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329116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重点:1.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2. 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学过程:一、 课前导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出示课件,展示“囊萤映雪”和“悬梁刺股”两个故事图片。讲述故事。师:除了古人读书的故事,还有许

2、多古人谈“读书” 的文章,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二、自读感悟轻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三、字词揭秘1.会认字:耻 矣 岂出示课件,教师范读,注意注拼音的字的读法,重点认读“耻”“矣”“岂”。2.会写字:耻 诲 谓 诵 岂 恒 窥 皆 缺 出示课件,学生交流,学写生字。个别字讲解书写注意事项。四、课文精讲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朗读文章,认识、学写了课文中的一部分字。接下来我们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解释“敏”“好学”“耻”在句子中的意思。2.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3.译文: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4.这句话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

3、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教师重点讲解文中“下”的含义。使学生了解这里的“下”不是指别人低下,而是指要把自己放低 ,以学生的心态向别人请教。5.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呢?小结:只有勤奋好学,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多方面汲取知识,完善自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 区分句中“知”的不同读音,结合句子解释字义。2.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3.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4.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结:这句话是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讲的,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诚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切不可

4、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 结合句子理解“默”“识”“厌”“诲”“倦”的意思。2.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3. 你觉得这句话所说的哪一点对你有启发?小结:“默而知之”告诉我们是读书的方法,“学而不厌”告诉我们的是读书的态度,“诲人不倦”告诉我们的是(孔子)读书的目的。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前两点有重要的意义。知识备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

5、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朗读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知道了这三句话都是出自论语,懂得了学习要谦虚、诚实、勤奋的道理。 六、课堂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hu)人不倦 窥(ku)天 诵(sng)读 皆(ji)无识者2.解释加点的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勤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记住 厌: 满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了解 知:智慧) 教学反思: 古文当中的字音及字词含义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认识生字和词语解释的环节都是结合原文进行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文章由三部分组成,为了时间分配更合理,将第一部分的讲解也

6、放在第一课时进行。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二、三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激发学生爱读书、勤奋读书的愿望。 教学重点:1.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2. 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二、三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二、三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几段话,了解了古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同样会给我们重要的启

7、示。二、课文精讲师:课文第二部分,是宋代朱熹的关于读书方法的一段话。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第二部分: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分句解读。重点字词的意思每句话的意思。过程中提问:1.你是怎么理解读书“三到”的? 2.“三到”之中,你觉得哪一“到”最重要呢?说说你的看法。3.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师:课文

8、第三部分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第三部分: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分句解读。重点字词的意思每句话的意思。过程中提问:1.你是怎么理解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的? 2.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教师简单讲述“河伯观海”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

9、容后请学生思考回答上面的问题。3.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对你们来说有什么收获呢?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在学习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四、板书设计: 好学 好问 读书态度 实事求是(一) 学而不厌 古 读书方法 默而识之人谈 (二) 读书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读 书 (三)读书三有 有志 有识 有恒 五、课后延伸 拓展阅读:(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拓展阅读:(二)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及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摘自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认为读书与环境并无关系,而在于自己的心境。如果真的立志读书,哪怕是身处闹市也不要紧,否则,就算在仙境中也读不好书。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同样是结合原文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