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蟋蟀的住宅》教案 (7)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41407828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蟋蟀的住宅》教案 (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蟋蟀的住宅》教案 (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蟋蟀的住宅》教案 (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蟋蟀的住宅》教案 (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蟋蟀的住宅》教案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蟋蟀的住宅》教案 (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1.蟋蟀的住宅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接着,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内而外地写出了住宅的特点。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蟋蟀的特点。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2、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蟋蟀吗?知道它的俗名吗?(也叫蛐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蟋蟀也有自己的家,有家就要有住宅。今天,我们学习蟋蟀的住宅这一课,就是讲蟋蟀的住处的。(板书)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帮老师一下?接下,学生说字形,老师板书蟋蟀,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 2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3、)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着重纠正字音和读破句的地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骤是翘舌音,择是平舌音。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2讨论分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讨论。 (1)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如果把第二句话改为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什么?(帮助学生体会到:如果用不光.还.写句子时,还后面的内容应该是强调的重点。课文中的这句话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蟋蟀住宅的话题。) (2)蟋蟀的住宅和其他昆虫的住宅有哪几点不同之处?结合课文具体说一说。(课文中强调了两点,一

4、是慎重选址,二是自己挖掘。) 3齐读第一段。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讨论。 (1)人们为什么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2)柔弱是什么意思?根据你对蟋蟀的观察,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3把第一、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蟋蟀的住宅(板书)齐读课题。 2过渡语: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昆虫王国评选出十大最佳楼盘,蟋蟀的住宅是荣立榜首,小家伙只用柔弱的工具,却造出这样优秀的成果,确实令人感到惊奇,到底它的住宅为什么获奖?有兴趣知道吗?那我们就跟着昆虫采访队去看看好吗? 3师扮记者小蜜蜂,学生扮被访者蟋蟀工程师。 采访片断: 蜜蜂:各位观众

5、,大家好!我是昆虫电台的记者小蜜蜂。我现在在全国十大最佳楼盘颁奖典礼现场为你作独家报道。现在站在我身边的就是荣获本年度昆虫世界十大最佳楼盘冠军得主-蟋蟀先生。 蜜蜂:蟋蟀先生,你好!你的房子被评为本年度昆虫世界十大最佳楼盘之首,你的心情怎样? 蟋蟀:当然很高兴。 蜜蜂:那你能给广大的观众朋友们说说,你为什么会获奖吗? 蟋蟀:我想:首先应该是我选择住址选对了,我选择住址很慎重,我建房子的地方一定要排水优良,还要有温和的阳光。 蜜蜂:那你看象蚊子,蟑螂他们,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想什么时候换一个房子就搬到别的洞穴去,既省事又方便,对于这一点,请问你是怎么想的? 蟋蟀:我一向不随遇而安,再说,我的房子不是现成的,是我用自己的双手挖掘的,那舒服的住宅是一点一点挖出来的,从大厅到卧室都是,我想可能这就是我获奖的原因吧! 蜜蜂: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么多宝贵的经验,再一次祝贺你成为冠军。 蟋蟀:谢谢! 4我的采访已经结束了,可是蟋蟀先生刚才说的话里有几个词我不明白,我想请个小老师教教我,行吗?(慎重:谨慎认真。随遇而安:能适应)5.课堂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