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1411942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山西省沁县中学 连宏瑛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必修 3 岳麓版 教学设计思路“言必称希腊” 。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希腊 哲学更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源头。先哲们的思想及实践, 使古代希腊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殇, 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 通过对古希腊先哲精神思想的学习, 还培养学生正确 的人文主义价值观。这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 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材分为“从 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知识即美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三个部分,讲述了希腊哲学的基本情况。在学习中应该注意探究古希腊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分析 比较各个哲学派别, 不同哲学家思想观点的不同之处, 认识古希 腊哲学思想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从事物多样性中认识事物共同性 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导入篇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心灵深处就可能涌现出这样 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于是, 哲学就产 生了。当今社会信仰危机,不少人空虚迷茫,拿什么来拯救?让 我们看看古希腊哲学能不能起点作用?(二)背景篇探究一:古希腊神话是一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儿童读书, 书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怎样的精神领域状 况?解答: 古希腊神话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在庞 大的神的家族中,宙斯是众神之父,主宰着人类社会和自然,鲜 明地反

3、映了这一时期古希腊人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 英雄传 说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和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 想化,反应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 争。其中在故事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王为逃避神谕,却 又不幸应验神谕, 弑父娶母, 典型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相信强大的 神决定他们的命运,人是无法抗拒神的预言的。探究二:哲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惊异, 闲暇和自由(即看到特殊的事物有惊异感,有提出问题,穷根究 底的能力;有从事脑力劳动的充裕时间;有思考的自由) ,古希 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使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有 些学者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 试

4、图从实际出发 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于是,最早的哲学诞生了。请大家 回顾一下必修一中古希腊政治的特点。 解答: 关键词:男性,公民,直接,奴隶主探究三: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公元前 7世纪至前5世纪,请绘制一张简单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年代尺。奴隶社会圭寸建社会(中世纪).1资本主义社会476年1640 年神学基督教创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三)知识篇1、根据所学内容,总结下列表格,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代表人物哲学范畴主要观点作用或影响泰勒斯研究自然万物皆由水而生创立朴素的唯物首次 用观察得到的自主意 识,精神觉醒普罗塔哥拉认识社会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主体的意义,否疋神(人文精神)

5、苏格拉底认识人本身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新方向:研究“人”崇尚知识与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亚里士多德思维形式真埋冋于切唯物主义观点逻辑学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爱智慧与理性精神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水而来,是 水的变形,万物又都复归于水。材料二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认为 “人是万物的 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 度”。材料三 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 命题上。 他主张人不应该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 而应改造自 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 真正的人, 要“认 识你自己”,应该

6、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人必须有 知识,才能达到善。请回答:( 1)结合历史必修( 1)所学有关古希腊相关内容, 探讨古希腊哲学产生发展的原因。解答: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飞发展;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繁荣: 先哲们追求自由和探索的精神。(2)泰勒斯的主要哲学观点是什么?这种解释与过去的解释有 何不同?其进步意义何在?解答: 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不同: 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而不 是依赖传统宗教的解释。意义: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的觉醒。(3)同以前的哲学家相比,智者学派的研究方向有何变化? 解答:变化:智者学派将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

7、值。(4)在哲学方法上,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解答:同:哲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社会和人生, 都肯定人的价值。异:智者学派强调主观感觉,苏格拉底强调观察; 智者学派认为世间是非善恶无评判标准,苏格拉底形 成明确的善的概念;智者学派主张“感觉即知识”,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 知识”。3、阅读材料: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如做快乐的猪。只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 福。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苏格拉底我们认为只有它 ( 幸福)才是人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1)从以上两位哲学家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西方哲人 关注和思考的核心问题

8、是什么?面对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你采 取什么态度? 解答: 核心问题:人态度:尊重不同的文化,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人类文明。(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也非常重视知识和教育,他是 谁?他在这方面有什么看法?解答:他是孔子。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和知识,在教育方面他主张“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他还主张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孔子还 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当仁不让于师”。(四) 故事篇故事一苏格拉底之死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被囚于狱中的苏格拉底,被判刑后饮鸩自杀,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苏格

9、拉底镇静自若,左手高举,表明信仰不变 !周围哀恸的人们增添 了画面的悲剧性。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使画面获得了凝重、刚毅、 冷峻的艺术效果。画面左边一组人物主要描绘亲人们有的陷入深 深的悲哀,有的扶墙悲痛欲绝,为了突出苏格拉底不屈不挠为真 理而斗争的精神,画家有意在画面前景地面置一打开的镣铐和散 落的手卷本,这引起人们对苏格拉底铁窗生涯的想象,增加了对英雄的认识和崇敬。达维特在人物塑造上既保留了古典主义的造 型规则,又着意于人物精神面貌和情感联系的刻画,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本质特征。画作启示:这幅名画深刻的体现了苏格拉底自己的信仰: 追求自由和对法律的遵守!故事二克雷洛夫的寓言熊和隐士有一个没有亲属

10、的人,孑然一身住在远离城市的荒僻森林 里。隐士的生活一开始是十分安逸的。 穿过美丽的草原和茂盛的 树林,越过山风和溪流,躺在软绵绵的青草上,的确是赏心悦目! 然而,如果没有人共同享受这些决乐,也还是十分寂寞无聊的。隐士不久也承认离群索居并不愉快。 他到森林中的草地上去 散步,要想找个人谈谈话儿。他看见几尺以外有一只健壮的大熊, 他脱下帽子,向他新朋 友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他的新朋友也很高兴,伸出一只毛茸茸 的爪子来,和他握了握手。他们开始攀谈起来,不久就成了好朋 友。在一个人的漫长岁月中,隐士找到熊做他的伴儿,心里十分 高兴。他整天和熊形影不离,没有了它心里就要不痛快。有一次,在一个明朗的夏天

11、,他们计划要到森林里草地上去 溜达,还要翻山越岭去远足。因为人的力气总比不上熊,隐士在 正午的炎热下跑得累了。熊回头看到它的朋友远远地落在后面, 心里充满了关切,劝说隐士睡觉休息一下。隐士感到有睡觉的必 要,就躺下来,深深地打了个呵欠,很快就睡熟了。于是熊忠实 地守侯在朋友身边。一只苍蝇落在隐士的鼻子上,熊连忙来驱赶,可是赶来赶去, 那讨厌的苍蝇总是围着隐士飞来飞去。这下可把熊惹恼了,它捡 起一块大石头,等到苍蝇歇在隐士的额角上, 就使劲儿把石头向 隐士的脑袋砸过去。这一下砸得可好,苍蝇被砸死了,隐士的脑 袋也裂成了两半,熊的朋友就永远长眠不醒了。寓言启示:紧急的时候得到帮助是宝贵的, 然而并

12、不是人人 都会给予恰当的帮助,殷勤过分的蠢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五)巩固篇1、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 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 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 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一一“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B.尊重自然规律D .渴望征服自然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解答: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 只脚走路。”寓意是指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幼年不能独立行走 用四肢,中青年独立,老年用拐杖搀扶,这则寓言深刻说明了古 希腊人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和思考,所以答案选A , BC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早期人文主 义思想2、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核心是()A .道德就是知识B .提倡教化人民C.主张改善人的灵魂D .知识就是力量解答: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