2O39-12、CaO 7-1 0、MgO-3、Fe2O34-5、K2O 2。 矿物成分以

2、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矿物为主。石英和长石一般为粉砂级,碳酸盐矿物呈微粒状态,偶尔可见到重结晶的细粒方解石。此外,还有少量粉砂状磁铁矿、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等矿物。这些在水中不稳定的矿物有时晶形完整,表面新鲜。黄土中的矿物成分与大陆岩石的平均成分相似,而与黄土分布地区的下伏基岩中的矿物成分无关。,3、黄土的分布 黄土主要分布于中纬度气候温暖的地带,特别是在半干旱气候的草原地带。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10。广见于乌克兰、阿根廷、美国中部、捷克、苏丹。 我国是多黄土的国家,黄土的面积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6.6。具体分布在昆仑山-祁连山-秦岭-鲁东山区和辽东半岛一线以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3、,即位于北纬34-35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主要围绕沙漠由西北到华北直到东北呈弧形带状展布。一般厚度为20-30m,最大厚度达200余米。由西北向东南厚度有变薄的总趋势。,在黄河中游有317600km2的黄土,约占整个黄土面积的50,形成黄土高原。其厚度较大,常达80m以上,最大厚度见于陕西、甘肃一带。 4、黄土的成因 典型的黄土是风成的,其标志是: (1)黄土的厚度从沙漠边缘向外逐渐减薄; (2)组成黄土的颗粒向外逐渐变细; (3)不仅分布在低平地区,也见于二、三千米高山之顶; (4)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伏的基岩成分无关,而且含有在水中不稳定

4、的矿物。,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

5、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第二章 黄土高原概述,第一节 黄土高原的范围 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祁连山以东。(1955年中国地形区划),面积50万平方公里。,黄河上中游的界线: 以地貌分:上中游划在龙羊峡(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中下游划在孟津(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 以地质分:上中游在青铜峡(华北断块与西域陆块交界),中下游在孟津。 以水沙分:上中游在托克托(河口)泥沙(90%来自河口以下,55%的水量来自

6、河口以上),中下游在孟津。,第二节 黄土高原的地质基础,一. 地层: 前寒武系:分布不广 ,见于五台山、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嵩山、太华山、贺兰山、阴山等地。岩石为各种区域变质岩。 古生界:华北区为地台型沉积,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建造为主。上奥陶统下石炭统缺失,中上石炭统分布广,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底部为铝土岩或铁铝岩,假整合于中奥陶统之上。祁连区为地槽型沉积,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中生界:广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和陇西盆地以及六盘山。为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 新生界:全区缺失古新统,第三系为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多伏于盆地之下数千米处,陕北在沟谷中可见到上新统三趾马红土。 区内第四系发育有:

7、冰积碎屑建造:更新世冰积层见于蓝田公王岭等地,为一套红色泥砾沉积。,风积黄土建造: 1.黄土:未充分胶结或半胶结的黄灰色黏土粉沙岩,(粉沙0.05-0.005mm),按此可将晚更新世黄土分为沙黄土(大于0.05mm所占比例大于30%)粘黄土(小于0.05mm所占比例大于30% )和黄土。如神木,大于0.05mm所占比例46.5%,小于0.05mm 占4%属沙黄土;洛川,大于0.05mm所占比例7.5%,小于0.05mm 占22% ,为黄土;渭南尤河,大于0.05mm所占比例2%,小于0.05mm 占26% 接近粘黄土。,2.黄土地层划分为早更新世黄土(古黄土)、分布在黄土塬及部分黄土台塬;中更

8、新世黄土(老黄土)遍及全区;晚更新世黄土(新黄土)在二级以上的阶地广覆;全新世黄土分布于西北部及中部。典型剖面见于洛川。,3.黄土组成物质区域变化特征 由北向南,粒度变细。 由北向南,从西向东,石英、长石和方解石含量减少。 黄土结构在南北方向是:陕北为接触型,汾渭盆地为孔隙充填型,南缘为基底型。东西变化为:陇西黄土,新黄土为接触型,老、古黄土为孔隙充填型,陇东为孔隙充填型,晋陕为接触型。,4. 黄土成因的探讨 从黄土骨架矿物成分的含量分析:石英和长石达70%以上,说明黄土物质来源与这两种矿物含量高的岩石有关,黄土高原基岩为石英长石砂岩,外围有花岗岩。 从古气候环境分析:黄土层仅含少量耐干旱的蒿

9、属植物花粉,色灰黄或褐黄,说明黄土堆积时的环境是干寒型。,从矿物微构造特征分析:有冻裂、压裂和擦痕说明受冷冻和冰川作用。 从沙漠形成的时代分析:早、中更新世北部无沙漠,因此早、中更新世黄土是物质补给源应是基岩风化物为主,晚更新世后,沙漠形成,因此接受了沙漠的微尘补给。,从马兰黄土的粒度分带:愈南愈细,符合风的搬运特点。 从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分析: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团北上,太平洋大气环流因秦岭的阻挡而北进减弱,使西伯利亚高压干冷气团控制西北地区。,结论:黄土物质补给既有近源也有远源,黄土高原主体搬运介质以风为主,黄土高原边缘与山麓地带黄土有水成黄土。,二 .区域地质构造 1

10、.古陆块的形成与演化 以青铜峡为界,东为华北陆块,西为西域陆块。 华北陆块早元古代吕梁运动形成地台,主要为山西台背斜和鄂尔多斯台向斜。早古生代浅海沉积,晚奥陶纪早石炭纪上升剥蚀,石炭纪多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为内陆湖盆。中生代块断运动,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隆起与大陆裂谷。新生代进一步产生沉降裂谷和隆升断块。 西域陆块为强烈活动的褶皱带。,2.华北断块体系的基本特征 有嵩山断块、太华断块、太行断块、吕梁断块、阴山断块、阿拉善断块、额尔多斯断块。,鄂尔多斯断块 位于黄河中游流域腹部,呈南北向展布,四周以深断裂或大断裂为界,系长方形巨型中生代断陷盆地。以长城为界,北部为沙漠,南部为黄土高原。为大型复

11、式向斜,盖层构造比较简单,除东胜隆起侏罗、白垩系直接不整合于下伏结晶基底之上外,其余地区则由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及中新生界组成,群系间多呈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接触,岩层产状以水平为主,褶皱、断裂都不发育,只有一些平缓褶皱,或局部存在规模较小的短轴背、向斜。,3.大陆裂谷系 汾渭裂谷系: 裂谷证据:处于地壳急剧增厚而变为厚度稳定的转折点。说明有深断裂;大同及附近有新生代基性喷发;近千年来发生7级以上地震达8次;有第四纪断层分布。盆地下降速率不断加快,年均速率由始新世的0.03 0.06mm, 中新世 0.08-0.24mm,早更新世0.68-1.49mm。,4.秦岭北麓深断裂:近代活动强烈,有断层三角面,V型谷,山前洪积扇,年隆起速率10mm。,黄土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