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五大贡献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1435585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五大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五大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五大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五大贡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五大贡献孔子(公元前5 5 1 一公元前4 7 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市) 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最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政治家之一,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孔子生活在一个历史转折的时代。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礼乐文明,到了孔子时代,开始礼坏乐崩,面临着革故鼎新的大变化。革故”,要继承优秀传统;鼎新”,要顺应时代前进的方向。孔子是那个时代的礼乐大师,他大胆宣称斯文在兹”,以 斯文”自任,通过著书立说和整理文化典籍,继往开来,全面总结了以往的礼乐文明,向新时代提供了新思想、新理论 和新的经典文本。以往人们在谈论孔子对中华文

2、明的贡献时,往往语焉不详,未做具体论述。笔者认为,孔子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五大贡献。一、文学上的贡献。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 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三千余篇,孔子删除其重复的,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诗经文本。孔子删定诗经 ,最初的本意只是为他的 言语”科和 文 学”科教学提供一部教材,实际上却同时向中国文学史提供了第一部作品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新时代。孔子还对诗经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说。论语中就有很多记载,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

3、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等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更是最近发现的孔子诗论文献。孔子对诗经的解说,分编诗之义和说诗之义两大部分,涉及到文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 层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孔子整理的诗经和孔子的诗论,就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和文论的源头活水”。二、史学上的贡献。孔子是我国第一部史书春秋的作者。春秋是鲁国编年史,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 2 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 8 1年) 共2 4 2年的鲁国历史。孔子修春秋,是有感于 世衰道微,邪

4、说暴行有作”,出于拨乱反正的政 治目的而作。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下)。司马迁说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史记 太史公自序)。孔子为春秋发凡起例,确立了许多书写历史的原则和凡例,其中最著名的是所谓春秋笔法”,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复杂的微言大义,褒善贬恶,字之褒,如同华衮之荣;一字之贬,无异斧钺之诛”。春秋一书仅仅1 6 0 0 0余字,却记载了 2 4 2年的历史,可谓文约义丰。后世解释春秋的著作有数种,传世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孔子以前,周王朝和各诸侯国都有史官的设置,负责记录国史,并且形成了秉笔直书、善恶必录的优良传统。 孔子修春秋,继承了这一

5、优良传统,又进一步赋予了史学以资治”的目的,通过把历史的原始记录改写成历史著作,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史学发展的基础。应该说,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才是中国史学之父。三、 哲学上的贡献。易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国哲学之源。汉书 艺文志记易之由来, 入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在易之早期发展史上,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是第二阶段,孔子作易传是第三阶段。易传的基本特点是,绕开卜筮,阐发易理。易原是卜筮之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孔子的注意。史记 孔子世家记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1 9 7 2年出土的帛书易传亦记

6、失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孔子晚年如此好易,弟子问: 失子亦信其筮乎? ”孔子回答说:我观其德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 殊归。史巫好易,是信其筮占;孔子好易,是观其德义”。孔子以其非凡的慧觉注意到易的 德义”层面,发现了蕴含于易之中的丰富哲理,于是作易传十篇(又称斗翼”)予以系统的阐发。可以说,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从而引发了易学*的第一人。易传中所运用和阐述的一些基本范畴、命题、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如 天道、太极、阴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是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古时易老并称,易传与老子确实是中国哲学的双璧”,是两篇不朽

7、的哲学文献。四、教育上的贡献。孔子时代,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但已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孔子顺应这一趋势,及时打出 有教无类”的旗帜,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先后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将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最值得称道的是,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 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如: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教育对象则有教无类”;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 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学而 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重视德育,智仁勇并举而

8、以仁为中心;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 相长;倡导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为政)要求弟子学以成才,学以致用。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为 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闪烁着科学的光芒。五、政治上的贡献。孔子有过从政的经历,在鲁国由大司寇行摄相事的三个月内,曾取得了国中大治”的政绩。但是,比较而言,孔子的从政实践远不如他的政治思想更为出色和更有影响。孔子的政治思想,从仁者爱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仁政德治,始终将社会的公正、秩序、诚信和人民的福祉摆在第一位。

9、孔子认为,为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他 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子路)提倡选贤与能,贤能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主张为政以德,宽猛 相济,德主刑辅。德治是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在这个意 义上,孔子认为,德治优于法治。德治是以民为本的政治。德治要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反对苛政虐民,主张厚施薄敛,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造福于人民。孔子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也是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政治理想,一是实现天下为公”的 大同”社会,一是实现 天下有道”的 小康”社会。这是孔子为中国人设定的两个理想社会的目标。 孔子的政治思想,自汉代以降,一直被奉为治国平天下的指南,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政治文明的主导思想。一个人能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一项贡献,即足传不朽,孔子一人做出了五大贡献, 可谓无与伦比。大哉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