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41324096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人把天子制度出现之前的中国社会叫作邦联社会,即所谓的安邦立国中的“邦”,是一种国家制度。分封制度出现以后,邦联制国家制度就逐渐消失了。这意在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B.分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邦联制不适应地主阶级的兴起 D.分封制促进了家国一体的形成2、秦律规定,县廷不仅要记录农作物的数量、生长状况,还要按时“以书言年,别其数”。待到年终,还要

2、对各地农官 “以正月大课之”,若考核结果较差,相关官吏要受到相应惩罚。促成秦朝出台这一规定的主要因素是( )A.官僚政治发展的要求 B.巩固小农经济的现实需要C.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 D.强化专制集权的历史趋势3、蹴鞠在汉代是军中用以练身习武的方式,后来流行于民间。唐朝时期经常出现“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杜甫的诗清明中对蹴鞠活动的描述有“十年蹴鞠将雏远, 万里秋千习裕同。据材料可知唐朝时( )A.军事训练促进体育运动开展 B.民间娱乐活动多有历史渊源C. 政府开明政策对文化的影响 D.诗歌创作反映民众生活为主4、程颐、程颢认为“理”是先于气(物质)而存在的,“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

3、最高原则,“君道”“臣道”“父道”“子道”都是“理”的体现,一切伦理道德都是“理”,每一事物都产生于“理”。由此可见,“理”的学说的本质是( )A.探究宇宙万物内在规律 B.防止佛道对儒学的渗透C.为维护皇权和礼教服务 D.竭力倡导唯心主义哲学5、明清之际,在经济发生转向的江南地区,当时的许多历史文献中“绅商”一词使用的频率已经很高,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这表明( )A.商人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 B.传统的社会结构呈现转型的迹象C.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D.新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6、20世纪初,随着胶济铁路和青岛港的建成,山东的牛、羊等牲畜被商贩大量贩卖,甚至出口到俄国

4、。为此山东巡抚致函山东胶海关,要求“严禁贩运耕牛出口,以重农业”。这反映了( )A.近代交通促进经济进步 B.地方官员重视经济发展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山东地区的近代化加速7、传统观点认为,的爆发是革命党人直接发动起义引起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立宪派在革命前十几年不间断地进行启蒙宣传,不仅揭露了清廷的黑暗,还开启了民智;又有学者提出武昌起义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迟迟不肯发兵讨伐,甚至逼清帝逊位。据此可知,对进程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史学研究视角不断地拓展C.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D.立足于对当时国情的分析8、图1为近代后期中国某次战役示意图,该次作战

5、行动( )A.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席卷长江流域 B.是中国革命由发展走向胜利的转折点C.增强了中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中国的计划9、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驻外大使(公使)简表。这表明( )驻苏联大使王稼祥驻瑞典大使兼丹麦公使耿飚驻缅甸大使姚仲明驻罗马尼亚大使王幼平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谭希林驻印度尼西亚大使王任叔驻波兰大使彭明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驻匈牙利大使黄镇驻保加利亚大使曹祥仁驻蒙古大使吉雅泰驻印度大使袁仲贤驻瑞士公使冯铉驻巴基斯坦大使韩念龙驻民主德国大使姬鹏飞A.意识形态制约着外交开展 B.西方的外交孤立被打破C.新中国得到国际普遍认可 D.周边国家是外交的重点10、

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改革开放后,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这一变化表明( )A.党报党刊始终居于舆论主导地位 B.“双百”方针贯彻与否决定报刊业兴衰C.人民大众的需求制约报刊内容变化 D.报刊业的发展与国内形势密切相关11、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圣地、神庙等宗教礼仪性建筑在整个希腊世界拔地而起,大量节日涌现,为民众参与集体献祭活动提供了机会,关于节日的规定、规范乃至所需遵守的风俗习惯也逐渐增多,城邦也开始对此类内容进行立法。这表明 ( )A.集体认同逐步增强 B.公民生活丰富多彩

7、C.法律至上立法规范 D.宗教氛围日渐浓厚 12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降低。这主要反映出()A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 B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C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 D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13据1844年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146(即平均每46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31.90,不包括郊区则是129.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A是马

8、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14、1961年8月,柏林墙危机发生之后,英国判断苏联行为的直接目的就是解决民主德国难民西逃问题,并不是要加速解决柏林问题。英国认为盟国应当避免危机升级,并与苏联进行谈判,稳定柏林局势。英国此举是为了( )A.插手国际事务重塑欧洲霸主地位 B.维持国际社会稳定促进国内发展C.推动两极格局瓦解重建国际秩序 D.避免大战发生保持“冷战”的局面15、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基金配额的多寡直接决定了该国家在基金内拥有的投票权。下表为美国财政部货币研究司司长哈里怀特依据当时各国经济实力设计的最初方案

9、及最后结果,下表说明美国政府( )项目美国(亿美元)英国(亿美元)苏联(亿美元)1943 年初(最初方案)31.9610.551.641944年7月1日(会议中讨论方案)291381944年7月14日(最终结果)28.512.512A.左右世界金融局势能力下降 B.需要加强同苏联的经济合作C.企图确立战后国际贸易霸权 D.联英排苏构建战后国际秩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8分)在中国历史上,学校教育是统治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其选。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王安石)命诸州

10、置学官,率给田十顷赡士。初置小学教授诏给诸路学田,增教官员反辰,立太学生内、外、上舍法凡升上舍者,皆直赴廷对。(元)脱脱等宋史材料二 京师同文馆是清朝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一个教育和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它带动了一批新式学校的设立。京师同文馆是中国官方承办的第一个以西方语言文字、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和翻译内容的教育和翻译机构,是近代西学输入的开端。赵是京师同文馆的发展历史及其贡献(1)指出材料一中宋代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概括王安石整顿学校的影响。(5分)(2)结合洋务运动,说明材料二中新式教育的意义。(3分) 17、(10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变迁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与

11、地方分权之间此长彼消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把秦郡划小,将一郡分成数郡。汉武帝时,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地方高级官员。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财权和政权,州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政区,州牧渐成割据独立之势。坚持二级制政区是统治者的愿望,所以隋统一后,撤销郡级政区,重新简化为州县两级。唐承隋设两级政区,但安史之乱以后,作为监察区的道和藩镇结合,又形成州以上的一级政区。 材料二 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

12、、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沿革行政区划的举措,概括东汉至唐末行政区划层级演变中的突出问题。(5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行政区划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的原因。(3分)(3)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基本规律。(2分)18、(

13、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把国家当作“理念”来看待的黑格尔,曾揭示过一个极重要的道理。他指出,国家制度是各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必须适合于本民族“理念”的发展。因此,每个民族都有着具有自身特点的政治制度,要想把某一民族的国家政治制度强加给另一个民族,往往是徒劳无益的。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史实,围绕“理念”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出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紧扣材料,自拟 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宋三百多年间,宋人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救济政策体系。摘编自范勇、郑志强宋代

14、社会救灾制度及其力当代社会保障的启示材料二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2名清教徒,在北美建及了第一块殖民地,早期的北美大陆就有了种种慈善实践。独立战争后在社会秩序重建、经济百废待兴的背景下,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随之出现。19世纪中期,美国的慈善事业面临新的转折。典型代表就是1846年成立的史密森学会,它从事的不再是针对个人的救济性慈善活动,而是更加广义的、研究解决社会问题根源的慈善事业。1867年,皮博迪教育基金专门致力于资助和发展教育事业。1889年,卡耐基发表 财富的福音,“拥巨富而死者耻辱”的警句迅速被美国的富豪们引为座右铭。随后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慈善基金会成立,将美国慈善事业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此外,几乎与此同时,美国慈善税制也得到了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