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1302644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综合检测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六朝书论中已经对心理学表达的书法与作为汉字工具的写字之间的区别做了论述。后来的所有对书法的评价用语,都提示了书法虽抽象,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一点都不抽象,比如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告知看字要看气息,书法不能写得太甜,而要有苦味。这里的“苦”与“甜”不是以味觉的通感来论的,这个“甜”的意思是“过于流美”,反书法之“甜”包含了书法线条中的人生态度。为了使书法线条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书法运笔上要

2、取“涩势”。虽然中国戏剧在悲剧上不太发达,但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剧的意境,这是文人士大夫对书法表达上的要求。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如书法除了要有仙气、清气,还要有郁拔之气乃至苍茫之气。书法的高级趣味都要求远离“流美”。而用笔和用墨中的点画和转锋的技法都是从这样的人生态度中来寻找可表达性。书法史和书法批评史告诉我们,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相反,书法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高级趣味,恰恰在说“流美即俗书”,这是书法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这条线索通常将汉字写好看与书法完全区分为两回事。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书法的时候,我们是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的。

3、书法成为艺术对象,是以书法批评文献为起点的,然后在书法批评史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部书法史。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走出来并让这些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种现代书法理论的建立其实在发展了传统书法批评理论的同时也瓦解了作为字、形、义统一体传统书法,它将汉字视为可拆解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局部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有字形的现代书法,还是无字形的现代书法,它们都在这样一种理论层面上推进。(摘编自王南溟现代书法为什么会这么难懂)材料二可以肯定的是,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教育。

4、其实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美育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因为在学习汉字的运笔、结构与节律的过程中,肯定要涉及平衡、和谐、刚柔、阴阳等传统审美内容。只要在一定规则指导下书写汉字,就会不自觉地接触到这些传统美学元素。更重要的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还会伴随气息的控制与调整,这是在书写别的文字时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因此不能孤立地区分书法教育和写字教育。不能说开几节审美教育理论课,就叫作书法教育;也不能说写字教育就不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审美教育都要从写字实践中来。 少儿书法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需要和家长、老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儿童有一个自我的、自由的世界,而家长和老师有一个规范的、强制的世界。儿童学习的过程

5、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但是如何达到平衡,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重视过程,寻找每个儿童的审美天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儿童书法教育不能仅仅是日复一日的临摹,对于技术的规范也不能过于苛刻,可以在一定技术规范内,顺应孩子自由的天性,给予孩子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发挥的过程中,既学到技术,体会到传统审美,又能够顺应自然,表达情感,并使观察力和毅力得到提升。(摘编自向净卿书法教育写字教育?)材料三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唐草等,在韵

6、、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比如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怀着对叛军的满腔义愤、对侄儿为国献身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终写就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书法承载了书家的情感与气节。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还是文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小

7、巧闻名的。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 要写出正大气象,书法家应当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研书法传统,认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临其经典,悟其精神,在掌握传统法度和美学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提振作品的“精气神”,不媚俗,不取巧。而“精气神”源自书法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精神的提炼,正如清代石涛所言“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由此实现形式与内容、意境与意蕴相统一,成就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品格。(摘编自刘寿堂书法应有正大气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8、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书法线条要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要能营造出悲剧的意境,避免太甜。B在书法教育上,儿童的自我的、自由的世界与家长和老师的规范的、强制的世界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C材料二对材料一关于书法与写字之间的关系做了有益的补充,并且指出了儿童书法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展开。D材料三中论述的书法应有正大气象以及书法艺术应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与材料一第二段论述的内容一致。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法虽然是抽象的,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是具象的,欣赏书法,要欣赏书法所体现出来的意趣。B现代书法形成了让书法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

9、这与作为字、形、义统一体的传统书法不同。C根据现代书法批评理论,书法和线条将从字形中走出来,汉字成为可拆解的部件,字形不复存在。D在日复一日临摹的基础上,儿童书法教育给予儿童一定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多项能力。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B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C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者,韵自胜焉。D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5写字与书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10、:(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孩子们李娟一个年轻的母亲拖着自己满脸鼻涕的小孩子到我们店里,说要买玩具,这使我们非常惊奇。在山里待久了,几乎都忘记了世上还有“玩具”这个东西。 我们这里小孩的玩具一般都是空酒瓶子。 更多的小孩子是空着手跑来跑去地玩。 还有的小孩子进森林拾柴火玩,有的放羊玩,有的挑水玩。总之,在我看来,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我把我们有限的商品浏览了一遍,最后向这个母亲推荐浇花用的喷水壶。 从此,我们天天都可以看见她的小孩用那壶在自家毡房子门口的草地上浇水,浇完一壶后,再歪歪扭扭跑到河边,很努力地满满灌一壶,再跑

11、回家津津有味地接着洒。 最有趣的情景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一个人推一个独轮车基本构造是两个木头交叉着绑在一个勉强能够滚动的圆东西上面。通常每推动二十米,那个圆东西就会掉下来一次。 这些孩子一边卖力地干活,一边卖力地修车,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深为劳动所陶醉。 他们一整天拾回来的柴火足够晚餐用的了。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炉子里烧。 我们这里的所有孩子都会弹电子琴,他们好像天生对音阶高低的细微变化敏感异常,刚刚听完一首歌,顺手就可以在琴上完整地敲出来。然后保准会被大人逮个正着:“满手都是泥巴,竟敢摸琴!” 而阿依邓不一样,她是一个文静的、神情轻松的女孩子,在所有孩子里年龄最大,都已经

12、上初中了。大人们都很喜欢她,唤她名字的时候,都是很心疼地唤着:“阿依邓,在吗?” 阿依邓很勤快懂事,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全是她一个人拿下的。她揉面粉的架势特别地道,站在巨大的面盆旁边,小小的身子浑身都鼓动着力量似的,每揉一下,身子就涌动一次。 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并且很听她的话。常常看到他们围着她,津津有味地听她说着什么,估计是在听她讲故事。他们坐在碧绿的草坡上,花朵怒放一般簇在一起,远远地让人感觉到入迷的宁静。 对了,要说的是阿依邓弹电子琴的事。总是在黄昏的时候,吃过晚饭了,但又不想去上床睡觉。这时琴声就传过来了。 在寂静深远的沙依横布拉克,有音乐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呀! 阿依邓手指头细细长长

13、,虽然很粗糙,生着很硬的茧子,却是那么灵活优雅。而我总是觉得,她弹琴的时候,仍然有着揉面粉的架势。 我见过更多的小孩是那种看起来很没意思的小孩。能够蹲在一个地方半天都不动;或者从河这边跑到河那边,再从河那边跑回来,然后再跑过去不知道这样跑来跑去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孩子的心离我们多远呀!当他们喃喃自语地在草丛里寻找什么东西,当他们把一颗完全能够一口就吞下的糖分成无数次耐心地吮完,当他们相互有条有理地谈论着在我们听来乱七八糟的话题小孩子的幸福多么宽广呀!他们那么娇嫩,永远一副需要保护的模样,小手软乎乎的,小胳膊捏一捏就碎了似的,那么脆弱但他们的想象那么强大,仿佛他们全都是在依赖这种想象是吸吮这想象

14、的丰盈汁水而成长的。会有孩子突然对我说:“羊肚子里的虫子一飞,羊也就飞了。”或者很认真地问我:“河还回不回来了?”让我想半天也不知该怎么接这话茬子。 最后说说我们后面那顶毡房子里住着的卡万家的小儿子。秋天牧业转场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居然背着干粮,手持小柳枝,徒步四十多公里,独自赶着三头牛,沿着一般没人会走的森林边上的路,走出深山,把牛送回到山下的家里。 居然让孩子干这样的活!那他父母干什么去了?他的父母当然更忙,得忙着搬家,搬家自然会比赶牛的活儿劳动量更大。 不管怎么说,更多的让我吃惊的事物,到头来也都想得通的。我所面对的是一种古老的、历经千年都没什么问题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与周遭的生存环境和谐共

15、处,息息相关,也就成了一种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自然了。这其中生长的孩子们,也是自然的。(节选自这世间所有的白)【注】沙依横布拉克:地名,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这句话写出了山里孩子们游戏形式的单调和简单劳动中的快乐。B文中描写的最有趣也最触动作者的劳动场景,就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在这一劳动过程中,孩子们是劳累的,却也乐在其中。C“大人们都很喜欢她”“心疼”她,“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很听她的话”,这些表明阿依邓在山里孩子中的“不一样”。D文章结尾三次出现“自然”,并通过“和谐共处”“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等字眼,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情状。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反映了山里物质的贫乏,暗示边疆生活的简单质朴,与下文以喷水壶作玩具相呼应,也为下文写孩子们的游戏做铺垫。B文章中“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炉子里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