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语文教案

上传人:che****29 文档编号:141299769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语文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 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旨。2安排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动作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人物心理,从而感受人物的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懂得守信的重要意义,学会诚信待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

2、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诚信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优秀美德。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宋庆龄小时候为了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甘愿放弃了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品读这个故事,去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前鼻音“盼、歉”和后鼻音“庆”。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

3、,教学生字新词。(1)多音字。奇q:奇妙奇形怪状j:奇数奇偶漂pio:漂亮pio:漂流漂洋过海pio:漂白漂洗(2)重点词语释义。准备:打算 。特别:格外。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忘记:应该做的或原来准备做的事情因为疏忽而没有做;没有记住。歉意:抱歉的意思。道歉:表示歉意,特指认错。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宋庆龄非常想去伯伯家看那些可爱的鸽子。第二部分(210):写宋庆龄为了不失信于朋友小珍,说服了爸爸妈妈,坚持留在家里。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课文讲述的是一个

4、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 去,而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 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接待朋友,可是宋庆龄还是坚决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从“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明确:从“早”“盼着”可以体会到宋庆龄想去伯伯家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2)宋庆龄为什么盼着去那位伯伯家?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因为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尖尖的嘴巴”“ 红红的眼睛”写出了鸽子的可爱,从中可以看出宋庆龄多么想

5、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去,表明了她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阅读第2 10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第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通过爸爸的神态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慈爱和疑惑。(2)第4自然段的语言描写交代了什么?明确:交代了宋庆龄不能去伯 伯家的原因。(3)第5自然段中“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是什么句式?有何表达效果?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它强调了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教师点拨:反问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

6、之中。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经确定的意思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更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鲜明。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 语气词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4)爸 爸建议宋庆龄“改天再教小珍吧”,妈妈劝说宋庆龄回来再“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你认为这两种做法好吗?为什么?明确: 这两种做法看似可行,但都不好。因为这些都是不守信用的表现

7、。(5)第6自然段写道:“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你从宋庆龄的语言和动作中能体会到什么?明确: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改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小珍来了却发现自己不在,会热别失望、难过;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的动作,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6)从第8自然段“不,妈妈。如果我 忘记了这件事,明 天可以向她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宋庆龄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失约,就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说明了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更加不对,进一步表现了宋庆龄的优秀品质。 (7)第9自然段中对妈妈进行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明确:对妈妈进行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明她对宋庆龄这种守信用的行为是赞同的,点明了文章中心。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谈话小结:一次等待,看似微不足道,却深刻地反映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言必信,行必果”,“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让我们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守信的人。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 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尽在“奥数网”微信公众号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