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语文教案

上传人:che****29 文档编号:14130067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语文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

2、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导生字的读音。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

3、: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断、楚”。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3背诵并默写古诗。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板书设计: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山水相映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