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的历史教学材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302591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钱币的历史教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钱币的历史教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钱币的历史教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钱币的历史教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钱币的历史教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钱币的历史教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钱币的历史教学材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钱币的历史 综合实践,钱币演进顺序,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游牧民族:,农业民族:,海贝,南方楚国地区又铸铸造出有文字的“铜仿贝”是为有文铜贝,它的外形有的像蚂蚁爬鼻有的像鬼脸的样子,所以俗称“蚁鼻钱”或“鬼脸钱”。,蚁鼻钱,鬼脸钱,布币,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大城市开始出现,金属铸币得到了大量使用,这一时期钱币上出现了文字,因为钱币上铭文主流是纪地性质,故这一时期内的钱币统称为纪地钱币。这一时期钱币的种类进一步增多,最后形成以南方楚国的楚币、中原地区的布币、东方地区的刀币和西北地区的圜钱四大钱币体系并存的局面。,中原地区是古代农业区,古代农业掘土工具为铲,又别称为鏄,与布

2、音同,故中原地区流行的铲状币叫做布币。布币初期无文,后来才有铭文。,刀币,刀币起源于东方的齐国,后逐渐遍及齐、燕等地。刀币又称刀化,是由手工工具刀削演变而来,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几部分组成。刀首是划分刀币类型的主要依据,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圜钱,圜钱又称圜化、环钱,起源于古代玉璧或纺轮,早期圜钱圆形、扁平状,中间有圆形系孔,孔径狭小、不甚规范,如魏国铸造的共、垣、共屯赤金。晚期齐国出现方孔圜钱,面有内外廓,比较规矩,是秦以后方孔圜钱的祖型。圜钱出现于战国晚期,使用历史不及刀、布历史长,数量也少得多,价格较高,稀见品千金难求,凉造新泉,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2.4

3、CM,重约3克左右,小者不足2CM,重约1.5克,此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隋朝钱币,大夏真兴,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间铸。径2.35CM,重约3.03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极少。,丰货钱,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国,径2.42-2.48CM,重2.4-4.8克,分别有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汉兴钱,东晋李寿踞成都,改大成国为汉,改元汉兴铸。钱文隶书直读,篆书横读,径1.2CM,重1克上下,此钱制作粗陋,字浅肉薄,传世不多,以横读为罕。.,四铢,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始铸。仿五铢而略小,面无内郭,四铢二字为篆书,重如其文,径2

4、.25CM,重2.4克,少数面穿上下各一星,面文亦有错范重文者 。,永光钱,南朝守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铸。钱文薤叶篆,内外有郭,径1.6CM,重约1克,永光年号行六月改元,故此钱存世极少。.,太货六铢,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径2.5CM,重约3克,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货六铢,望集币时慎之。,汉元通宝,后周时只铸“周元通宝”一种,为周世宗所铸,书法、铜质、铸工均精美,乃毁佛所铸之钱。,乾亨通宝,南唐是五代十国中铸钱最多的。传世有“大齐通宝”,是徐知诰未复姓及未建国时所铸。又有“保大元保”钱,是李璟保大年间(公元934-957年)所

5、铸,中兴二年铸“永通泉货”当十钱;还有开元通宝、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三种小平钱,但其铸造年份无详细记载。,会子,由于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出门带太多的钱不方便,所以就创造了纸币“会子”。这也是表示北宋经济繁荣的象征。,北宋纸币,元朝是以行钞为主,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但有大臣劝阻道:“铜钱乃华夏阳明政权之用,我们起于北方草原地区,属于幽阴之地,不能和华夏阳明之区相比,我国适用纸币。”忽必烈认为有理,便决定用纸钞而不用铜钱了。,中统元宝交钞,大中通宝是朱元璋在称吴国公时所铸。当时朱元璋一路取金陵,得皖南等地,并有江西、浙江等地,东南局势渐稳,遂于金陵设宝源局

6、,铸大中通宝。大中通宝分五等,有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及当十。明朝建立以后,仍铸行大中通宝钱,背文加铸。“北平”、“福”等地名,但已不能算元末起义军钱币了。,大中通宝,明朝钱币,努尔哈赤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称天命汗。并铸行钱币,共有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译作“天命汗钱”,此钱依老满文写成,读法由穿左读起,至穿右,再上下读。方孔圆钱型,仿明小平钱,铜色赤暗,铸工较劣。汉文钱“天命通宝”与“天命汗钱”同时开铸,钱文直读,钱背无文,书法较差。由于当时满人多不用钱,得到钱后,大多用作装饰品,佩戴于衣帽之上,袍襟之前,据说可避刀枪,以至后代铸钱时,分发给士兵

7、佩带,直到顺治,康熙时仍有这种情况。,清朝钱币,大清银币,清朝货币,二十九年,清政府曾下令划一银元,但未贯彻。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以圆(元)为单位,每元重七钱二分,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辛亥革命爆发后,所有已铸成的银币均充作军饷,故终清一代,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无成色、重量都符合标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近现代与现代钱币 (额外篇),“袁大头”(铸有袁世凯头像的机制银币),是整个民国时期的国币,也是当时国家货币体系的主币,传世非常多。“袁大头”银币有一种金质样币,反面有英文“L.giorgi”字,乃是雕刻这枚金币的意大

8、利雕刻师鲁尔智乔治的签名。,袁大头,民国货币,孙中山开国纪念银币,民国元年3月11日呈文大总统孙中山,鼓铸1000万元纪念银币以为整顿。图案采用大总统孙中山肖像,以后的通用银币再改花纹式样。孙中山令财政部行文,同意鼓铸纪念币,并命令其余的通用银币新花纹,“中间应绘五谷模型,取丰岁足民之义,垂劝农务本之规”,训令财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币厂照式鼓铸。不久,财政部就颁下新模给江南(南京)、湖北、广东等造币厂依式铸造,这就是“中华民国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的由来。,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

9、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第一套人民币(12枚),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元等于1万元。,第二套人民币(16枚),为了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比价为1:1,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第三套人民币,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办法,

10、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11枚),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是1999年10月1日一次公布、陆续发行的,各面额纸币年版号均为“1999年”。因此,通常称为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技能由十几种增加到二十多种,主景人像、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便于群众识别。,第五套人民币(8枚),2005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保持了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主图案、主色调、规格不变,从构成货币的基本要素来说,不是发行一套新的人民币。但由于在印制生产工艺、防伪措施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提高,并将年版号改为“2005年”。所以把改进印制生产工艺、技术后的第五套人民币称为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05版第五套人民币(6枚),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