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316201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遗传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微生物遗传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微生物遗传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微生物遗传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微生物遗传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遗传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遗传学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遗传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原理 质粒、质粒分离及质粒分类举例 基因及其突变的基本定义,二、基因突变的特点(规律),(参见 P199),自发性,菌种衰退的根本原因,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突变的原因无关系,稀有性,自发突变几率低(10-610-10),突变率:每一个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 (某一单位群体在每一世代中产生突变株的数目),独立性,某基因的突变率不受它种基因突变率的影响,可诱变性,自发突变的频率可因诱变剂的影响而提高(10-310-6 ),稳定性,基因突变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逆性,野生型菌株某一性状可发生正向突变,也可发生反向的回复突

2、变。,证明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对应关系!,如何证明基因突变的非对应性?,三个经典实验:,1.变量实验、 2.涂布实验、 3.影印实验,三、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实验证明,1)变量实验(fluctuation analysis)Salvador Luria ,3)两端都有正向或反向末端重复序列。,3. 生物诱变剂(转座因子)及其诱变机制,(3) 根据分子结构和遗传性质,转座因子可分为3类:,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 IS),仅含有编码转座所必需的转座酶的基因,两端存在941bp的反向重复序列 。但其插入可干扰基因的正常读码序列,导致基因失活或引起突变。,

3、转座子(Transposon, Tn),除转座基因外,还有抗药性基因。分为复合转座子和复杂转座子,Mu噬菌体,是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温和性噬菌体。它在几方面不同于另一种温和噬菌体:第一、Mu DNA几乎可以插入到宿主染色体的任何一个位点上;第二、 DNA 两端没有粘性末端;第三、会引起宿主的被插入基因的基因突变。,(4) 转座的过程:,插入突变 (基因失活和极性作用)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和倒位),(5) 转座的遗传学效应:,二、诱变及化学致癌物质的检测Ames试验,“生物化学统一性”法则: 人和细菌在DNA的结构及特性方面是一致的,能使微生物发生突变的诱变剂必然也会作用于人的DNA,使

4、其发生突变,最后造成癌变或其他不良的后果。,Ames试验的依据,诱变剂的共性原则: 化学药剂对细菌的诱变率与其对动物的致癌性成正比。,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或back mutation): 突变体失去的野生型性状,可以通过第二次突变 得到恢复,这种第二次突变称为回复突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Bruce Ames教授于1966年发明, 因此称为Ames试验,标准菌株要求: 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murium) 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his-)的回复突变率(为了增加试验的敏感性,该菌株还应包括另外两个突变,一个是造成细胞表面透性增加的深度粗糙突变型

5、,另一个是丧失切除修复能力的缺失型)。,Ames试验,斑点试验和平板掺入试验,方法步骤,1菌株鉴定 用于测试的菌株,需经基因型和生物学性状鉴定,符合要求才能投入使用。 菌种:TA97、TA98、TA100和TA102 鉴定项目:(1)脂多糖屏障丢失 (2)R因子 (3)紫外线损伤修复缺陷 (4)自发回变 (5)回变特性诊断性试验,应用: 1斑点试验只局限于能在琼脂上扩散的化学物质,大多数多环芳烃和难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均不适宜用此法。此法敏感性较差,主要是一种定性试验,适用于快速筛选大量受试化合物。 2平板掺入试验可定量测试样品致突变性的强弱。此法较斑点试验敏感,获阳性结果所需的剂量较低。点试获阳

6、性结果的浓度用于掺入试验(每皿0.1ml),往往出现抑(杀)菌作用。 3致变作用迟缓或有抑菌作用的试样,培养时间延长至72h。 4挥发性的液体和气体试样,可用干燥器内试验法进行测试。 5目前,Ames试验作为检测环境诱变剂的一组试验中的首选试验,广泛应用于致突变化学物的初筛。但是,与今天快信息、高效率的社会要求相比,该试验程序还嫌繁琐,方法不够简便,有待于创建新的更为快速灵敏、简单易行的环境诱变剂短期生物测试法。,用途:广泛用于检测环境和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 特点:快速、准确、费用廉价,三、DNA损伤的修复,除了DNA聚合酶进行校正外,还通过几种不同的机制进行DNA的修复: (1) 光复

7、活作用 (2) 切除修复 (3) 重组修复 (4) SOS修复,紫外线诱变时必须在暗室、红光下进行,(1)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可见光可大大降低经紫外线照射后微生物死亡率的现象。,机理: 经UV照射后带有嘧啶二聚体的DNA分子,在黑暗中会和一种光激活酶光解酶结合,形成酶DNA复合物,该复合物暴露在可见光下时,光解酶会因获得光能而被激活,并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光解酶也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再结合到其它二聚体上。,这种修复机制不是移去和取代核苷酸,而是胸腺嘧啶二聚体直接被修复,所以是一种无错误的修复。,(2)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又称暗修复),一种

8、普遍的修复系统。能移去胸腺嘧啶二聚体和修复大多数引起的DNA扭曲损伤。该修复系统不需要可见光,通过酶切作用移去损伤的碱基(包括损伤位点附近的一些碱基),随后合成一段正常DNA链。,内切核酸酶 4种酶参与 外切核酸酶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3)重组修复,这是一种越过损伤而进行的修复。这种修复不将损伤的碱基除去,而是通过复制后,经染色体交换,使子链上的空隙部位不再面对着嘧啶二聚体,而是面对着正常的单链,在这种情况下,DNA聚合酶和连接酶便能起作用,把空隙部分进行修复。留在亲链上的二聚体仍要依靠再一次的切除修复加以除去,或经细胞分裂而稀释掉。,(4) SOS修复 这是在DNA分子受到较大范围的重大损伤时诱导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涉及几个基因:recA、lexA、uvrA、uvrB、uvrC的共同作用。 此外,经紫外线照射的大肠杆菌还可能诱导产生一种称为错误倾向(error-prone)的DNA聚合酶,催化空缺部位的DNA修复合成,但由于它们识别碱基的精确度低,所以容易造成复制的差错,这是一种以提高突变率来换取生命存活的修复,又称错误倾向的SOS修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