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35074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杜能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从而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理论前提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离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域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事务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的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二)形成机制 经济指标: 1、

2、市场上大的农产品销售价格决定于经营产品的种类和经营方式,以及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 2、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和运输费用之和。,R=PQ-CQ-KtQ=(p-c-Kt)Q,式中: R为地租收入;P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为农产品的生产费;Q为农产品的生产量(等于销售量);K为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为农产品的运费率 农民选择的经营品种,是同距离密切相关的,但随着距离市场里程增加,可以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小。,区位地租: 在单一自然条件下,他探讨了距离城市远近的地租差异,即所谓的区位和经济地租。 (1)同一集约程度单一产品的区位地租 R= (p-c-Kt)Q, R代表单位面积上的区位地租,杜能用实例代入

3、上式,说明地租梯度变化,设Q40蒲式耳/公顷,P2美元/蒲式耳, C=1美元/蒲式耳,t=2美分/蒲式耳英里 1当A农场位于市场上,k=0,于是R=40美元/公顷 2B农场距离市场25英里,则R=40*(2-1-0.02*25)=20美元/公顷 所以区位地租达到一定距离之后,则化为乌有:R=0,(二)不同急跃程度,单一产品的区位地租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取决于一定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即总投入量 I,每追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土地上产量会有相应的增加,这部分增加的产量成为编辑产量,到一定程度,虽然土地的总产量仍在增加,但边际产量会处于不断下降,即土地收

4、益递减律。,I/a,边际产量曲线Q = f (I)或边际成本曲线C=f (a),然后,将运输费用计入。由于利润式销售价格减去生产成本和运费的差额,故在土地收益递减的场合,继续增加投入量虽然可以增加产量,但必须使价格减去边际成本的余额尚能低偿边际产量增加的运费,此时必须满足: 可见,边际成本和追加运费越低,边际产量本身需偿付的越少,生产规模扩大的可能性越大,这些分析从理论上道出城市附近农业较远郊集约的本质,(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布局有重大的影响,据此他计算处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合理的分界线,并将他设想的孤立国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层。 1、第

5、一圈自由式农业圈 2、第二圈林业圈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 6、第六圈畜牧业圈,三圃农作圈,谷草农作圈,轮作农业,林业,自由农作圈,城市,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一)在农业地理学上意义 (二)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他认为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中的工业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要运输的里程和货物为最低的地方,此外,韦伯还指出应将劳动费用和聚集效应考虑在内,也就是说,影响区位选择的三个因素是:运输费用、劳动

6、费用和集聚力作用。,这些因素对产业布局(或对企业选址)起着制约的作用: (1)运输指向性 (2)资源指向性 (3)劳动指向性,(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区位因子: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所进行时得到的利益费用的节约;针对工业区位论的角度则指在特定区位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 分为特殊因子与一般因子,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2、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 三个假定的条件: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时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在上述三种假设条件下,韦伯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构建他的

7、工业区位论 第一阶段: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 第二阶段:将劳动力费用作为考察的对象,考察劳动力费用对由运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用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 第三阶段:将集聚与分散因子所谓考察对象,考察聚集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力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性。,(二)运费指向性 1、工业原料 按原料的空间分布状况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 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重量转化状况的不同:分为纯原料和损重原料 原料指数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原料指数1,2、最小运费原理

8、(1)仅使用遍地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 范力农构架,如何确定运费最小点的工业区位,他把原料、燃料和消费地的分布,作为决定工厂区位的基本图形,分以下几种情况: 1、原料一种,同消费地(即市场)一起,区位图形为一点。 2、原料一种,同消费地不在一起,区位图形为一线。(分三种情况) 3、原料两种,同消费地不在一起,区位图形为三角形。 4、原材料多种,同消费地不在一起,区位图形为多边形。,确定工业区位的工作程序: 1、根据运输的指向,确定工厂的运费最小点。 2、根据劳动指向,修改上述结果,形成区位

9、的第一次变形。 3、根据集聚指向,修改第一次变形结果,形成工业区位的第二次变形。 (罗雪尔、龙赫德也都讨论过工业区位的若干因素,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产业布局理论学派的划分: (3)成本学派理论韦伯、胡佛、赖利和艾萨德 美国学者胡佛于1931年与1948年分别写了区位理论与皮鞋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两本书。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线路运营费用;二是占场费用。前者是距离的函数,后者则不一定。,并对韦伯的理论提出了修改: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且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的运输,则企业的布局在交通线的起迄点最佳,因在中间设厂会增加占场费用这就是胡佛的的终点区位优于

10、中间区位的理论 第二: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直达地运输线,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这是转运点区位论,这一理论为人们在港口布局工业提供了理论依据。,赖利对产品交换地不同价格政策对运输地影响惊醒了深入研究。 艾萨德则根据韦伯地理论,对运输指向的工业做了更详尽地分析。他认为,运费不仅取决于货物地重量和运输地距离,而且还与货物本身的体积、易碎性、易燃性等属性有关。,(4)市场学派理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 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

11、朗的盈利边界理论和吉的的自由进入理论。,(5)近代区位理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理论”和廖什的“市场区位论”,他是区位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区位经济学涉及到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布局,而且开创了产业布局的新领域区域产业布局,不在拘束于一个产业部门的布局理论的研究。 (6)成本市场学派理论艾萨德的替代原则、俄林建立的一般区位理论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成本市场学派、行为学派还包括社会学派、历史学派和计量学派被称为现代区位理论。),3、综合等费用线 最小运费指向市韦伯区位论的骨架,可以用综合等费线来形象地加以说明。 综合等费线市运费相等点的连线。,(三)劳动费指向性 在这些综合等费线中,于低廉劳

12、动供给地L的劳动费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线为临界等费用线。 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重量 劳动费指数: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 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 劳动系数大,表示远距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 进一步也可以说劳动系数越高,工业也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四)集聚指向论 1、集聚分为纯粹集聚和偶然集聚 2、纯粹集聚:是集聚因子的必然归属的结果,即由技术性和经济型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 3、偶然集聚:是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构带来的工业集中。,韦伯进一步研究了集聚

13、利益对运费指向性或劳动指向性区位的影响。他认为,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边产生集聚。 (再黑板作图讲解),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二)劳动指向论的应用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按照韦伯的原料指数可将现实中的工业分为如下的三种类型,并分别分析其区位倾向: 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如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面粉业、葡萄酒酿造业、制糖业和乳品业等。 制造1吨水泥需要主要原料石灰石1.33吨、煤炭0.43吨,粘土0.35吨。当所有的原料都为巨地原料的话,那么,原料指数为2.11

14、。,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如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制造业等。如:生产1吨啤酒一般需要主要原料水10吨,大麦和啤酒花等0.03吨。水可以作为遍地原料,而大麦和啤酒花则属于局地原料。这样啤酒酿造业的原料指数为0.035,是典型的消费指向性工业。现实中,啤酒长厂几乎都布局于城市或其周边,即消费者集中的地区。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如石油精制业、机械器材组装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等。,(二)劳动指向论的应用 劳动指数和劳动系数大的纺织业和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费指向性产业。如在发达国家,纺织业及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区位基本是由大城市向都市的周边和农村地域发展,然后,再向发

15、展中国家转移。,(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经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韦伯的区位论具有以下的特色: 1、韦伯首次降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其他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2、他的最大贡献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就是最佳区位点 3、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的布局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理论与现实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局限: 1、他将运费是距离和重量的函数,并且成比例地增加,而现实找你嘎的运费制度则是区段增加并且是远距离递减;运费率往往因原料、产品的不同而

16、不同,而不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统一的运价体系;同时,交通网以及运输线路的地形条件不同也影响运费;运输方式不同,即使是运输同样的物品,运价体系也不同 2、韦伯的假定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也是不现实的,(书36页) 针对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局限,艾萨尔德、胡佛等提出修正德建议,使其更具实用性。,3、就工厂经营而言,有生计性的经营和企业性的经营 4、工厂区位是由工厂经营者所选定的,而这种决定也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因素 5、技术进步,使得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下降,以及替代原材料的使用,都使最适宜区位发生变化,原料地指向弱化,消费地指向增强,6、交通发达,使得在产品价格中地运费所占地比重减小,例如,电子产品(集成电路)中地运费所占比重只有千分之一 7、其他诸如地域政策因素,政府在一些地区鼓励工业发展而在令一些地区则限制工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工业区位地选择。,当前世界工业布局正在发生巨大的指向性变化,一些过去是原料指向性的重要传统部门转变成了消费区指向或技术密集型的部门,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地区的优势,加剧了极化效应的作用。形成的原因是: 1、由于加工工业技术进步,一些原料在加工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