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疾病(研究生)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40226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部疾病(研究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眼部疾病(研究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眼部疾病(研究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眼部疾病(研究生)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眼部疾病(研究生)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部疾病(研究生)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部疾病(研究生)PPT课件(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阅 片,2018-1-31,.,2,阅片步骤,一.核对一般信息 二.读片(征象描述、分析) 三.报告书写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回答问题,.,3,病 史,男,51岁,已婚。因发现右眼眶外上方出现“肿物”1年,加速生长半年。 现病史: 该患缘于1年前发现右眼眶外上方出现肿物,近半年逐渐变大,今日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右眼眶肿物收入院。该患者患病以来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如常。 既往史: 右眼眶肿物切除术后5年。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史。无肝炎,无结核病史,无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4,MRI,.,5,MRI,.,6,问题,1.病灶部位、特点 2.泪腺常见病变有哪些?该

2、病例诊断? 3.明确诊断下一步做什么?,.,7,眼部常见疾病影像学,梁 妍 2018-1-6,.,8,眼及眼眶,适应证: 1 眼球及眼眶外伤: 2 眼眶炎性疾病 3 眼球疾病 4 眶内肿瘤 5 眼眶血管畸形 6 突眼查因 7 眶周及全身疾病累及眼眶,.,9,一、眼眶壁 二、眼球 三、眼后组织 四、泪器,正常影像解剖,眼及眼眶,肌锥内间隙 肌锥外间隙 骨膜外间隙,.,10,一、眼眶:锥形 顶壁:前颅凹底,前为额骨水平板, 后由蝶骨小翼组成,外上方有泪腺窝。 内壁:前由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后为筛骨纸板和蝶骨体。 外壁:前由额骨颧突和颧骨额突,后为蝶骨大翼 下壁:上颌窦顶壁,由颧骨、上颌骨和腭骨眶板组

3、成。 眶后壁:大部由蝶骨组成,眶上裂、眶下裂。,正常影像解剖,.,11,二、眼球 前后径24mm,垂直径23mm, 水平径23.5mm 眼球壁: 外膜: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内容物:房水、晶体和玻璃体。,眼及眼眶,正常影像解剖,.,12,三、球后组织 肌锥:上、下、内、外直肌,上、下斜肌,提上睑肌 球后脂肪: 视神经:球内段,球后段,管内段,颅内段 眼动脉和眼上静脉: 四、泪器 泪腺:位于眶上壁泪腺窝内; 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眼及眼眶,正常影像解剖,.,13,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14,正常眼球、

4、视神经、眼外肌,.,15,正常眼球、眼外肌,.,16,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17,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18,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CT: 可直接显示眼眶内侧壁或下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移位成角或粉碎改变。 视神经管骨折需用薄层扫描。 CT尚能显示间接征象如眼球或眶内软组织损伤。,眼部外伤及异物定位,.,19,.,20,.,21,.,22,.,23,眼部异物分类: 按位置分:眼内异物,球壁异物,眶内异物 按种类:金属异物: 磁性:铁、钢、合金 非磁性:铜、铝、铅 非金属异物:玻璃、碎石、木屑等。 按吸收X线程度: 不透光异物(阳性):铁屑,矿石 半透光异物:铅矿砂,石片及玻璃屑 透

5、光异物(阴性):木屑、竹刺,眼部外伤及异物定位,.,24,CT表现 1 可清楚准确地显示眶内异物位置(球内、球壁、球外眶内或眶壁) 2 不透光:铁、铜 0.6mm 半透光:铅 1.5mm 合金、合金玻璃碎片亦可发现 3 透光性异物(木屑、泥沙)不能检出, 但可显示异物周围肉芽肿反应 4 较大金属异物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5 可同时确定有否晶状体脱位,视神经损伤等。,眼部外伤及异物定位,.,25,眼部异物影像表现: MRI 非磁性金属异物以及植物性异物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强度,较小的异物确定有困难。 当怀疑眼内有金属磁性异物时,禁用MRI检查,以免异物移动造成组织损伤,且异物易产生

6、伪影使图像扭曲缺失。,眼部外伤及异物定位,.,26,.,27,.,28,比较影像学: X线对金属异物诊断作用明显 CT对金属和非金属异物诊断优于X线 。 MRI较少应用于异物检查,一般可作为补充检查。 USG对眼球内异物的诊断、定位及在超声引导下取除异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上不能确定异物性质时,考虑到磁性异物的危害,在MRI检查前应常规X线、CT检查。,眼部外伤及异物定位,.,29,MRI 1 线圈:头部线圈或眼球线圈 2 扫描层厚和平面:横断/冠状/斜位(与 视神经长轴一致),2-5mm 3 成像参数:T1WI、T2WI,脂肪抑制技术 4 增强扫描: 5 注意事项:眼内有金属异物

7、者禁忌,闭 眼,减少运动, 去除金属物品,检查方法,眼及眼眶,.,30,扫描序列,轴位: T1WI (TR :420 TE :12) T1WI+FS (TR :420 TE :12) T2WI (TR :3800 TE :86.4) T2WI+FS (TR :3800 TE :84) 矢状: T2WI+FS (TR :3800 TE :84) 冠状: T2WI+FS (TR :3800 TE :84) 增强扫描:采用FSE序列,均行 多时相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造影剂采用 Gd-DTPA,0.2mmol/kg。,.,31,眼球病变,黑色素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转移瘤 脉络膜血管瘤 视网膜血管母细胞

8、瘤 平滑肌瘤 视网膜出血,.,32,眼部肿瘤:恶性黑色素malignant melanoma of choroids,成人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 85%发生于脉络膜, MRI信号具特征性,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是因为黑色素的顺磁性致T1、T2值缩短。少数不含黑色素T1及T2像均为中等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均匀一致强化。 MR因具有特征性信号,优于CT。 部分肿瘤缺少黑色素,需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内转移瘤、脉络膜血管瘤鉴别,.,33,黑色素瘤,.,34,平 滑 肌 瘤,.,35,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局限性血管增生。 发生部位:赤道后眼底,乳头附近或黄斑区。 影像表现:半球形

9、,T1WI呈中等信号, T2WI呈高信号,较玻璃体稍低,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常伴有视网膜下积液或视网膜剥离。,.,36,脉络膜血管瘤,.,37,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概述 .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起源于视网膜的胚 胎性恶性肿瘤 . 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肿瘤,绝大多数见于三岁以内的儿童(75%) . 多数为单眼起病,少数为双眼先后发病。 . 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突眼及眼球运动障碍,体检见有白瞳孔和黄光反射。,.,38,病理 . 肿瘤可呈结节状突向玻璃体(内生型); 也可向视网膜下生长(外生型); 或沿视网膜呈弥漫型生长(平面型)。 . 本病的特征病理改变为常发生钙化(80- 9

10、0%)。,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39,CT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 绝大多数(95%)可见钙化,呈斑点状或大 片状。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眼球突出,形态不 规则,肿瘤可沿视神经向后生长进入颅内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40,MRI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异常信号之肿块 T1WI上呈低、等混合信号;较正常玻璃体信号高,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较玻璃体信号低。T1WI/T2WI低信号提示为钙化区,钙化较小时MR不易显示。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11、。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突出,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视神经向后生长,引起视神经增粗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41,视网膜母细胞瘤,.,42,男性,4岁。,.,43,男性,4岁。右眼视力丧失一周,.,44,诊断要点: (1)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 (2)临床表现有黄光反射,视力减退,眼球突出,继发性青光眼等。 (3)CT及MRI扫描眼球内实质性肿块,钙化为其特征性改变。,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45,鉴别诊断 葡萄膜和视网膜发生的各种肿瘤,如黑色素瘤、血管瘤、转移瘤等,少见于儿童, 渗出性视网膜炎(Couts病):年龄较大,无

12、钙化, MR信号较均匀 视网膜剥离:,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46,影像学比较: . CT较MRI更易发现肿瘤内钙化,故对本病诊断,CT较MRI好。 . MRI在肿瘤蔓延、侵及颅内结构、显示视神经等结构优于CT,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47,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胚胎原始玻璃体动脉(供应视网膜和晶状体)退化不全。有残留的血管及结缔组织增生组成的膜状结构自视乳头下内方向前延伸至晶状体后,白内障或球后肿块。 儿童,男性,单侧, 临床:眼球小,白瞳,无钙化 影像表现:T1WI常见玻璃体信号增高,其内可见管状或三角形条带状软组织增生,在晶状体后至眼底后极

13、间完全或不完全联接。,.,48,眼 球 畸 形 PHPV,.,49,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s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增生和小动脉瘤样扩张引起视网膜内和视网膜下间隙广泛渗出和视网膜剥离的眼内病变。脂蛋白样渗出液。 常见6-8岁儿童,多男性,单眼 临床白瞳孔、斜视、青光眼 MRI:T1WI、T2WI均呈高信号,其表面呈“V”形,为分叶漏斗状视网膜剥离,增强扫描,局部增厚的视网膜线形强化。 一般眼球大小、玻璃体形态正常,眼内无肿块、无钙化,.,50,Coats病,.,51,肺 癌 眼 部 转 移 瘤,.,52,视网膜出血,.,53,黄斑区视网膜,出血伴血痂形成,.,54,肌锥内病变,海绵状血管瘤 皮样

14、囊肿 血管平滑肌瘤 纤维脂肪瘤 横纹肌肉瘤 淋巴瘤 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转移瘤,.,55,眼眶血管瘤 hemanangioma of the orbit,概述 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先天发育异常 所致,因发展缓慢,在2040岁时才发病。 毛细血管瘤:多见于婴幼儿,主要位于眼睑, 偶可侵入眶内引起突眼。 动-静脉性血管瘤:罕见,原因不明,可能与先 天性发育异常或外伤有关。 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56,病理 . 以海绵状血窦型最常见 . 充满血液的血窦和纤维间质构成 血窦缺乏肌层及弹力纤维,血流缓 慢,可有出血、栓塞、含铁血黄素 沉着及钙化 . 具有完整的包膜,形成肿块,眼眶血管瘤 h

15、emanangioma of the orbit,.,57,临床表现 临床上以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尤以 静脉压增加时眼球突出明显为其特点 当肿瘤较大时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移 位及视力下降。,眼眶血管瘤 hemanangioma of the orbit,.,58,病理:丰富的血窦,外被纤维包膜 ,供血动脉细小,血流缓慢,形成包裹性静脉畸形,邻近引流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石。 临床:青壮年,肌锥内多发缓慢进展性 眼球突出,视力减退 MRI表现:1、类圆形肿块 2、包膜 3、T2WI:不均匀高信号 4、渐进性强化,海绵状血管瘤,.,59,二、 CT 多发生在肌锥内,表现为球后肌圆锥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

16、边界清楚。 肿块多数为软组织样等或略高密度 部分肿瘤内可见点状钙化或圆形高密度 静脉石,眼眶血管瘤 hemanangioma of the orbit,.,60,二、 CT增强 肿瘤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 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 邻近眼外肌及视神经常有明显移位,但 肿瘤与眼外肌及视神经之间常有较清楚 分界 肿瘤较大时可压迫骨壁使其凹陷变薄, 但无破坏。,眼眶血管瘤 hemanangioma of the orbit,.,61,三、 MRI 多在球后肌圆锥内,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 肿块,边界清楚。 与眶内脂肪相比,T1WI上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 增强扫描肿瘤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 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 多数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