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体格检查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96264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体格检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心血管体格检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心血管体格检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心血管体格检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心血管体格检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体格检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体格检查PPT课件(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血管检查,学习内容,一、心脏检查 1、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了解心脏查体异常的临床意义; 2、熟悉心脏的位置、体表投影; 3、掌握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内容及具体方法、技巧; 二、血管检查 1、了解临床重要血管的解剖结构;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的疾病及体征; 2、熟悉血管正常体征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掌握血管的视诊、触诊、听诊的内容及具体方法、技巧;,心脏位置、体表投影,位于胸腔纵隔内,在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第58胸椎前方,上方与大血管相连,下方为膈,约2/3居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心尖在左前下方。,心脏位置、体表投影,前表面主要为右心室和右心房,小部分为左心室和左心房。

2、后面主要为左心房,小部分为右心房,膈面主要为右心室,左侧面几乎为左心室,一、视诊 (Inspection),Inspection,视 诊 方 法 胸廓的切线位平视,胸部正位观察,视诊内容(Inspection) 1、正常心前区 2、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3、心尖搏动 4、心前区异常搏动,正常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的移位 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负性心尖搏动,1、正常心前区(Normal Precordium),左右对称,.,9,2、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前区隆起 肋骨、胸骨发育完成前,右心室肥厚挤压所至。先天性、后天性 心前区饱满 心包积液、主动脉扩张 心前区凹陷 胸廓的骨性改变、扁平胸,先天性:法鲁氏四联征

3、 、肺动脉瓣狭窄。 后天性:风湿性心脏病,.,10,2、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前区隆起 肋骨、胸骨发育完成前,右心室肥厚挤压所至。先天性、后天性 心前区饱满 心包积液、主动脉扩张 心前区凹陷 胸廓的骨性改变、扁平胸,大量心包积液挤压心前区使之饱满,.,11,2、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前区隆起 肋骨、胸骨发育完成前,右心室肥厚挤压所至。先天性、后天性 心前区饱满 心包积液、主动脉扩张 心前区凹陷 胸廓的骨性改变、扁平胸,佝偻病性胸廓,3、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位置 正常心尖搏动 范围,中央在左第5肋间隙锁骨 中线内侧0.5-1.0cm,直径2-2.5cm,3、心尖搏动(apica

4、l impulse),移位,体位改变 胖瘦 小儿 妊娠,心 脏 原 因:右心室扩大 左心室扩大 双心室扩大 心脏外原因:肺或胸腔变 腹部病变,生 理 性,病 理 性,心尖搏动移位,3、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心尖搏动移位 A. 横隔位置的影响:体型、肺气肿、腹部疾病 B.纵隔位置的影响:胸膜、肺部病变 C.心脏增大的结果:除外心外因素心尖搏动至锁骨中线外即为心脏扩大。右心室增大向左移;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 D.体位改变的影响仰卧、左右侧卧 E.先天性右位心,3、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心尖搏动范围与强度的改变 生理条件下的变化:心尖搏动的强弱与胸壁厚度、肋间

5、隙有关。肥胖、乳房遮盖引起心尖搏动减弱;胸壁薄、运动引起心尖搏动增强 。 病理情况下:高烧、贫血、甲亢与左心室肥大均可引起心尖搏动增强 ;扩张型心肌病、AMI、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气胸、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引起心尖搏动减弱。,3、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负性心尖搏动( Inward impulse ) 概念: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 意义:心包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如粘连性心包炎;重度右心室肥厚(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剑突下搏动(右心室搏动)注意与主动脉搏动鉴别:1.深吸气。2.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胸骨左缘第3

6、、4肋间隙 剑突下、心底部异常搏动,4、心前区异常搏动,右心室肥大(左3、4肋间隙),1.肺气肿、右心室肥大 2.腹主动脉搏动 (剑突下搏动鉴别),1.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左2肋间隙收缩期搏动) 2.主动脉弓动脉瘤、 升主动脉扩张(右2肋间隙),二、触 诊 (Palpation),Palpation (触诊),补充验证视诊所见 检查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可以确定心脏处于收缩期 (systolic period)或舒张期 (diastolic period) 用右手全手掌、小鱼际肌及示、中、环指指腹进行触诊,触 诊(Palpation),多以右手全手掌、手掌尺侧及示指、中指指腹法,心

7、尖搏动 :标志心室收缩期的开始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是左心室肥厚的一个特征性体征,见于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前区抬举性搏动:右心室肥厚的特征性体征,一、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二、震 颤(Thrill),定义 :也称猫喘,触诊时感到的一种细微颤动,是为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征性体征。 产生机制:血流经过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瓣膜口、异常通道流到宽广部位而产生湍流,由此引起血管壁、心壁、瓣膜震动传到胸壁所致。一般与病变程度呈正比关系(过分严重时减弱)。 触诊所发现的细震颤,相当于听诊所发现的杂音,二、震 颤(Thrill),发现震颤后应先确定部位及来源(瓣膜、大血管或间隔缺损)其次确

8、定处于心动周期的时相(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 震颤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狭窄性瓣膜病,瓣膜不全严重时 影响因素:声音频率 有震颤一定有杂音,但有杂音不一定有震颤。心脏与胸壁的距离,时 期 部 位 疾 病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AS(风湿、先天、老年) 胸骨左缘第2肋间 PS (先天性)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IVS(先天性) 收缩期 心尖部 重度MR(风湿性 与非风湿性) 舒张期 心尖部 MS(风湿性)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附近 PDA,心脏各种震颤的临床意义,三、心包摩擦感,定义 心包脏壁两层摩擦产生的震动,传到胸壁。 机理 心包炎时,脏、壁二层粗糙,摩擦而产生的震动。 意义 各

9、种心包炎(pericarditis) 触诊部位 胸骨左缘第4肋间处较易触及,坐位、深呼气的末期更易触及。于心动周期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触及。心前区。心包积液(pericardiol effusion)时消失。,三、叩诊(Percussion),.,27,目的 判断心脏大小及形状 几个概念 绝对浊音 相对浊音* 相对浊音代表心脏真正大小 正常心脏浊音界,(一)叩诊方法与顺序,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成人) 右(cm) 肋 间 左(cm) 2-3 2-3 2-3 3.5 - 4.5 3-4 5-6 7-9,记录时应注明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cm数(8-10cm),(二)正常心浊音界,.,30,心界各

10、部分组成,左界: 2肋间处:肺动脉段 3肋间处;左心耳 4、5肋间为左心室 右界: 2肋间处: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3肋间以下为右心房 心底部 2肋间以上为心底部 主动脉到左心室之间为心腰部 心尖部由左室构成,心浊音界组成,A.心外因素: 大量胸水、气胸、肺气肿等可使心界移向健侧,胸膜肥厚、肺不张则相反; 大量腹水或腹腔巨大肿瘤心脏上移成横位,浊音界向左扩大 肺气肿:心脏浊音界缩小 胸腔内有实性病变:患侧心界叩不出,(三)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右侧气胸,肺不张,(三)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B.心脏本身病变 1.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扩大,心腰部明显凹陷,形似靴型,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

11、病变AR(主动脉型心脏),(三)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B.心脏本身病变 2.右心室增大:显著增大时,叩诊心界向两侧增大,特别是向左增大显著。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性二尖瓣狭窄,(三)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3.左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者称普大型。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全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三)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4.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当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膨出,心界如梨。常见于MS,又称二尖瓣型心。,(三)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5.心包积液:心界向双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心包积液量大时,坐位心浊音界呈

12、三角烧瓶样(烧瓶心);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三)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6.心底部浊音界扩大: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胸骨右缘第1、2肋间浊音界增宽,常伴收缩期搏动,(三)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四、听诊,二尖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第二瓣区 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Erb区,肺动脉瓣区,三尖瓣区,瓣膜听诊区,二尖瓣听诊区,听诊顺序,逆时钟方向,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听诊时注意事项,听诊内容,心率 心律 心音 额外心音 杂音 心包摩擦音,正常60-100次/min窦性心动过速HR100bpm窦性心动过缓HR60 bpm,一、心率(HR),二、心律,(1)

13、慢而规则的心律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2)快而规则的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tachycardia)室 上性与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auricular fluttcr),二、心律,(3)不规则心律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期前收缩或过早搏动(extrasystolic or Premature beat),二、心律,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等 心音强弱不等 心跳与脉搏次数不等-脉搏短绌,二、心律,三、心音,(一)正常心音 (二)异常心音

14、,第一心音( S1 ) 第二心音( S2) 第三心音( S3) 第四心音( S4),心音的强度改变 心音性质的 改变 心音分裂,第一心音( S1 ),发生于心室的等容收缩期 主要由二尖瓣、三尖瓣在关闭时,瓣叶紧张度突然增强所产生 此外心室肌的收缩,心房收缩的终末部分,半月瓣开放以及血流冲入大血管等,所产生的振动亦参与第一心音的形成 第一心音的发生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持续约0.1秒。钝、响、长,第二心音( S2 ),发生于等容舒张期 主要与血流在大血管内突然减速、半月瓣的关闭引起瓣膜的振动有关。 此外,大血管本身的振动、房室瓣的开放、心肌弛缓所产生的振动亦参与第二心音的形成。 标志着心室舒张的

15、开始。持续约0.08s。高、脆,弱、短,S1,S2,S1,如何区分S1、S2,S1音调较低、时间较长,以心尖部最响。与心尖、颈动脉搏动同时出现 S2音调较高、时间较短,以心底部最响。S2出现在心尖搏动后 S1S2间隔较S2S1间隔短。 心底部S1、S2易于区分。,第三心音( S3),心室快速充盈期之末,距第二心音0.12-0.18s。与血流冲击室壁,心室肌纤维伸展、延长,使房室瓣、腱索、乳头肌突然紧张、振动所致。 正常情况下在儿童与青年人中能听到生理性S3 第三心音的特点为音调低顿而重浊,持续时间短,约0.04s。通常在心尖部的内上方,仰卧位、呼气末时听得较清楚。心率由快减慢时更易听到。,第四心音( S4),出现在心室舒张末期,约在第一心音前约0.1s。由于心房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结构(房室瓣装置)突然振动有关。 正常情况下,此音很弱听不到,如能听到则为病理性第四心音,或称房性或收缩期前奔马律。 听诊特点:音调低,在第一心音前之并紧靠第一心音,在心尖部及其内侧较明显。,心动周期图,0.1S,80ms,0.25S,80ms,40ms,0.1S,S1,S1,S2,S3,S4,收缩期,舒张期,心音组成,心音响度,心音持续时间,胸壁厚度 肺含气量 心室收缩力 心排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