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1302550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二试题精选及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三月考试卷二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种文化主体对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力量的准确评价和坚定自信,确信该种文化能够成功地应对文化主体面临的时代问题。所以,文化自信就是要解决我们自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不自信的文化心理问题,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面临的困境。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立身之根,是我们的庇护之所和精神家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是为当时的统治

2、者服务的。自近代以来,这部分思想文化已经与时代逐渐拉开了距离,在新的时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传统文化中的相当一部分,在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文化变局和疑难问题方面,表现得无能为力;在与日益东渐的西方文化侵袭的抗衡中,表现得左支右绌。在文化主体中,甚至出现了“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和“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之间的文化撕裂,这种文化撕裂一直延伸到今天,这表明,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之间存在一种“文化堕距”(指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陷入一种文化危机之中。无疑,文化危机既可以导致一种文化形态的衰落,也可以导向一种文化传统的创新。就像哲学家麦金太

3、尔所说的那样,每一种传统都有一些“边缘性”的“从属性”理论,也有一些“核心性”理论。在遇到危机时,其对传统的冲击是从“边缘问题”到“核心问题”的。在每一次冲击中,文化传统的主体都会“思考是否不同的对立的传统有可能提供的资源,以充分地描述和解释自己传统的失误或缺陷”。文化传统由于运用了对立面文化传统的资源补充自己,比对方更有利于解决危机,文化传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可见,文化危机原本具有两面性:它是陈旧文化的衰落,是文化新内涵生长的契机。没有文化新内涵的生长,文化危机就会成为文化衰落的起点;而没有陈旧文化的衰落,文化新内涵的生长就会窒息。正是在文化传统新旧内容的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中,文化实

4、现了它的生长性。可见,文化危机是文化传统发展的重要契机。这正是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根据。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才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不自信甚至文化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只看到文化危机中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没有看到文化危机会成为文化发展创新的契机。正是由于没有辩证地看待文化危机,文化主体对这些困境和危机产生了过激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在那些原来或多或少有些文化自大感的文化主体身上,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与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是不相匹配的。所以,文化自信首先要克服这种文化心理,把传统文化的困境当作文化发

5、展的契机,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摘编自丁立群我们为何要文化自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和“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其实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B当前中国传统文化陷入了文化危机之中,主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论受到冲击。C文化可以利用危机的两面性,从传统新旧内容的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中找到生长点。D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主

6、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论受到冲击”分析错误,从原文“在遇到危机时,其对传统的冲击是从边缘问题到核心问题的”可知,这一说法错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剖析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B第段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和现实状况,认为传统文化存在“文化堕距”现象。C文章辩证地分析了文化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强调了要看到文化危机积极面带来的契机。D文章在论述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对立面文化传统发展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没有运用对比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

7、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主体面对困境和危机出现过激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因为没有辩证地看待文化危机。B当前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出现危机,但由于运用了对立面文化传统补充自己,得到了新的发展。C当出现文化困境和危机时,那些自卑感强的文化主体更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D中国传统文化只要克服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定能克服西方文化侵袭带来的困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于文无据。原文第段只是说“文化传统由于得到了发展”,并没有说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取得了发展。C项,“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的是有些文化自大者,不是文化自卑者。D项,“只要定能”说法过于绝对。(二)实用类文本阅

8、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按照2016年现价评估,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38万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入的2.7倍。其中,涵养水源4490亿元、保育土壤1146亿元、固碳释氧2199亿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43亿元、净化大气环境3438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802亿元、森林防护606亿元。(摘编自工程效益明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民生双赢)材料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3200万退耕农户从政策补助中户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在四川丘陵、盆地周围地区,有400多万劳动力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得以转移,外出务工年创收217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不再限定

9、还经济林的比例,各地退耕还经济林的热情高涨,仅2016年全国退耕还经济林就达到818万亩,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林特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还草是改革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战略,广大农民改变了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发展新型生态经济,开发林草多种功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贵州,新一轮退耕还林对近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发挥了重要作用,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认为,长江输沙量减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功不可

10、没。在陕西延安,20年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植被覆盖率从退耕前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绿色边界向北推移400多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吨降为1077吨,年入黄泥沙由2.58亿吨降到0.31亿吨,降幅达88%。过去水土流失一向严重的黄土高原今日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摘编自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写在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突出成效之际)材料三退耕前,盲目的毁林开垦和陡坡地、沙化地耕种,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得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国家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困境中,人们开始认识到:牺牲生态换生存,其结果是连生存

11、也保不住这就是违背自然法则的恶果。此时,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让人们得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退耕还林还草将人类欠下的生态账补偿给自然,由过去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转变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会约的标志性工程,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对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蕾琴戴利通过深入研究指出,退耕还林还草是一

12、个极大的创新项目,已经在中国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其他国家应重视并学习中国的经验,将中国当成一面镜子。(摘编自退耕还林还草改变的不只是山水)4下列对材料一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年来,总投入巨大,全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工程总投入超讨5000亿元。B两轮退耕还林还草中林地面积、人工草地面积分别增加5.02亿亩、502.61万亩,相应比例显示,我国更重视退耕还林。C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区域与上一轮相比,增加了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增长幅度较大。D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很可观,表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13、、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我国更重视退耕还林”于文无据,材料中只显示退耕还林面积比退耕还草面积更多、占比更大,但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并未明确表明“我国更重视退耕还林”。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退耕农户实施政策补助,使退耕农户在经济上直接受益,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劳动力,农民能够外出务工创收。B由于新一轮退耕还林不限定还经济林的比例,各地积极退耕还经济林,农民转变观念,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林特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C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减少了长江输沙量,使黄土高原过去水土流失

14、非常严重的现象得到缓解,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D中国政府表明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态度,受到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D项,“中国政府的态度,受到高度评价”分析错误,由原文“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对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可知,受到高度评价的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作用。(6分)答:_答案引导产业转型,发展新型生态经济,为农民提供致富新途径。保护环境,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做出了重大

15、贡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材料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3200万退耕农户从政策补助中户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退耕还林还草是改革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战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可概括出第点;结合材料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做出了重大贡献”可概括出第点;结合材料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会约的标志性工程”可概括出第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人同此心老舍他们三个都不想作英雄。年岁,知识,理想,都不许他们还沉醉在武松打虎或单刀赴会那些故事中。可是,他们困在了亡城。只有一个缝留给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