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思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301236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思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三思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初三思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初三思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初三思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思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思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电子教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二、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7月11日,世界人口为5 亿多,2、我国共进行了几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大约是多少?,13亿多,六次,截止2004年 7月10日,世界人口已经突破 64亿;,截止2005年12月19日,世界人口已经突破 65亿;,思考:人口重负向人类敲响了警钟,联合国确定“世界人口日”有什么意义?,可想而知,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已经对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巨大的压力,全球性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联合国人口基金于年 决定将

2、月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就是提醒世界各国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着 的人口形势!,非常严峻,(一)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1、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 (1)、我国的人口现状,(2000年7月统计),中外人口对照表(单位: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1)、我国的人口现状,(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登记的全国人口为13 3972 4852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到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9533亿(含台港澳地区)。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统计显示,全国大

3、陆人口总数为130756万人。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若将这些人排成一队,可以绕赤道26圈。,我国的人口特点之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人口仍在以每年1000多万的速度增长。,我国的人口特点之 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偏低,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大大提高,被讥讽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变成了“亚洲体育强国”。但是,在我国现有人口中,发育不全、身体畸形、智力迟钝和痴呆者,还有好几百万,这些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特奥会),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其它国家

4、的比较,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偏低,南禅寺美食节,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特点之人口素质偏低,“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地区分布数据显示,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452.3人平方公里、51.3人平方公里。,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而广大的西部和西北部人口却很稀少,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我国13亿多人口中,大约9亿多在农村。,资料:按照国际通常的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成为老年型国家(地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进入21 世纪

5、后,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44亿,约占总人口的11%,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了世界老年人口的1/5和亚洲老年人口的1/2。据预测,到204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13亿,我国约占4亿。,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百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2020年中国将有3000万到4000万光棍汉找不到老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出生男女性别比失衡,中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这一数值为119.92,即当时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婴,这大大偏离了103107的正常范围。 而江西、广东、河南、海南等省超过130。江苏是116。,由此我们可

6、以概括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1)、人口过快增长,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表,单位:元,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已有很大提高,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仍处于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人口过快增长,使就业的压力日益沉重,由于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长期多于社会能够吸收的劳动力人口。目前,城市存在不少失业人员,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

7、时间内难以缓解。,就业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所以国家把解决就业问题列为今年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据了解,我国2003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其中学生700万人、退役军人和农转非占300万人,全国失业人口1400万,新增和失业人数总计2400万人。此外,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亿多人。,人,森,林,木,从,众,古代,近代,现代,有人生动形象地将我国人口与森林的变化画成这样的示意图(如上),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这张示意图表明了什么 ?,?,、人口过快增长,给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人口过快增长,给我国自然资源

8、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人口过快增长,直接加剧资源紧缺,致使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过快增长,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随着人口增加,生产规模必然扩大,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废物、废气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也大量增加。,(2)人口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人口问题的影响(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人口问题

9、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3、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A、晚婚、晚育,晚婚是法定婚龄推迟3年以上结婚,晚育是女24岁以后生育的。,晚婚晚育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抚育后代,也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控制生育第二个孩子,杜绝多孩生育。,B 、少生,少生,可以减轻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符

10、合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C 、优生,生育健康聪明的后代,防止和减少先天愚型和各种遗传性疾病胎儿的出生。这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选择,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持续下降到1999年的15.23,30年来少生了3亿多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3)、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实践证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

11、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特点)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人口问题的影响) (4)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国策) (5)事实证明,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行计划生育的

12、意义),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国策?,课堂小结,课后作业,二、预习第二目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一、背诵我们课堂小结的问答题。,本堂课到此结束! 同学们再见!,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当今世界 是开放的世界,1、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2、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坚持对外开放,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 与独立自主的关系,(为什么?),(怎样做?),返回,二、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1、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对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3、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二)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1、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