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中医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40381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泄泻中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泄泻中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泄泻中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泄泻中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泄泻中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泄泻中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泄泻中医PPT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许楷斯,泄泻,.,2,目的要求,了解:泄泻的概念。 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掌握:小儿泄泻的发病特点,易于产生变证的机理,常见变证的辨证治疗。,.,3,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泄泻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教学难点:泄泻病因病机的了解,易于产生变证的机理。,.,4,.,5,一泻千里,.,6,概 述,定义:小儿泄泻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的病证。粪出少而势缓,若漏泄之状者为泄;粪大出而势直无阻,若倾泻之状者为泻。 发病情况:年龄、季节、转归、预后 范围:腹泻病(感染性

2、与非感染性,消化不良、秋季腹泻、肠功能紊乱、婴儿乳糖不耐受性腹泻)。,.,7,.,8,.,9,.,10,概 述,古医籍认识: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湿胜则濡泄”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小儿胃肠嫩弱,因解脱逢风冷乳食不消而变生吐利也。”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论:“皆由脾胃弱,乳哺不调,风寒暑湿,邪干于正所致也。”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出:“小儿泄泻认须清,伤乳停食冷热惊,脏寒脾虚飨水泻,分消温补治宜精”。,.,11,病 因 病 机,病因:外感六淫、饮食内伤、脾胃虚弱 病机:脾胃运化失常,分清别浊功能受损,清浊相干,并走于大肠。 病位:脾胃,.,12,病因病理示意图,外感六淫,乳食不节,

3、脾胃虚弱,脾 胃 受 损,胃不腐熟,水谷不化,脾失健运,精微不布,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清浊不分 并走大肠,泄 泻,风寒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暴泻,气阴两伤,阴竭阳脱,脾肾阳虚泻,迁延 日久,疳证,久泻,土虚木旺,慢 惊 风,脾肾阳虚,.,13,诊断要点,病史(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感受时邪) 大便次数增多及伴随症状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脂肪球、少量RBC、WBC) 病因学检查(大便培养、病毒分离、PCR检查) 泄泻重症的表现,.,14,图为11个月男婴,因水样便、呕吐、发热3天造成脱水和体重下降,患儿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眼窝凹陷,口唇粘膜干燥(图1),皮肤弹性差(图2和图3)。,图1,图

4、2,图3,.,15,中国腹泻病诊断标准(摘要),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粘液脓便。 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 病情分类:轻型:精神好,无脱水及中毒症状,大便次数一日不超过10次,中型:胃肠道症状加重,伴有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胃肠道症状更加明显,伴有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16,中国腹泻病诊断标准(摘要),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有少量粘液、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病原体

5、。 病因分类 感染性 霍乱 痢疾 其他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 食饵性(饮食性)腹泻 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其他腹泻,.,17,鉴别诊断,痢 疾 霍 乱,.,18,痢疾(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 由痢疾杆菌引起,该菌属于志贺氏菌属,革兰染色阴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 急性菌痢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即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19,粘液血便,.,20,霍乱,“二号病”,甲级烈性传染病。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21,霍乱弧菌

6、,.,22,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轻重 大便次数和量,精神状况,病程等,辨寒热 从粪便颜色,性状,气味,舌苔,辨虚实 从疾病的缓急,病程长短,伴随症状等,.,23,辨证论治-辨证要点,定气津耗伤而判转归:以皮肤、眼眶、口唇、舌、汗、泪、饮水情况、小便量、色、次数以辨伤阴损阳程度,辨转归变化。 常证辨寒热虚实;变证辨阴阳。,.,24,(1) “利”,便下急迫,黄褐色,伴粘液,气臭秽-湿热泻。 (2)大便夹有乳块或不消化食物,臭秽如败卵或酸腐,腹痛腹胀,泻后减轻,口气臭秽-伤食泻。 (3)大便色淡质清,带泡沫,味道不重,腹痛明显-风寒泻。 (4)“滑”,食入即泻,稀溏,伴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脾虚

7、泻。 (5)“洞”,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五更泻-脾肾阳虚泻。,.,25,治疗原则(运脾化湿),1,虚证虚则补之 健脾益气 温补脾肾,2,实证实则泻之 消食导滞 清肠化湿 祛风散寒,3,虚实夹杂扶正驱邪,消补兼施,.,26,辨证论治“湿热泻”,治法,方药,症状,泄泻主症 + 湿热表现 +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肠解热 + 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27,辨证论治“风寒泻”,治法,方药,症状,泄泻主症 + 风寒表现 + 苔薄白,脉浮紧,疏风散寒 + 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28,辨证论治“伤食泻”,治法,方药,症状,泄泻主症 + 伤食症状 + 舌红,苔黄腻,脉滑实,消食化滞 +

8、 运脾和胃,保和丸加减,.,29,辨证论治“脾虚泻”,治法,方药,症状,泄泻主症 + 脾虚症状 + 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健脾益气 + 助运止泻(升提),参苓白术散加减,.,30,辨证论治“脾肾阳虚泻”,治法,方药,症状,泄泻主症 + 脾肾两虚症 + 舌淡,苔白脉微弱,温补脾肾 + 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31,辨证论治“气阴两虚”,治法,方药,症状,泄泻主症 + 伤阴伤气症 + 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健脾益气 + 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32,辨证论治“阴竭阳脱”,治法,方药,症状,泄泻主症 + 阴伤阳脱症 + 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挽阴回阳 + 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

9、逆汤加减,.,33,其它疗法,中医 的 其它疗法,中成药,推 拿,外治法,饮 食,经验方,.,34,藿香正气液: 广藿香、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组成,辅料为乙醇。散寒化湿、和中止泻,适用于风寒泻。,中成药,.,35,保济丸: 钩藤、菊花、蒺藜、厚朴、广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 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 、茯苓、 神曲。解表祛湿,和中止泻,适用于风寒湿泻。,.,36,保和丸: 山楂六两(180g)神曲二两(60g)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g)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两(各30g)上为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消食和胃,适用于伤食泻。 黄连素:

10、 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生物碱(盐酸小檗碱 ),清热化湿止泻,适用于湿热泻。G6PD缺乏患儿禁用。,.,37,其它疗法,推拿:脾土、大肠、板门、内八卦、足三理、中脘、七节骨;捏脊。 敷脐:炒鸡内金、吴茱萸共研成细末,以鸡蛋清调匀敷贴于脐上并以纱布封固定,每日1次,3天一疗程。 饮食:苹果洗净,置瓷缸中,隔水煮至熟烂,或置笼中蒸熟,食其果肉,量不拘。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服用1个。,.,38,经验方: (一)山楂饮 炒山楂10g,加水300ml,煎水至200ml,分次服,用于伤食泻。 (二)石榴皮红糖饮 石榴皮9g,水煎加红糖服,用于久泻无积滞者。,.,39,(三)苍蚕止泻汤(罗笑容主任

11、经验方-中华当代名中医经验方大典) 苍术6 蚕砂6 炒麦芽12 山楂炭7 白芍10 党参10 炒扁豆12 云苓皮12 石榴皮7 功效:健脾益气止泻 主治:大便溏,食后即泻,泻下完谷不化,气味微腥不臭,久泻不愈,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缓滑。,.,40,方解: 苍术运脾燥湿;蚕砂辛温燥湿、和胃化浊止腹痛;麦芽、山楂健胃消食,运用炒、炙等炮制有收敛之功;扁豆健脾化湿,炒用加强温中健脾;茯苓皮利水祛湿,白芍理气缓急止痛,党参补中益气和胃,石榴皮可涩肠收敛止泻。 加减:若腹胀者加厚朴、香附以行气止消胀,腹痛甚者加广木香(后下)以理气止痛,久泻不止加诃子收敛止泻,胃纳呆滞、苔腻白加

12、藿香、陈皮以芳香化湿、消食助运,若尿少加泽泻以利小便以实大便。,.,41,西医疗法,液体疗法:液体总量、成分、速度。(口服补液盐)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合并症及治疗: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 抗感染 对症治疗:腹痛、腹胀、频繁呕吐,.,42,临证心得,升阳助中气,风药胜湿邪:羌活、防风、升麻、柴胡。 治泻当利小便:治泻必祛湿,有藿香、佩兰、白蔻仁芳香化湿,茯苓、苡仁、扁豆淡渗利湿,法夏、厚朴、苍术苦温燥湿,猪苓、车前子利水祛湿。但久病,阴不足,脉证多寒,形虚气弱,口干非渴喜饮均不可利。,.,43,临证心得,暴泻不可骤涩:暴泻须健脾、燥湿、消导、分利;久泻多温补、升提;泻

13、下无度方可固涩。 补脾不可过甘,清热不可过苦:太甘生湿,太苦伤脾。暴泻少用纯甘,多苦温燥湿、苦寒化湿,苦寒不可过用、久用;久泻则甘温悦脾。 急性腹泻祛湿勿忘健脾:湿祛而脾运不复泻不止。用茯苓、白术、苍术。 暴泻伤阴不宜腻补:腻补则水湿失运,用乌梅、石斛以生津,不宜地黄以养阴。 脾虚久泻慎用苦寒。,.,44,名医论坛,何炎燊 1.治泻不离湿,虚实因体质而异;湿从寒化,病在太阴,湿从热化,病在阳明。 2.注重4个环节:运脾燥湿:砂仁、陈皮、藿香甘温补中:党参、白术、山药、白扁豆升发清阳:葛根酸敛生液:乌梅、木瓜。 3.利与消导之宜忌。津伤舌燥忌分利;中气大伤,腹满如鼓之太阴寒证忌克伐太过。,.,4

14、5,名医论坛,江育仁 1. 常证重视分辨湿与热。利湿首选苍术,清热重在黄芩。 2.变证分清阴阳损伤。暴泻多属热,伤津劫液同时热邪作祟;伤阳则是泻利已久,损伤脾肾之阳;阴阳两伤则养阴增液温扶阳气,同时辟秽开窍,通阳泄浊。,.,46,复习题纲,泄泻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 简述泄泻的中医辨证要点。 如何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泄泻中医除内治外有何其他疗法。,.,47,病案1,苏x,男,1岁5个月。 主诉:腹泻、发热2天。 现病史:三天前流涕,继而腹泻,排蛋花水样便,7-8次/日,曾呕吐胃内容物两次,伴发热。经治疗后体温38.5,呕吐止,大便减至4-5次/日,仍呈黄色蛋花样,每次量少-中等,纳呆微渴,小便

15、黄短。 既往史:平素胃纳欠佳,有反复感冒史。 望、闻、切诊: 精神疲乏,形体消瘦,面色黄白,皮肤弹性稍差,前囟未闭、稍凹陷,双眼眶凹陷不明显,哭时少泪,腹软不胀,肠鸣亢进,肛周潮红,舌质淡舌尖红,苔薄黄略干,指纹紫滞达气关。 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粘液少许,脂肪球+,白细胞2-3个,潜血试验()。,.,48,病案1,此患儿临床表现有什么特点? 综合四诊,应辨属泄泻什么证?如何治疗? 作为门诊病人还需要做什么实验室检查? 病史中提示平素胃纳欠佳、反复感冒有何意义? 病儿经补液和中药治疗两天,泄泻已止,体温正常,胃纳增加,第二天午后迭进三碗粥,次日复又泻下糊状大便3次,气味酸腐,阵阵哭闹,腹胀,脐周压痛,肠鸣音活跃,舌苔白厚。请分析其辨证及依据,拟出治法方药。 通过此病例分析,你对小儿泄泻证治有什么进一步认识?,.,49,病案2,叶x ,男,10月。 主诉:发热、腹泻呕吐3天,烦躁、肢冷4小时。 现病史:患儿三天前始发热,解蛋花水样便20次/日,量中等,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非喷射状,在市儿童医院治疗未效,昨晚至今天泻下无度,四小时前始烦躁不安,曾呕吐咖啡样液一次,量少,四肢冰冷,遂来我院住院。起病以来无抽搐,二天来未进食,昨晚至今仅小便二次,量少色黄,入院时见频频大便,呈黄色水样,无粘液或脓血,烦渴引饮,时有恶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