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1404896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所属门类:文学一级学科名称: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代码:0503二、培养目标本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培养:1、能够在新闻与传播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熟悉和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2、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新闻与传播学的知识和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研究前沿和学术动态,善于对各种社会传播观念进行观察和思考,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3、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专业精神。坚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健康开朗,积极进取。三、研究方向(一)新闻学1、新闻史论全面系统

2、地掌握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运用新闻学理论重点关注、考查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的媒介发展,特别是对中国民营大报的研究。2、新闻业务系统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理论和业务技能。注重强化研究生综合报道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注重对名记者、特别是湖北省的名记者研究。(二)传播学1、传播理论全面深入地掌握传播原理和方法。注重对传播理论研究前沿的关注,注重对传播理论的发展及运用的跨学科性和交叉性研究。尤其是对社会传播、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的研究。2、传播实务全面学习和掌握有关传播实务的理论和技能。注重强化研究生的创意策划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重点对广告传播、品牌传播、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考查和研究。四

3、、学习年限学制为三年。第一、第二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三年是社会实践和撰写学位论文。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学生研修的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有:公共学位课为7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4门为8学分,二级学科专业课(研究方向课)2门为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新闻与传播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课程体系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备 注(开课单位)必修 公共学位课0000A0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361讲授讨论考试学校统一开设0000A001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182讲授讨论考试0000A0

4、004第一外国语41081, 2讲授考试一级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0503B0005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2541讲授讨论考查由培养单位按一级学科至少开设3门,不低于 8 学分0503B0006媒介发展史研究2541讲授讨论考查0503B0003新闻报道研究2541讲授讨论考查0503B000420世纪经典广告思潮研究2542讲授讨论考查 二级学科专业课 (研究方向课)新闻学0503C0009媒介文化批评2362讲授讨论考查由培养单位按二级学科开设2门,不低于4学分0503C0010中国民营报业研究2362讲授讨论考查传播学0503C0011政治传播研究2362讲授讨论考查0503C00

5、12广告与媒介经济发展研究2362讲授讨论考查专业3(此处可加行)选修综合素质课学校统一开设 跨学科选修课相关培养单位开设本科课程选修课培养单位开设专业选修课0503E0009电视传播方法研究2363讲授讨论考查培养单位开设0503E0010新时期新闻思潮研究236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11当代时政期刊研究236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12新闻媒介规制研究2363讲授讨论实验考查0503E0013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236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06媒介产业发展研究236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07跨文化传播研究236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08传播学研究方法2363讲授讨

6、论实验考查补修补修课2门,不计学分,可选本科相关课程六、实践环节本学科学生的实践环节主要为:1、专业实习;2、教学实习;3、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4、学术交流。其中社会调查实践环节需在1-4学期内完成,其他实践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完成。七、学位论文学生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不低于30学分,同时达到学校规定要求(公开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至少一篇,英语达到六级水平要求),才可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写作。论文要求选题新颖、文本规范,能够体现本专业研究生所应该达到的学位论文水平。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五学期,论文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八、培养方式1、导师负责制与专业培养小组

7、相结合的方式。2、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术研究视野,开发其智力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课堂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变能力。九、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课程内容本课程要以专题的方式,从多元视角讲授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文本、受众、效果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解析所涉及到的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螺旋理论、受众研究理论、新闻框架理论、话语理论等传播理论,并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各种传播现象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考查并作出深入探讨,强化学

8、生理论运用及分析的能力。 课程注重对大众传播过程的生产、加工与传播过程研究,同时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理论的应用及变迁,探讨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下传播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与相关学科理论交叉、兼容的互动性,从而使学生对传播理论的范式能够动态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必读及参考书目1(英)沃纳塞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5(英)利萨泰勒:媒介研究:

9、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英)约翰.埃尔德里奇: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7常昌富: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8(英)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9(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10(美)丹尼尔戴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课程名称媒介发展史研究课程内容 本课程为新闻传播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学位课)。旨在对既有的新闻现象新闻活动作规律性的解释、判断,对既有的新闻思想进行历史价值分析,要求学生懂得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不同时期

10、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获得研究中国社会历史的一种独特视角,对当下新闻实践做出自己的判断,对当下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解释。在系统梳理中国新闻史上传媒业演变的基础上,不仅跟踪当下新闻事业发展,并对各种新闻现象做出理性的判断与分析,而且以既有的新闻活动、新闻思想为研究对象,从而探寻新闻发展的规律,揭示新闻的本质,对新闻的价值规律作理性把握,为今后自己独立从事与传播媒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必读及参考书目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张育仁:自由的历险

11、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4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上、中、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马光仁:上海新闻史(上、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6、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7、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9、陈平原、夏晓虹:点石斋画报图像晚清,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0、张友鸾:世界日报兴衰史,重庆出版社,1982年。课程名称新闻报道研究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题讲授。第一讲:新时期新闻报道改革与实践概观梳理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的发展状况,以期获得对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宏观的把握。第二讲:新时期新闻文体创新的历史演进对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文体变化进行梳理、并探讨新闻写作与时代及受众接受心理的关系。第三讲:新闻报道与新闻策划讨论新闻报道与新闻策划的关系、新闻策划的特点、新闻策划方法要领等。第四讲:深度报道研究研究深度报道的定义、深度报道的特征、深度报道的类型、深度报道的写作要领等。第五讲:调查性新闻研究部分主要探讨:调查性报道的种类,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特点,调查性报道的写作特点等。第六讲:民生新闻研究探讨民生新闻的概念、产生的原因、时代价值、民生新闻的特征等。第七讲:新新闻研究探讨新闻的源流、在网络时代的写

13、作方式、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必读及参考书目1.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4.(美)盖恩斯:调查性报道(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刘明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6.艾丰: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年版。7.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潘堂林:怎样发现新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9.杜骏飞、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10.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名称20世纪经典广告思潮研究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授和讨论。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传播理论学派;传播学与广告学的交互影响;20世纪广告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经典广告思潮研究:软性推广思潮硬性推广思潮USP理论奥格威广告理论伯恩巴克广告理论李奥贝纳广告理论韦伯杨广告理论定位理论品牌理论CIS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广告与品牌传播广告与企业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