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广东卷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431475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广东卷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2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广东卷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2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广东卷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2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广东卷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2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广东卷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广东卷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广东卷知识分享(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桅杆宫闱 聒噪恬静 模具模范 B .清雅菁华 旖旎绮丽 处所惩处 C .歧视跻身 橄榄鸟瞰 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 殉情徇私 参谋参差,【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wiwi、gutin、mm; B.qngjng 、yq、chch; C.qj、gnkn 、jj; D.ynyng、 xnxn、 cncn。,B,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

2、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A,【解析】本题重点是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4把下列

3、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 B. C. D.,【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

4、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应为最先;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紧跟;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接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

5、,C,【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 举,兴起,发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出为川东道 结为婚姻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灾民赖之无失所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 澍毅然以身任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A项 “为”均是动词,成为; 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 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 D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A,

6、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3分),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 B. C. D.,【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表现陶澍政治操守;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

7、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C,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

8、,未竟其施。(3分),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3)“已”,后来,“风”,中风,“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

9、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 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

10、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 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不亦乐乎?_,不亦君子乎?(论语) (2)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安得

11、广厦千万间,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家贫,_,_,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有朋自远方来,不知而不愠;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

12、化的进步。,B D,【解析】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E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

13、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C,【解析】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4分),【答案】 第一个 “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

14、”;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分),【答案】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一

15、)文学类文本阅读,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 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 点明季节时间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17.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分),【答案】 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 是孩子的“玩伴”; 妈妈的荷叶粥让作者念念不忘。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16、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18.在第段和第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 “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以; 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二者身世、阅历不同;林黛玉少年丧母,寄人篱下,身世凄凉,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给予残荷之上;而“我”那时是初中学生,有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还有荷叶粥的香甜,二者感受自然迥然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 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需要有个前提,就是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以及这个人物形象产生的背景,其次从文章中得出二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再次确定二者为何会感受不同,林黛玉的感受基于她的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