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认识-精选文档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10380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的认识-精选文档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的认识-精选文档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的认识-精选文档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的认识-精选文档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的认识-精选文档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的认识-精选文档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的认识-精选文档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什么是神经系统,.,2,定义: 人或动物协调机体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的器官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在机体内占主导地位,各种器官组织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机体两大调节系统;在保证机体活动的完整统一,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中,两个系统又互相影响。大脑又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的功能可包括感受功能(接受刺激并将信息传入,由感觉或传入神经元完成,其细胞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接通功能(由细胞体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联络或中间神经元完成,可将来自感觉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入更高级的中枢进行加工,或将高级中枢发出的冲动传到效应器)和效应功能(由运动或传出神经元完成

2、,其细胞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或交感神经节内,发出冲动,使效应器肌肉、腺体等作出相应反应,完成相应的功能)。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从功能上说,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又有一些部分管理各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活动,称为植物神经系统(或自主神经系统)。按支配的器官组织,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和植物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及皮肤的腺体、平滑肌等)。内脏功能一般不受意志支配,但植物神经系统也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在功能上也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3,示意图,.,4,二、神经系统的组成,.,5,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 由位于颅腔中

3、的脑和位于椎管中的脊髓组成,为整合神经冲动的中心。外面包有脑脊膜和脑脊液,与颅骨、椎柱一起起着保护脑脊髓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 示意图,.,6,脑 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分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髓。后 5者在颅腔底壁沿中线连接成脑干。大脑和小脑的神经组织在深层为白质;灰质大部分在浅层,形成皮质。脑干的神经组织形成网状结构。,人脑剖面图,.,7,大脑 分左右两个半球。半球表面皱褶形成脑沟和脑回,动物越高等,沟、回越多;里面的腔体称侧脑室,含脑脊液。大脑半球的背侧部分发达为新皮质;腹侧部分较小,为嗅脑。新皮质又可分:额叶(家畜不如人的发达),有运动区;顶叶,有躯体感觉区;颞叶,有听觉区;枕

4、叶,有视觉区;此外,大脑皮质为联络区。视觉区和听觉区分别接受来自眼、耳的信息而产生视觉和听觉。躯体感觉区接受来自皮肤、关节等处的感受器的信息而产生温觉、触觉、压觉、痛觉和在空间的位置感觉。运动区则发出冲动支配全身肌肉的活动。联络区为高级整合中枢,整合各种不同的信息而产生复杂的反应。左右大脑半球由一巨大的纤维束称为胼胝体的连在一起。大脑半球通过胼胝体互通信息。嗅脑分嗅球、嗅脚、梨状叶和海马。梨状叶有嗅觉区。海马为古皮质,与近期记忆的贮存有关,受损时近期记忆消失。大脑皮质的边缘叶(在大脑半球内侧面,围绕胼胝体和间脑)和一些皮质下核构成边缘系统,为内脏活动的最高调节中枢,也与情绪、行为、内分泌、血压

5、、体温和贮存近期记忆等有关。,.,8,间脑 位于脑干的最前一段。脑干的管腔在此扩大成第三脑室。间脑分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和底丘脑。丘脑是一群密集的中继核,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嗅觉感受器的信息除外)投射至大脑皮质。这些中继核可分为3类:一类为特异性感觉中继核,转送来自不同感受器,如位于皮肤、粘膜、关节、肌肉的各种感受器和眼、耳等的信息,以及来自中枢神经系统一些神经核,如齿状核、苍白球和黑质等的信息至大脑皮质的各有关区域;一类为非特异性感觉中继核,弥散地投射来自脑干网状结构的信息至大脑皮质各部分;一类为联络核,综合整理来自丘脑其他核群的信息投射至大脑皮质联络区的一些有关区域。下丘脑是自主神经

6、系统的中枢,其功能为调节体温、水代谢、摄食、分泌和自主神经活动等。,.,9,中脑 位于间脑之后,脑干的管腔在此形成中脑水管。中脑分顶盖、被盖、黑质和大脑脚。顶盖位于中脑水管背侧,有成对的前丘和后丘,分别为视反射中枢和听反射中枢;位于前丘之前的顶盖前区为瞳孔反射中枢。被盖位于中脑水管腹侧,为网状结构,其中的红核为锥体外系的重要中继核,接受大脑皮质和小脑的信息,并发出信息支配躯干、四肢和头部肌肉的活动。大脑脚位于中脑腹侧部,为自大脑皮质通向脊髓和脑干的巨大纤维束。黑质位于被盖与大脑脚之间,是产生多巴胺的场所。,.,10,脑桥和延髓 位于脑干的后半部,脑干的管腔在此扩大成为第四脑室。脑桥在延髓之前,

7、其腹外侧部为呈弓形伸入小脑的巨大纤维束。背侧部和延髓为网状结构,是一些重要神经核,如三叉神经感觉核和运动核、外展神经运动核、面神经运动核、前庭神经感觉核和耳蜗神经感觉核、迷走神经副交感核、舌下神经运动核和橄榄核等的所在区;也是一些内脏调整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的所在区。 小脑 略呈球形,位于脑干背侧,以3对小脑脚分别与延髓、脑桥和中脑相连。其功能是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姿势,保持平衡,和通过丘脑调节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活动。,.,11,脊髓 感受器的信息传导至脑、脑的冲动传导至效应器的通路,也是神经系统的反射中枢。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在椎管中由颈前端伸达于荐部。管腔很小,称为中央管。脊髓

8、在颈后部和腰部分别膨大形成颈膨大和腰膨大。脊髓的神经组织形成灰质和白质。灰质在深层,为神经细胞的所在地,形成灰质柱,其横断面呈蝶形。白质在浅层,由成束的神经纤维构成。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前后稍偏,外包被膜,它与脊柱的弯曲一致。脊髓的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长约4045cm。脊髓的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柱。自脊髓圆柱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织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脊髓的外形,.,12,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脑、脊神经支配躯体活动。自主神经支配内脏活动。,脑神经 有12对,由脑发出。其中:嗅神

9、经分布于鼻粘膜嗅区。视神经分布于眼球视网膜。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支配眼球肌的活动。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部,支配咀嚼肌的活动。面神经也分布于头部,支配面部肌的活动。前庭耳窝神经的前庭部为平衡觉神经,分布于内耳的球状囊斑、椭圆囊斑和半规管壶腹嵴;耳窝部为听觉神经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舌咽神经分布于咽和舌根,支配咽肌的活动。迷走神经分布于咽、喉、食管、气管、心、肺、胃、小肠、大肠、肝、胰、脾和肾等,支配咽喉肌的活动。副神经支配部分颈部肌肉的活动。舌下神经支配舌肌的活动。,.,13,脑神经分布 示意图,脊神经示意图,.,14,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按体节分为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荐神经和尾神经。共3

10、1对。每一脊神经有一运动根和一感觉根。感觉根膨大形成脊神经节。脊神经的背侧支分布于脊柱背侧的肌肉和皮肤;腹侧支分布于脊柱腹侧的肌肉和皮肤以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肤。分布于前肢和后肢的神经分别在腋和腰荐部构成臂神经丛和腰荐神经丛。,自主神经 也称植物性神经系统。它与脑脊髓神经的不同在于脑脊髓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横纹肌,而自主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细胞。分交感和副交感两个神经系统。前者自脊髓胸段和前腰段发出,和感觉神经一起分布于内脏。后者自脑干和脊髓荐段发出,参与构成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骨盆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在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及头颈部构成神经丛和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附近。位

11、于脊柱两侧的连接成左右交感神经干。副交感神经节小,位于其所分布的器官内或附近。内脏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少数例外),而它们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如交感神经对心肌有兴奋作用,而副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交感神经对小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而副交感神经有兴奋作用。内脏器官的活动在这种拮抗作用中受到调节。,.,15,三、神经元和 神经冲动传导,.,16,神经元 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一个神经元有一个带核的细胞体和若干个突起。由细胞体传出神经冲动的突起称轴突,其他向胞体传入冲动的突起称树突。神经元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自感受器向脑脊髓传导信息,树突长

12、,神经末梢参与构成感受器。运动神经元自脑脊髓传导神经冲动至效应器,轴突长,神经末端与肌纤维连接而构成神经肌接头。联络神经元在脑脊髓神经通路中,连于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接触点称为突触,普遍存在于轴突末端与树突或胞体之间,也有的存在于轴突与轴突之间或树突与树突之间。轴突末端膨大呈钮扣状,其中有突触小泡,内含递质。突触后膜有与递质相应的受体。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细长突起及包围于其外面的附属结构构成。外周神经系统中的有些神经纤维,包围于神经元突起外的雪旺氏细胞以其胞膜层层缠绕形成髓鞘的,称有髓纤维。有些则为无髓纤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也有有髓和无髓之分。有髓纤维传导神

13、经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的快。,.,17,神经元示意图,.,18,神经冲动传导 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膜相继去极化的表现。在静息情况下,钾、钠离子泵不断输出Na+而输入K+,细胞膜选择性地让K+透入细胞内,细胞膜呈极化。这时Na+在膜外面的浓度比在膜内面的高,K+的浓度则相反,就使膜内外产生一定的电位差,内面为负,外面为正,称为静息电位。当细胞膜局部兴奋、电位差降到临界数值以下时,则暴发去极化,Na+通道开放,Na+涌入细胞,产生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动作电位。去极化一旦产生,邻近的胞膜即相继去极化,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向前延伸,形成神经冲动。冲动过去后,K+迅速从细胞内拥出,细胞膜恢复极化。恢复极化之后

14、,有一个很短的对刺激的不应期,为下一次去极化作准备。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Ca2+进入轴突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递质于突触间隙中。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就使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如递质是兴奋性的,Na+、K+和Cl-的通透性增强,发生去极化,出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如递质是抑制性的,则K+和Cl-的通透性增强,发生超极化,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当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达到放电阈值时,即暴发动作电位。,.,19,神经冲动的传导,.,20,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较长的轴突和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的粗细以及髓鞘的情况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有关。周围神经纤维可按粗细

15、、传导速度及功能分为A、B 、C三型,A型又分为 、四个亚型。根据闸门学说,粗纤维传入的冲动可兴奋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使疼痛的“闸门”关闭,细纤维的传入使闸门开放(见疼痛)。躯体感觉及内脏感觉纤维是脑神经节或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纤维有粗有细,有髓、无髓或薄髓。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纤维多为有髓的粗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内脏运动纤维多为无髓或薄髓的细纤维。,突触 神经元间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不是细胞质的互相沟通。该接触部位的结构特化称为突触synapse,通常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借突触发生机能上的联系,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21,突触原理,.,22,神经胶质 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胞。其数量为神经元的几倍,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如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周围神经纤维的施万氏细胞。胶质细胞胞体较小,胞浆中无神经纤维及尼氏体,其突起无树突、轴突之分。胶质细胞不能传导神经冲动,其功能为支持、绝缘、营养和调节。其突起构成稠密的网状支架,包围神经细胞,形成髓鞘和神经膜;包裹神经组织中的血管。部分胶质细胞伸出“脚板”,围绕脑的毛细血管。小胶质细胞受刺激时可迅速转化为吞噬细胞,起保卫、修复作用。,.,23,THE END,/10/29,.,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