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反应的诊治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反应的诊治资料讲解(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输血反应的诊治,输血反应定义,是指在输血过程或输血后,因输注血液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总反应率068(1974),输血反应分类,即发反应是指输血当时或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 迟发反应可在输血后几天到半年,甚至更长才出现。 按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过敏反应,症状:轻者只出现寻麻疹(皮肤上仅有几个风团、红斑、发痒),重者可发生(寻麻疹遍布全身、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会厌水肿、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治疗:轻者可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口服抗过敏药物。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立即静脉使用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喉头水肿者给气管插管
2、。,过敏反应预防,输血制品前半小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有反复过敏使者选择使用洗涤红细胞、洗涤浓缩血小板。禁用血浆制品。 去除白细胞或微聚积物并不能防止过敏反应,因为血浆蛋白可透过滤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原因:1、致热源 2、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畏寒发烧(也可没有畏寒), 体温可达3841,持续15分钟或8-10小时。老年人可有低血压休克等严重反应。 预防:最好输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在采血或输血时用滤器去除血中的白细胞。,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治疗,治疗原则;应立即处理,停止输血,对症处理,如保暖、镇静、退烧等。 1、再次化验证明血型和血交叉,除外因输血引起的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 2、考虑有无
3、药物反应或感染性疾病,做血培养和所输血的细菌培养。,溶血性输血反应,分类:免疫性(输错血)和非免疫性、 急性和迟发性(输血1-2周后)、 血管内和血管外、 临床表现:轻者仅发热反应,可无黄疸。 重者可发生畏寒 、高烧、心悸、 腰背疼痛 、恶心、呕吐,甚至出现 皮肤苍白、大汉、血压下降、血红 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在全麻手术中或后有广泛的渗血和凝血障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治疗,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 抗休克治疗 抗免疫治疗 保护肾功能 扩张支气管 预防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凝血发生 纠正水、电介质、酸硷平衡的紊乱,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预防,遵守输血的规章制度 加强责任心,细菌污染,原因:血液采集、制备
4、、保管、输注过程中消毒不严,细菌污染的临床表现,寒战、高烧、周身疼痛,甚至休克、肾功能衰竭、DIC等。,细菌污染的治疗和预防,治疗:立即停止输血、将输血袋中的剩余 血作血培养。 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抗休克等对症处理 预防:严格采输血的规章制度、加强消毒 及血液制品病原体的灭活。,移植物抗宿主病,原因:将血液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给有免疫缺陷的患者。 临床表现;输血1-2周左右出现发热、皮肤潮红、皮疹、严重腹泻、肝脾肿大、感染、骨髓抑制,病程短,死亡率高。 治疗:大计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防:用射线对血制品进行照射(15-25Gy),这一剂量对血细胞的功能和生存无影响。也可输冰冻红细胞或洗
5、涤红细胞。,输血后紫癜,原因:输血后一周左右受血者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供血者的血小板反应,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出现紫癜。 临床表现:畏寒发烧、寻麻疹、有不同部位的出血、甚至支气管痉挛、休克。 治疗:大计量激素、 大计量静脉注射丙球、 血浆置换等、,血循环负荷过重,原因: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输血,血容量急剧增加,引起左心衰或右心衰。 临床表现: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小时出现急性左心衰或右心衰或全心衰的表现。 治疗:立即停止输血和输液,患者取半卧位、吸氧、镇静、利尿、强心,并保暖。 预防:老年或小儿或慢性病患者输血宜多次、小量、缓慢输注浓缩血制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大量输血的反应,大量输血是指24小时内输库存血量相当于患者的总血容量。 临床表现:1、循环负荷过重 2、枸橼酸盐中毒 3、出血 4、血管微栓塞 5、低温 6、空气栓塞,输血性血色病,长期、反复、多次输血 每升血中约含铁400-500mg 过多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积于肝、胰、心肌、肾上腺、皮肤、性腺等 临床表现: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心率不齐、性功能减退,输血传播性疾病,疟疾 病毒性肝炎 梅毒 艾滋病 巨细胞病毒 克雅病 弓形虫病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