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476121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教材课程(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截止2009年6月3日19:30,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 (WHO),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 (中国),提 纲,概述流感的危害 认识流感病毒 认识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概 述,流感的危害和流行史,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 潜伏期短,传播途径简单,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播快的特点,常引起暴发、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流感的危害,流行范围广 发病率高 世界上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

2、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 超额死亡率高 世界上最严重的流感爆发于1918年,共造成20004000万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死亡人数,是造成死亡最多的一次传染病大爆发。,流感的发病率,20世纪人类流感大流行时间顺序,1918,1957,1968,1977,1997,1998,2003,H1,H1,H3,H2,H7,H5,H5,H9,西班牙流感 H1N1,亚洲流感 H2N2,俄国流感,禽流感,香港流感 H3N2,“西班牙流感” A(H1N1),19181919,大约20004000万人死亡 当年欧洲人口为1亿 死亡率为20% 西班牙死亡800万,西班牙流感的传播,C.W. Po

3、tter, Textbook of Influenza, 1998,1918年美国西雅图警察,“亚洲流感” A(H2N2),1957-1958,在1957-59 年亚洲流感时, 一名伦敦Islington的小学女孩正在漱口以消灭病毒。 世界范围内超过100万人死亡,在美国7万人死亡。,1957年“亚洲流感” A(H2N2)的扩散,“香港流感” A(H3N2),1968-1969,1968年在毛主席的命令下,中国的红卫兵戴起口罩以抵抗流感病毒。 世界范围内死于1968-69 香港流感的人超过100万,美国死亡3万4千人。,1997年证实禽流感 H5N1亚型可感染人,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人禽流感疫

4、情统计 (2009年3月2日),http:/www.who.int/csr/disease/avian_influenza/country/cases_table_2009_03_02/en/index.html,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人禽流感疫情统计 (2009年11月27日),http:/www.who.int/csr/disease/avian_influenza/country/cases_table_2009_11_27/en/index.html,近100年流感突发事件及其首发地,认识流感病毒,生物学特点及其变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最常见的传染病。流感病毒大致分A、B、C三种

5、类型。其中,A型(即甲型)致病力最强,也最常见。 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表面密布的两种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亚型。 迄今,科研人员已经发现,H有16种,N有9种。二者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流行性感冒,分类: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 形态:椭圆形,有囊膜,直径80120nm,囊膜表面覆盖有紧密排列的纤突,分别为病毒的HA(三聚体棒状结构)和NA(四聚体蘑菇状结构)蛋白 核酸:单股负链RNA;核酸为大小不同的8个节段的基因组,编码10种蛋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感病毒不耐热,5030分钟、655分钟、1001分钟

6、即可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和酶活性。在低温下病毒较稳定,4可存活数周,在真空干燥或-20以下可较长期保存。 病毒在pH 7.77.8范围内较稳定,pH 3.0时病毒感染力即被破坏,感染力和血凝素活性在碱性中比在酸性中更稳定。 紫外线、X射线、日光等均能灭活流感病毒,先灭活其感染性,然后灭活酶和血凝素。 对乙醇、乙醚、汞、氯、酚、福尔马林、氯仿等化学物质敏感,但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甲型流感病毒结构模式,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都是不稳定的。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宿主对病毒的选择性作用以及病毒的基因突变使某一病毒亚型的抗原性产生小幅度变异:每年要打流感疫苗的原因。 抗原转

7、换(antigenic shift):病毒可以和其他病毒交换基因并进行重配,产生一个新的亚型:大流行。,流感病毒的特点抗原容易变异,Ferguson et al, 2003,HA 和/或 NA 基因的点的变异 频繁发生 A 型和B型发生,抗原漂移 - 流行,人类和动物毒株的RNA发生交换 (HA 和/或NA基因的全球性变异),导致新的亚型出现 少见但后果严重 只在 A型出现,抗原转变 - 大流行,N,H,N,H,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大型变异,H、N均大变异 ,约 3040年发生一次,可致大流行或暴发流行。,亚型变异,H大变异,N不变或小变异,约10年发生一 次,可致大流行。,变种变异,H、N均

8、小变异,经常发生,导致小流行。,抗原变异所引起的历史上流感流行,PB1 HA NA,PB1 NA,有记录的全球性流感流行周期,甲型流感病毒存在于人、鸭、鸡、猪、鲸鱼、马、海豹,所有15种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水生鸟类宿主。,猪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混合容器。,甲型流感病毒基因可在人、猪和水生鸟类之间传递,并形成新的可致大流行的病毒株。,流感病毒可在人和猪之间传播。,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流感病毒对动物的致病力,对人致病 甲、乙、丙型均致病 甲型:为主要致病亚型,常见人源甲型H1N1、H1N2、H3N2,传播力强,多次造成世界大流行 乙型:致病力低,传播力低于甲型,可一定范围内流行,不曾大流行 丙型:致病

9、力、传播力均低,可以传染,难以流行 对禽致病 所有甲型病毒均致病 主要致病亚型:H5N1、H7N7、H7N3 对猪致病 主要是猪源甲型:H1N1、H1N2、H3N2 对其它动物 马(H7N7,H3N8),狗(H3N8) ,猫科(H5N1,“猫感染禽流感”)等,资料来源:美国CDC,流感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人、禽、猪等均易患流感并在人间、禽间、畜间流行 人与动物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 多以动物为传染源 人也可成为传染源 病毒在不同种群感染宿主体内可发生变异和/或融合 人间、禽间、畜间交互作用!,认识甲型H1N1流感,基础知识,流感和感冒的区别,猪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急性呼吸道疾病,由

10、几种猪甲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发病率高,病死率低(1%4%)。 病毒在猪群中通过气溶胶或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猪也可传播。在温带地区,猪间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既往世界上也见报道人通过密切接触猪或猪生长的环境而感染“猪流感”的报告,且在某些情况下出现过这种猪流感在人和人之间的传播,但只是局限在密切接触者以及与病人同处在封闭环境的人群中。,猪流感,猪流感在美国(1),超过四千万人接种流感疫苗。 因接种疫苗造成了500多例格-巴二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神经麻痹)疫苗计划被迫停止。 30人直接死于接种疫苗的副作用。,1976年猪流感在美国新泽西州迪克斯堡爆发,导致超

11、过200人感染,其中数人病情严重,1人死亡.,1988年9月,威斯康辛州一位健康孕妇感染猪流感,并发肺炎住院,8天后死亡。 2005年12月到2009年2月间,美国收到十个州12人感染猪流感的传染病报告。,猪流感在美国(2),此次首先发生于墨西哥和美国的流感,是一种新流感,和先前人们认识的“猪流感”不同。此次新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新毒株,和人类以前报道的人“猪流感”不同。 这种甲型H1N1亚型新毒株包含人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欧洲、亚洲三类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它和猪类广泛存在但偶尔感染人类的“猪流感”病毒株是近亲关系,但它又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株。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12、是,这种新毒株所致的“甲型H1N1流感”能在人和人之间广泛传播。,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禽流感、人流感 重组病毒,甲型H1N1流感 物种之间的传播,可能在猪体内重新组合,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 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潜伏期)和发病后3天左右,其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虽然排除病毒的数量少、时间短,但也具有传染性。 受到甲型H1N1流感患者咳嗽时飞沫污染的物品上可能含有病毒,也可作为传染源,易感接触者可以通过“污染物品手口”的形式而被传染。,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

13、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通过与患有甲型H1N1流感的人近距离密切接触。,来源:Bean B等, JID 1982;146:47-51,流感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在无孔硬物表面可存活2428小时。 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存活时间大于24小时,在24小时内人手接触病毒污染表面可被传染。 在布,纸和餐巾纸上:可存活812小时,15分钟内人手接触污染布和纸可被传染。 即使病毒量大时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也少于5分钟,但此期间可能导致间接接触传播。,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2545岁),与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不

14、同,这一点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非常相似。 但任何一种新的病毒在人群传播、流行时,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异,毒力和易感人群都可能会发生改变,故各类人群都应加强预防保健,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妊娠期妇女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15、 年龄65岁的老年人。,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一般17天左右,常见14天,较季节性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纽约市某中学44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表现,流感、普通感冒和SARS症状的区别(1),流感、普通感冒和SARS症状

16、的区别(2),外周血象 病原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血清学检查 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实验室检查,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 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输入性病例 原发病例 二代病例,除流行病学史,及急性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外,确诊病例必须符合以下实验室诊断之一: 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 恢复期病人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增高。 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标本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查抗原阳性。,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5994-1995,流感样病例,为早期监测流感特别是人禽流感病例,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卫生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