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设备选择、运行与维护 第五章 吸附、混凝及反应器设备的选择、运行和维护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1301742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设备选择、运行与维护 第五章 吸附、混凝及反应器设备的选择、运行和维护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环保设备选择、运行与维护 第五章 吸附、混凝及反应器设备的选择、运行和维护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环保设备选择、运行与维护 第五章 吸附、混凝及反应器设备的选择、运行和维护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环保设备选择、运行与维护 第五章 吸附、混凝及反应器设备的选择、运行和维护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环保设备选择、运行与维护 第五章 吸附、混凝及反应器设备的选择、运行和维护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设备选择、运行与维护 第五章 吸附、混凝及反应器设备的选择、运行和维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设备选择、运行与维护 第五章 吸附、混凝及反应器设备的选择、运行和维护(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吸附、混凝及反应器设备的选择、运行与维护,1,第一节 吸附设备,一、吸附机理及分类 二、吸附的三个阶段 三、吸附工艺和设备 四、吸附设备的选择 五、吸附剂 六、脱附 七、影响吸附的因素 八、吸附设备应用时的注意事项,2,吸附的机理: 吸附是利用某些多孔性固体从流体混合物中选择性地在其表面上聚集一定组分的能力,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得以分离。,3,一、吸附机理及分类,吸附的分类: (1)物理吸附: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而产生的吸附。 (2)化学吸附:溶质与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吸附化学键和表面络合物。,4,一、吸附机理及分类,几个名词: 吸附作用: 物质从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

2、表面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吸附剂: 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 吸附物: 被吸附的物质。,5,一、吸附机理及分类,二、吸附的三个阶段,吸附阶段,颗粒外部扩散阶段,孔隙扩散阶段,吸附反应阶段,吸附质从溶液中扩散到吸附剂表面,吸附质在吸附剂孔隙中继续向吸附点扩散,吸附质被吸附在吸附剂孔隙内的吸附点表面,6,操作方式,连续式,间歇式,将废水和吸附剂放在吸附池内进行搅拌30min左右,然后静置沉淀,排除澄清液,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吸附剂固定填放在吸附柱(或塔)中,在操作过程中定期地将接近饱和的一部分吸附剂从吸附柱中排出,并同时将等量的新鲜吸附剂加入柱中,吸附剂在吸附柱内处于膨胀状态,悬浮于由下

3、而上的水流中,三、吸附工艺和设备,7,固定床,移动床,三、吸附工艺和设备,8,流化床,三、吸附工艺和设备,9,在废水处理中常用固定床吸附装置。其构造与快滤池大致相同。吸附剂填充在装置内,吸附时固定不动,水流穿过吸附剂层。根据水流方向可分为升流式和降流式两种。,三、吸附工艺和设备,1、固定床吸附,10,降流式固定床吸附出水水质好,但水头损失较大,特别在处理含悬浮物较多的污水时,需定期进行反冲洗,有时还需在吸附剂层上部设表面冲洗设备。,三、吸附工艺和设备,1、固定床吸附,11,三、吸附工艺和设备,2、移动床吸附,原水从下而上流过吸附层, 吸附剂由上而下间歇或连续移动。间歇移动床处理规模大时,每天从

4、塔底定时卸炭12次,每次卸炭量为塔内总炭量的510。,12,三、吸附工艺和设备,2、移动床吸附,移动床较固定床能充分利用床层吸附容量,出水水质良好,且水头损失较小。不需要反冲洗设备,对原水预处理要求较低,操作管理方便。目前较大规模废水处理时多采用这种操作方式。,13,三、吸附工艺和设备,3、流化床吸附,原水由底部升流式通过床层,吸附剂由上部向下移动。由于吸附剂保持流化状态,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设备小而生产能力大,基建费用低。,14,流化床操作控制要求高,为防止吸附剂全塔混层,以充分利用吸附容量并保证处理效果,塔内吸附剂采用分层流化。所需层数根据吸附剂的静活性、原水水质水量等决定。,三、吸附

5、工艺和设备,3、流化床吸附,15,布置吸附流程和选择吸附器的注意事项: 气体污染物是否连续排出,若连续,应采用连续式或半连续式的吸附流程;否则采用间接式流程。 排气连续但气量大时,可采用流化床或沸腾床吸附器;排气连续但气量较小时可考虑使用旋转床吸附器。 根据流动阻力、吸附剂利用率酌情选用不同类型的吸附器。,四、吸附设备的选择,16,布置吸附流程和选择吸附器的注意事项: 处理的废气流中含有粉尘时,应先用除尘器除去粉尘。 处理废气流中含有水滴或水雾时,应先用除雾器除去水滴或水雾。 处理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过高时,可先用其他方法脱除一部分。 吸附流程需与脱附流程同时考虑。,四、吸附设备的选择,17,工业

6、吸附剂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吸附能力强; 吸附选择性好; 吸附平衡浓度低; 容易再生和再利用; 机械强度好; 化学性质稳定; 来源广; 价廉。 一般工业吸附剂难于同时满足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18,五、吸附剂,目前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吸附剂有: 活性炭、活化煤、白土、硅藻土、活性氧化铝,焦炭、树脂吸附剂、炉渣、木屑、煤灰、腐殖酸等。,19,五、吸附剂,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外观为暗黑色,有粒状和粉状两种,目前工业上大量采用的是粒状活性炭。 活性炭主要成分除碳以外,还含有少量的氧、氢、硫等元素,以及水分、灰分。 它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可以耐强酸、强碱,

7、能经受水浸、高温、高压作用,不易破碎。,20,五、吸附剂,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特别发达的微孔。通常活性炭的比表面积高达5001700m2/g,这是活性炭吸附能力强,吸附容量大的主要原因。 活性炭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但由于表面氧化物存在,也进行一些化学选择性吸附。如果在活性炭中掺入一些具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可以改善处理效果。,21,五、吸附剂,吸附剂在达到饱和吸附后,必须进行脱附再生,才能重复使用。脱附是吸附的逆过程,即在吸附剂结构不变化或者变化极小的情况下,用某种方法将吸附质从吸附剂孔隙中除去,恢复它的吸附能力。 通过再生使用,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废渣排放;同时回收吸附质。,2

8、2,六、脱附,常见的脱附方法: 1、升温脱附 物质的吸附量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将吸附剂的温度升高,可以使已被吸附的组分脱附下来。,23,六、脱附,常见的脱附方法: 1、升温脱附 2、减压脱附 物质的吸附量是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在较高的压力下吸附,降低压力或者抽真空,可以使吸附剂再生,这种方法也称为变压吸附。此法常常用于气体脱附。,24,六、脱附,常见的脱附方法: 1、升温脱附 2、减压脱附 3、吹扫脱附 用不被吸附的气体(液体)冲洗吸附剂,使被吸附的组分脱附下来。采用这种方法必然产生冲洗剂与被吸附组分混合的问题,需要用别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因此这种方法存在多次分离的不便性。,25,六、脱附

9、,常见的脱附方法: 1、升温脱附 2、减压脱附 3、吹扫脱附 4、取代脱附 取代脱附的工作原理是用比被吸附组分的吸附力更强的物质将被吸组分置换下来。其后果是吸附剂上又吸附了置换上去的物质,必须用别的方法使它们分离。,26,六、脱附,1、操作条件,吸附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升温有利于脱附。 溶液的pH值影响到溶质的存在状态(分子、离子、络合物),也影响到吸附剂表面的电荷特性和化学特性,进而影响到吸附效果。,27,七、影响吸附的因素,1、操作条件,由图可见,在PH7.59.5的范围内,吸附去除率较高。 在吸附操作中,应保证吸附剂与吸附质有足够的接触时间。,28,七、影响吸附的因素,(1)比表

10、面积 单位重量吸附剂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吸附剂的粒径越小,或是微孔越发达,其比表面积越大。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则吸附能越强。,29,2、吸附剂性质,七、影响吸附的因素,(1)比表面积 (2)孔结构 吸附剂内孔的大小和分布对吸附性能影响很大。 孔径太大,比表面积小,吸附能力差;孔径太小,则不利于吸附质扩散,并对直径较大的分子起屏蔽作用。,30,2、吸附剂性质,七、影响吸附的因素,(1)比表面积 (2)孔结构 (3)吸附质的性质与浓度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由于吸附质性质的差异,吸附效果也不一样。通常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链长的增长而减小,而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却随着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减少而增加,

11、也即吸附量随有机物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31,2、吸附剂性质,七、影响吸附的因素,(1)比表面积 (2)孔结构 (3)吸附质的性质与浓度 对于气相吸附,若用同种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吸附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不饱和性越大,沸点越高,越易被吸附。,32,2、吸附剂性质,七、影响吸附的因素,(1)比表面积 (2)孔结构 (3)吸附质的性质与浓度 对于液相吸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极性越强,溶解度越小,越易被吸附。吸附质浓度越高,吸附量越少。,33,2、吸附剂性质,七、影响吸附的因素,(1)比表面积 (2)孔结构 (3)吸附质的性质与浓度 (4)吸附剂的活性 是吸附能力的标志。 常以吸附剂上所吸附的吸收质

12、量与吸附剂量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34,2、吸附剂性质,七、影响吸附的因素,(1)比表面积 (2)孔结构 (3)吸附质的性质与浓度 (4)吸附剂的活性 (5)接触时间 (6)吸附器的性能,35,2、吸附剂性质,七、影响吸附的因素,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式,确保废气的温度不能太高、湿度不能太大; 考虑经济因素,选择合适再生过程; 操作过程中,防止吸附层升温过高;当采用高压风机时,注意减震和消除噪音;用水蒸气或洗涤液再生时,避免废水污染。,36,八、吸附设备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一、基本概念 二、常用的混凝剂 三、混合设备 四、反应设备 五、澄清池,37,第二节 混凝处理,一、基本概念,混凝:水中胶体粒子

13、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称为混凝,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 凝聚: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凝聚。 絮凝:脱稳胶体相互聚集称为絮凝。 混凝过程:混合; 胶体脱稳与凝聚; 沉淀分离等。,38,二、常用的混凝剂,39,1、水泵混合 投药投加在水泵吸水口或管上。混合效果好,节省动力,各种水厂均可用,常用于水泵房靠近水厂处理构筑物的场合,两者间距不大于150m。,40,三、混合设备,1、水泵混合 2、管式混合(隔板混合) 管式静态混合器:流速不宜小于1m/s,水头损失不小于0.3-0.4m,简单易行。,41,三、混合设备,1、水泵混合 2、管式混合(隔板混合) 扩散混合器,是在管式孔板混合器前加一个锥形帽,

14、锥形帽夹角90。顺流方向投影面积为进水管总截面面积的1/4,开孔面积为进水管总截面面积的3/4,流速为1.0-1.5m/s,混合时间2-3s。,42,三、混合设备,1、水泵混合 2、管式混合(隔板混合) 3、机械混合 在池内安装搅拌装置,搅拌器可以是桨板式、螺旋桨式或透平式,速度梯度700-1000s-1,时间10-30s以内。,43,三、混合设备,1、水泵混合 2、管式混合 3、机械混合 优点:混合效果好,不受水质影响。 缺点:增加机械设备,增加维修工作。,44,三、混合设备,按搅拌方式不同分为: 隔板反应池 1、水力搅拌反应池 涡流式反应池 2、机械搅拌反应池,45,四、反应设备,1、隔板

15、反应池 分类:往复式、回转式。,46,四、反应设备,1、隔板反应池 分类:往复式、回转式。 水头损失:由局部水头和沿程水头损失组成。往复式总水头损失一般在0.3-0.5m,回转式的水头损失比往复式的小40左右。,47,四、反应设备,1、隔板反应池 分类:往复式、回转式。 水头损失:由局部水头和沿程水头损失组成。往复式总水头损失一般在0.3-0.5m,回转式的水头损失比往复式的小40左右。 隔板反应池特点:构造简单、管理方便,但絮凝效果不稳定,池子大。适应大水厂。,48,四、反应设备,2、涡流式反应池 池体下半部为圆锥形,水从锥底部流入,形成涡流,边扩散边上升,随着锥体面积的逐渐扩大,上升速度逐

16、渐由大变小,有利于絮凝体的形成。 优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可用于中、小型水厂或与其他形式的反应池组合应用。,49,四、反应设备,3、机械反应池,50,四、反应设备,3、机械反应池 搅拌器有浆板式和叶轮式,按搅拌轴的安装位置分水平轴式和垂直轴式。 第一格搅拌强度最大,而后逐步减小,搅拌强度决定于搅拌器转速和桨板面积。,51,四、反应设备,3、机械反应池 设计参数: 絮凝时间10-15分。 池内一般设34挡搅拌机。 转速按叶轮半径中心点线速度计算确定,线速度第一挡0.5m/s逐渐减小至末挡的0.2m/s。 桨板总面积宜为水流截面积的1020,不宜超过75,桨板长度不大于叶轮半径的75,宽度宜取1030cm。,52,四、反应设备,3、机械反应池 特点: 优点:调节容易,效果好,大、中、小水厂均可; 缺点:维修麻烦。,53,四、反应设备,澄清池是能够同时实现混凝剂与原水的混合、反应和絮体沉降三种功能的设备。 原理:接触凝聚原理,即为了强化混凝过程,在池中让已经生成的絮凝体悬浮在水中成为悬浮泥渣层(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