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二单诗精练六 晚秋登城北门试题精选及解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1302234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6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二单诗精练六 晚秋登城北门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二单诗精练六 晚秋登城北门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二单诗精练六 晚秋登城北门试题精选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二单诗精练六 晚秋登城北门试题精选及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诗精练六晚秋登城北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答: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

2、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B“杜陵秋”,明指长安,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它寄寓着诗人对故都沦陷的无比忧虑,浸透着对关中失地和人民的关切与怀念之情。C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答:答案精析第一组1BB项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2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颔联

3、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第二组1DD项“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分析不当,应为“良机已失、大势已去的无限感慨”。2因登临而引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瑟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忧思,对故都的怀念之情。壮志难酬之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阵雁,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诗意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