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09531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7.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感觉、运动 传导通路,.,2,传导通路,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讲:郭开华,.,3,.,4,一、概述,1.传导通路的概念 深(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浅(一般)感觉传导通路 2.感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听觉、平衡觉 嗅觉,3.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锥体外系,.,5,二、传导通路的概念,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有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之分。总体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和传出部分,一般要涉及最高中枢大脑皮质。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称反射通路。,上行传导通路,下行传导通路,.,6,传导通路的区分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起于各类感受器的冲动,经周围

2、神经传入中枢后,经中继后终止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的神经通路。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由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发出纤维,直接或通过中继终止于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再经周围神经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7,感觉传导通路主要内容,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深感觉) 1.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2.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二、痛、温和粗触觉传导通路(浅感觉) 1.躯干、四肢痛、温、触、压觉的传导通路 2.头面部痛、温、触、压觉的传导通路 附:角膜反射 三、视觉传导通路 附:瞳孔对光反射 四、听觉传导通路,.,8,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的痛、温、触、压觉。 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

3、关节和骨膜的位置 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皮肤精细触觉。,浅、深感觉的区分,.,9,感觉传导通路(上行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ASCENDING PATHWAY),.,10,脊神经节,.,11,脊髓的纤维束,.,12,.,13,.,14,丘脑的结构,.,15,内囊,尾状核,丘脑,豆 状 核,视辐射,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锥体束),.,16,.,17,.,18,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Pathway for proprioception,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把深感觉传向大脑皮质,产生有意识性的感 觉。此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传导通路: 第1级:

4、脊神经节 第2级: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外侧核,.,19,.,20,特点: 1.有三级神经元 2.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3.组成内侧丘系,交叉平面在延髓,.,21,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把深感觉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而 是反射地调节肌张力、协调运动以及维持身 体的平衡和姿势。,.,22,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后角基底、中间带外侧部、胸核 胸核脊髓小脑后束(同侧)经小脑 下脚旧小脑 后角基底、中间带外侧部白质前连合 脊髓小脑前束(双侧)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23,.,24,传导上肢和躯干上部: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楔束副核

5、楔束副核(同侧)经小脑下脚旧小脑,.,25,二、痛、温和粗触、压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后角固有核 第3级:丘脑腹后外侧核,.,26,.,27,特点: 1.有三级神经元 2.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 3.组成脊髓丘系,交叉平面在脊髓,.,28,2.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三叉神经节 第2级: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内侧核,.,29,.,30,.,31,特点: 1.有三级神经元 2.传导头面部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 3.组成三叉丘系,交叉平面在脊髓和脑桥 4.参与角膜反射,.,32,角膜反射 Corneal refl

6、ex,轻触一侧角膜,引起两眼同时闭睑的反应,称角膜反射。由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共同完成。角膜反射消失是深昏迷的一种表现。,.,33,角膜反射路径,.,34,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第2级:视网膜的节细胞 第3级:外侧膝状体,.,35,.,36,.,37,.,38,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瞳孔对光反射:以强光照射一侧瞳孔时,引起 两侧瞳孔缩小。 直接对光反射:受光照射的一侧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未受光照射的一侧瞳孔缩小。,.,39,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7、,动眼神经,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睫状神经节,.,40,.,41,调视反射 当视近物时,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到达大脑皮质视觉中枢,再由中枢下行至脑干的上丘及顶盖前区等,然后直接或间接至动眼神经核及动眼神经副核,引起两眼会聚、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和瞳孔缩小,这一反射称调视反射。,.,42,听觉传导通路 Auditory pathway,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蜗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 第2级:蜗神经前、后核 第3级:内侧膝状体,.,43,.,44,听觉传到通路损伤的症状 外侧丘系以上的听觉传导通路含有两耳的听觉冲动,故一侧外侧丘系、听辐射或听觉中枢受损,不产生明显的

8、听觉障碍。 中耳、内耳、蜗神经或蜗神经核病变引起患侧耳听力障碍。,.,45,感觉传导通路小结,躯干和四肢浅感觉,躯干和四肢深感觉,脊神经节,脊神经节,后角细胞,薄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听觉,视觉,蜗神经节,双极细胞,蜗神经核,节细胞,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1,2,3,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行程中通路中有一次交叉。 丘系交叉在延髓;痛、温觉传导交叉在脊髓。 一侧半球接受对侧半身体的感觉冲动。,.,46,运动传导通路The motor pathway,主讲:谢勉 制作:张波 陈德嵩 叶益聪 冯正巩,.,47,运动传导通路系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器的神经联系,大脑皮质通过锥

9、体系和锥体外系管理骨骼肌的运动,.,48,一、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 其纤维组成皮质核束与皮质脊髓束,上神经元,下神经元,.,49,(1)皮质核束 Corticonuclear tract 中央前回下1/3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至双侧大部分脑神经运动核 对侧面神经核下部 对侧舌下神经核,.,50,中央前回下1/3,内囊膝部,.,51,损伤症状 面神经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 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 病灶侧所有面肌瘫痪,.,52,舌下神经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对侧舌肌瘫痪 表 现:伸舌时舌尖 偏向健

10、侧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同侧舌肌瘫痪 表 现:伸舌时舌尖 偏向患侧,.,53,.,54,2.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 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组成。 皮质脊髓侧束直达骶节 皮质脊髓前束只达上胸节,.,55,中央前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脊髓束,.,56,白质前连合,.,57,损伤症状 锥体交叉平面以上损伤: 对侧肢体肌瘫痪 锥体交叉平面以下损伤: 同侧肢体肌瘫痪,.,58,在正常的反射活动中,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具有抑制作用。,.,59,二、锥体外系 extra pyramidal tract,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

11、运动的传导路径。,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协调肌的活动,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锥体外系的活动是在锥体系的主导下进行,而锥体外系又给锥体系的活动以最适宜的条件。,.,60,锥体外系的主要通路,(1)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2)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61,额、顶皮质,(1)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运动皮质,.,62,(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63,大脑皮质对于躯体运动的管理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条路径实现的。两者在功能上互相协调、互相依赖,从而共同完成各项复杂的随意运动。,返回,.,64,左侧内囊出血 右侧偏瘫 右上、下肢痉

12、挛性 瘫 右眼裂以下面肌瘫痪 右侧舌肌瘫痪, 右半身感觉丧失 两眼视野右侧同向性偏盲,.,65,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66,.,67,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置:中央前回 运动前区 中央旁小叶前部 轴突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68,上运动神经元为巨型锥体和其他锥体细胞,胞体位于中央前回,运动前区,中央旁小叶等处的皮质中,轴突组成下行纤维束,上运动神经元,.,69,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细胞 轴突:脑神经 脊神经,.,70,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 动核和脊髓前角内,其轴突成脑神经和 脊神经运动纤维,下运动神经元,.,71,.,72,.,73,.,74,.,75,谢谢,/10/29,.,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