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4136485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 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 文 质 量 分 析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0 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相关信息,结合学生复习备考的实际需求,2010 年云南省第二次高考复习统测语文试题,在结构和内容方面都力求与高考的格局保持一致,尽力体现 2010 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要求。从抽样分析情况看,试题的信度、区分度、难度和标准差等指标都达到了预期要求。【基本情况】1.全省分数段分布图云 南 省 高 中 毕 业 生 复 习 统 一 检 测 文 科 考 生 语 文 分 数 段 分 布 表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50-140 139-130

2、129-120 119-110 109-100 99-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以 下 分 数 段学 生 数2云 南 省 高 中 毕 业 生 复 习 统 一 检 测 理 科 考 生 语 文 分 数 段 分 布 表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150-140 139-130 129-120 119-110 109-100 99-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以 下 分 数 段学 生 数2.抽样得分情况表样本数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及格人 数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1919 150 102

3、.18 0.68 12.62 1677 87.39 135 0分数段 0-19 2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全卷人数 4 2 2 3 9 45 17790-99 100-109 110-119 120-129 130-139 140-150477 670 416 110 4 0分数段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60写作题人数 7 3 8 214 1555 1323【试题分析】一 、 ( 12 分 , 每 小 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蜷伏/卷曲 禁止/禁受 怅惘/为虎作伥 抨击

4、/怦然B.拼搏/渊博 徘徊/低徊 戛然/叽叽嘎嘎 娇媚/门楣C.惦记/掂量 蹊跷/蹊径 踱步/气度非凡 馄饨/混沌D.箴言/诤言 穿着/着急 大概/慷慨大方 婆娑/摩挲答案 C。(A 项“抨”与“怦”读音相同,均为“pn”。B 项“搏”与“博”读音相同,均为 “b”。D 项“娑”与“挲”读音相同,均为“su”)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 A 级。抽样显示:考生解答本题,正确率 41.69%,平均分为 1.25,难度 0.42,区分度 0.2,标准差 1.48。考生错选 A 项的有 18.08%,错选 B 项的有 1.25%,错选 D 项的有 38.72%,错选原因在于

5、对常见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识记不准确。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面队一波又一波来访的受害人,以及在现场了解事实真相的数十家媒体记者,三鹿集团对毒奶粉事件却讳莫如深,三缄其口。 B考虑到山峰险峻,山顶气候瞬息万变等恶劣条件,即将冲顶的队员,心有余悸地联想到前辈登山家在这座大山上所经历的惨痛失败。C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D2009 至 2010 年,云南遭遇了秋、冬、春连旱,旱情严重,堪称百年一遇。 “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的观念路人皆知,全省人民奋起抗旱。 4答案 A。“讳莫如深”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

6、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C 句对加点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从善如流”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从善如流意为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B 句不明词义。“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心有余悸”意为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D 句对加点成语的使用犯了不明褒贬的错误。“路人皆知”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

7、力层次为 D 级。抽样显示:考生解答本题,正确率 38.46%,平均分 1.15,难度0.38,区分度 0.31,标准差 1.46。考生错选 B 项的 16.73%,错选 C项的 25.01%,错选 D 项的 19.59%,错选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和所适用的对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让援建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 20 多名外国专家观赏了当地“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气氛。B上海市闽行区人民法院对“莲花河畔景苑”倒楼案作出一审判决,以重大责任事故分别判处六名被告三至五年有期徒刑。C在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向记者表示,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们的责任

8、。D自由地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和天然权利,而现在,一句“要赢在起跑线上”的话语把这种天性和天然权利无情地吞噬了。答案 D。(A 句,“观赏”与“喜庆与祥和气氛”之间动宾搭配不当。B 句,介词宾语“以重大责任事故”中心词不当,“事故”5应为“事故罪”。C 句“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们的责任”表意不明,应为“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民赋予的责任”)本题考查学生判断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抽样显示:考生解答本题,正确率 75.09%,平均分 2.25,难度0.75,区分度 0.29,标准差 1.3。考生错选 A 项的 1.98%,错选 B项的 19.33%,错选 C 项的 3.39%,错

9、选的原因在于对词语的语义关系、句子结构的理解和把握出现错误。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A B C D答案 B。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抽样显示:考生解答本题,正确率

10、 70.14%,平均分 2.1,难度0.7,区分度 0.34,标准差 1.38。考生错选 A 项的 24.7%,错选 C 项的 2.66%,错选 D 项的 2.29%。【教学建议】第一大题为语言知识题。本试卷依次考查了汉语拼音、成语使用、语病辨析、句子衔接。正确识读现代汉语汉字字音,关键在于平时积累。汉字字音,与词语环境密切相关,同一个汉字的字音,词语环境不同,读音就6可能两样。要进一步提高正确识读汉字字音的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积累,一方面还应针对那些常用而又容易读错的汉字进行训练。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这是高考语文题多年来的传统题目,作为教师,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归纳并明确误用词语(多为

11、成语)的类型,分析误用的原因。对误用成语的常见类型要作特别的分类总结,如: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不分对象,张冠李戴;褒贬颠倒,感情失当。作为学生,在最后复习阶段,解答这一类题,除做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外,更要注重方法和规律的总结。考查学生判析病句的能力,也是高考语文试卷多年来的“保留节目” 。 考纲中所列的病句类型包括“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属于结构性语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属于语义性语病。教师要准确掌握考纲列举的六种语病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教会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识别语病。根据病句“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的类型特点,判识一个句子是

12、否为病句,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先提取主干(主、谓、宾) ,再根据主干理清枝叶(定、状、补) ,然后分析语义。考查学生衔接句子的能力,是近年高考的考点之一。作为考生,解答句子衔接题,首先要通读所有语句,从而了解语段大意,把握大致层次;其次是要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联,从而正确解题。而要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联,又离不了抓关键句子、关键词语。通过抓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的上下勾连或前后呼应关系,句子之间的衔接往往就清晰可见了。就抓关键句子而言,确定首句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把握文句的表达方式特点,对确定文句首句具有很好的指向作用。一般来说,叙述性的语句要表现过程逻辑,首句往往有总领作用,或体现过程顺序特征;描摹

13、性、说明性的语句,首句表现的往往是中心对象;议论性的语句表现事理逻辑,首句往往是文句中心。至于抓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的上下勾连或前后呼应关系,则对解题产生直接的影响。以本次统测的衔接题为例,在确定句7“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为首句后, “以形感人”的“形”与句中的“这种形象”相勾连,而句中的“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可具体体现在句的各诗句中,句紧接句,作了一个小结,而句句则转换角度,另作一个小结。【试题分析】二 、 ( 9 分 ,每 小 题 3 分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5 7 题 。中 国 “结 ”的 文 化 内 涵中 国 结 年 代 久 远 ,

14、漫 长 的 文 化 积 淀 使 得 中 国 结 渗 透 着 中 华 民族 特 有 的 、纯 粹 的 文 化 精 髓 。“绳 ”与 “神 ”谐 音 ,中 国 文 化 在 形 成 阶段 ,曾 经 崇 拜 过 绳 子 。据 文 字 记 载 :“女 娲 引 绳 在 泥 中 ,举 以 为 人 。”又 因 绳 像 蟠 曲 的 蛇 龙 ,中 国 人 是 龙 的 传 人 ,在 史 前 时 代 ,龙 神 的形 象 ,是 用 绳 结 的 变 化 来 体 现 的 。“结 ”字 也 是 一 个 表 示 力 量 、和 谐 、充 满 情 感 的 字 眼 ,无 论 是 结 交 、结 缘 、团 结 ,还 是 结 发 夫 妻

15、,永 结同 心 ,“结 ”给 人 的 都 是 一 种 团 圆 、亲 密 、温 馨 的 美 感 。“结 ”与 “吉 ”谐 音 ,“吉 ”有 着 丰 富 多 彩 的 内 容 ,福 、禄 、寿 、喜 、财 、安 、康 无 一不 属 于 吉 的 范 畴 。“吉 ”就 是 人 类 永 恒 的 追 求 主 题 ,“绳 结 ”这 种 具有 生 命 力 的 民 间 技 艺 也 就 自 然 作 为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髓 ,流 传 至今 。中 国 结 不 仅 具 有 造 型 、色 彩 之 美 ,而 且 皆 因 其 形 意 而 得 名 ,如盘 长 结 、藻 井 结 、双 钱 结 等 ,体 现 了 我

16、国 古 代 的 文 化 信 仰 及 浓 郁 的宗 教 色 彩 ,体 现 着 人 们 追 求 真 、善 、美 的 良 好 愿 望 。在 新 婚 的 帐 钩上 ,装 饰 一 个 “盘 长 结 ”,寓 意 一 对 相 爱 的 人 永 远 相 随 相 依 ,永 不 分离 。在 佩 玉 上 装 饰 一 个 “如 意 结 ”,引 申 为 称 心 如 意 ,万 事 如 意 。在扇 子 上 装 饰 一 个 “吉 祥 结 ”,代 表 大 吉 大 利 ,吉 人 天 相 ,祥 瑞 、美 好 。在 烟 袋 上 装 饰 一 个 “蝴 蝶 结 ”,“蝴 ”与 “福 ”谐 音 ,寓 意 福 在 眼 前 ,福运 迭 至 。大 年 三 十 晚 上 ,长 辈 用 红 丝 绳 穿 上 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