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教学提纲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440481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6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教学提纲(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2,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P25) 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市场机制是达到市场均衡的唯一手段, 即价格的充分波动使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一致;工资的可伸缩性能保证劳动力市场及时出清;利率的灵活变动能调节资本市场上储蓄与投资的平衡等 货币中性,即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会对经济造成影响,3,古典学派的一核心假设是价格、工资具备充分的伸缩性,使经济能迅速调整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因而不会出现人们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找不到工作的大规模失业现象 尽管古典理论关于价格、工资自由变动的假设在短期内并不能很好地为经验数据所检验,但是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还是认为它较好地描述了宏观经济的长

2、期运行状况,5,2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平衡表体 系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MPS)、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 西蒙.库兹涅茨被誉为GDP之父,6,一.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假定 四个经济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经济)和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 国民收入总量的“三面等值”原则 总产出 总收入 总支出 生产创造收入,收入形成支出,支出决定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7,企业,产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企业,外国经济,政府,家庭,图2.1 收入和支出的循

3、环流动,C+G+NX,C,G,T,S,I,Y,Y,NX,8,二.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总支出法是从国民支出角度,按市场价格 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包括消费支出 (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支出(G)及净出口 (NX=EX-IM) GDP=C+I+G+NX 上式是一个必须无条件成立的恒等式,又被 称为国民收入恒等式,9,1. 消费支出 C是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是一个国家总支出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2. 投资支出 I包括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存货投资 注意: 存货是指企业中没卖掉的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 存货=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3. 政府购买 G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

4、支出 注意: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11,4. 净出口 NX是指出口(export)与进口(import) 的差额即NX=EX-IM。代表了外国购买本国当 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净支出,也就是本 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净收入,12,表2.1 中国2003年GDP及其构成,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13,三.收入法(分配法),从收入的角度,GDP是指所有生产要素收 入的总和 GDP =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生产折旧+ 营业盈余,14,GNP-折旧(一定时期内因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固定资本消耗的补偿)=NNP(国民生产净值) NNP-间接税(消费者支

5、付的产品价格与企业得到的收入之间的差额)=NI(国民收入,是指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总和),五个国民收入经济总量GNP, NNP, NI, PI, DPI之间的关系,15,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PI(个人收入) 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注:以后用Y表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不去细究GDP、GNP、NI等在统计上的差别,16,表2.2 国民收入中各总量关系(美1984年),项目 金额(10亿美元) 个人消费支出(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2342.3 私人国内总投资(固定投资580.4,存货变动56.8) 637.

6、3 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联邦政府,地方政府) 748.0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出口363.7,进口429.9) -66.3 国民生产总值GNP 3661.3 (-)资本折旧 402.9 国民净产值NNP 3258.4 (-) 间接税 307.2 (+) 统计误差 8.2 国民收入NI 2959.4 .,资料来源: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5年,17,接上表,国民收入NI 2959.4 (-) 利润税和未分配利润 206.8 (-) 社会保险 305.9 (+) 转移支付 566.5 个人收入PI 3013.2 (-)个人所得税 435.1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578.1,18,例 如果某

7、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 000亿美 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 000亿美元(其中 1 0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 府税收为3 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 000亿美 元),政府支出为3 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 为2 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 出口为2 000亿美元,进口为1 500亿美元;根据 以上数据计算该国的GNP 、NNP、NI、PI与 DPI,19,GNP=8 000+5 000+2 500+2 000-1 500 =16 000(亿美元) NNP=16 000-1 000=15 000 (亿美元) NI=15 000-2 000=13 0

8、00 (亿美元) PI=13 000+500=13 500 (亿美元) DPI=13 500-(3 000-2 000)=12 500 (亿美元),20,把每一生产过程新增加的价值加总就等于 这个产品的最终价值 例: 白糖厂生产10万吨白糖,价值2亿元,糕 点厂买进白糖生产糕点,价值52亿元,四. 生产法(增加价值法),21,人均GDP,五.对生活水平的测量,22,图2.2 中国人均GDP,23,小结,计算GDP的三方法都有各自的用途。在研 究个人与家庭从工资和利润中获得多少收入时, 用收入法较自然。当研究产量构成的变化时, 用支出法比较好。有时候,一方法所需的数据 比另一方法所需的数据更容易

9、得到。采用三方 法,提供了一个可供相互检验的手段。微小的 统计误差总是存在的,但计算过程准确无误的 话,使用三方法得到的结果应很接近,24,考虑一个仅生产汽车的经济,而且假设汽车 完全是用钢铁生产的。汽车制造商从钢铁公司买 进钢铁,再将这些钢铁转变成汽车。汽车制造商 将汽车出售给零售商,后者再将它们卖给消费 者。 钢铁工业有1 000亿美元的收益,其中800亿 美元支付给工人,150亿美元支付给贷款人作为 利息,其余的作为股息支付给股东。,例,25,汽车工业为购买钢铁支付给钢铁工业1 000 亿美元,支付给工人600亿美元,汽车卖给汽车 经销商得到了2 000亿美元,支付200亿美元利 息。销

10、售收入与支出的差额(2000亿美元减去 1600亿美元的成本再减去200亿美元的利息)为 利润,用于支付给股东。 最后,汽车经销商将汽车卖了2 200亿美 元。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汽车经销商的成本 只有100亿美元的工人工资。,26,表2.3,27,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只考察汽车经销商的收入,很简单,GDP 等于2 200亿美元,28,表2.4 生产法计算GDP (亿美元),29,表2.5 收入法计算GDP(亿美元),30,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一. 名义GDP和实际GDP 二. 价格指数 1. GDP消胀指数 GDP消胀指数=100名义GDP/实际GDP 1为当年,2为基期年,31,

11、32,图2.3 GDP指数,33,图2.4,34,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 100%,劳动年龄人口=劳动人口+不在劳动人口,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年龄人口,三.失业的计算,35,不在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劳动年龄人口的动态分布,36,四.奥肯定律- -实际产出变化率与失业率变化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实际GDP变化率=3%-2失业率变化率,37,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一.国民收入的生产 两个决定因素:一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常用生产函数来表示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产品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其中,资本和劳动是两种

12、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分别用K和L来代表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 当投入一定的资本和劳动时,产出水平就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可用生产函数来反映,38,39,潜在产出水平 假定生产要素的量是给定的,所有的生产 要素都被充分利用,即资本不存在闲置,劳动 力不存在失业现象,此时 称为 潜在产出水平 在长期,投入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的技术水 平都会发生变化。当资本存量和就业量增加 时,或者技术水平的提高都会带来产出的变化,40,二.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假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的。企业只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 动,生产函数仍为 。企业生产的目的 是为了使利润最大化,41

13、,4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 位某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该要素的边际产 量,当要素投入量达到某一点后,会随着要素 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 递减规律,43,44,令 得 所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即,45,46,同样,假定劳动数量保持不变,企业选择 资本量K,要使利润最大化,需满足,47,48,总收入中扣除工资收 入和资本收入后余下的 部分是企业的利润,即 也就是,49,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每种生产要素都会 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得到报酬 总的工资收入为 总的资本收入为,50,欧拉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 规模报酬

14、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 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等于零,这一规律称 为欧拉定理 由欧拉定理,知 注意:利润指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已被包含在企业的成本之中,51,三.国民收入的消费,在封闭经济中,实际GDP等于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政府购买之和,即 1. 消费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为,52,消费函数 常数a为自生消费,是指不随收入变化而 变化的那部分消费; bY为派生消费,是 指由于收入增加而导致的消费,b为边际 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53,54,2. 投资 实际利率r名义利率i - 通货膨胀率,55,3. 政府购买 当G=T时,政府预算

15、平衡 净税收为税收减去转移支付,56,第四节 宏观经济均衡,一.产品市场的均衡 总需求 总供给 均衡条件,57,宏观经济均衡如何实现,通过调整实际利率r,可使总需求发生变 动,从而使总需求与潜在国民收入水平相等。 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实际利率水平被称为均 衡利率 产品市场均衡由金融市场的均衡来实现 (通过利率调整实现),58,二. 金融市场的均衡-资本供求相等,59,三.财政政策的作用(改变外生变量G和T) 1. G的变动 从产品市场的角度看,G的增加引起I的同 幅度的减少(政府购买“挤出”了投资),利率 上升,国民收入不变但组成变了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说,公共储蓄减少, 国民储蓄减少,投资减少,利率上升,60,61,62,2. T变动 减税(增税)的效果类似于增加(减少) 政府购买,63,四. 投资需求的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