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培训课件}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讲义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299656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培训课件}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医疗培训课件}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医疗培训课件}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医疗培训课件}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医疗培训课件}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培训课件}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培训课件}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讲义(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安全与防护,北京普祥中医肿瘤医院 院感办:郑冰,主要内容,什么是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为什么要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如何做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预防? 标准预防:手卫生、口罩 安全注射:真空采血、锐器盒 消毒隔离:消毒剂、眼罩、隔离衣 废弃物处理:医疗废物 控制? 补救措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感染性,放射性,物理性,化学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2号主席令),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

2、造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医院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 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释义】本条是关于医疗机构在严格执

3、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时,在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的和职业卫生及防护等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的规定,包括对医院感染危险的因素进行控制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9月1日起施行),1、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制定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并认真落实;定期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充分掌握其相关知识与防范措施,有效预防自身感染。 2、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并能根据情况,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额外预防措施。 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和充足防护用品,以备需要时使用。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有登记、报告、追踪制度及处

4、理流程与措施等。,第十三条 【释义】 之 四、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2009年9月1日,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4.1.1 用人单位应开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活动 4.1.4 对因职业接触血源性病原体而感染的劳动者,应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4.2.2.4 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应落实经费 4.2.3 用人单位应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采取措施保障注射安全(见附录D)及降低手术职业接触的风险(见附录E)。制定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 4.2.4 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意外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和

5、随访 4.2.5 做好职业接触的记录和报告及档案的保存和转移,术语和定义,血源性病原体: 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 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HBV、HCV、HIV等 职业接触: 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粘膜暴露) 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医疗锐器伤) 非胃肠道接触: 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 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如何做好?,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原则,消除风险 工程控制 管理措施 行为控制 个人防护 接触后预防措施,消除风险,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 取消不必要的注射 采用无针系统 无法消除风险,考虑优化操作规程,工程控制,目的:将工作场所的血源

6、性病原体隔离或移开 措施: 配备并使用锐器容器:锐器盒 配备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消毒剂、灭菌器 改善人机工效条件: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 提供便利的手卫生设施及眼睛冲洗设施 采用新技术: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的使用,管理措施与行为控制,标准预防 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 清理清洁 安全注射 采取措施降低手术职业接触的风险 废物管理 衣物清洗,个人防护,用人单位应免费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等 用人单位应保证在工作场所向劳动者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种类和尺寸适宜:N95 用人单位应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根据要求为劳动者免费维修和

7、更换个人防护用品,以确保其防护效果,接触后预防措施,上岗前接种乙肝疫苗(预防) 接触后评估、预防和随访 专业机构/人员进行 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 应急处理 评价源患者:知情同意病毒检测 评价接触者:HBV、HCV、HIV 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免疫球蛋白、疫苗、药物,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黏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适用于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以防止病人之间的传播和病人与医务人员的传播。(双向防护!),标准预防的措施,手卫生 PPE:口罩、手

8、套、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水鞋、帽子等 安全注射/小心处置锐器 污染物品的及时、正确地处理 可复用物品处理:CSSD 医疗废物 环境控制,手卫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洗 手,基本概念,手卫生(hand hygiene): 洗手: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手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10c

9、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5cfu/cm2 使用肥皂洗手应保持肥皂清洁干燥 日常医疗活动不宜佩戴手部饰物,进行外科手消毒前应摘除手部饰物 注意清洗、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洗手指征,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

10、品之前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洗手卫生手消毒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五个时刻”,洗手方法,湿手 取液 揉搓及其方法: 冲洗 干燥 护肤,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方法,普通肥皂和流水洗手(有可见污染) 湿润双手 涂满皂液 六步揉搓至少1015s 流动水冲洗,干燥,护手 快速消毒剂(没有可见污染) 手部干燥时 取消毒液适量 按六步揉搓至干 有效、 方便、节时,手卫生效果监测,应每季度对重点科室的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11、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监测方法: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净手消毒液洗手,六步洗手法,肥皂、流动水洗手,“七字要诀”,改进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指南 开发领导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开展培训 患者的教育与参与 营造医院安全文化 财力与物力的支持 监督、指导与反馈,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具使用,操作中会出现: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的喷溅和飞溅 戴口鼻罩、护面镜(罩)、护目镜 穿防水罩衣 穿防水胶鞋(在污染器具清洁时),戴法: 口鼻罩小铁条的部分朝外放置于鼻梁的位置 将口鼻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 拉下口鼻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 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 注意事项: 口鼻罩

12、变得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要更换 接触或摘下口鼻罩前要先洗手 用过的口鼻罩丢弃在医疗废物容器内 先脱隔离衣洗手摘口鼻罩丢弃 摘手套后洗手,口(鼻)罩,手 套,使用指征:暴露于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有破损的皮肤,及污染的物品时 严重污染时需要更换手套 脱去手套后要马上洗手或手消毒 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充足的隔离衣供给 穿完后放置在指定的容器内 大多数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清洁的隔离衣 特殊的情况下需无菌隔离衣(骨髓移植等) 隔离衣的大小选择应保证能遮盖住全部的衣服和外露的皮肤,隔离衣,双手向前和稍向上伸出,滑进隔离衣的两袖内 系好隔离衣颈后的系带 两手在身体后部腰部的高度抓住隔离衣的边

13、缘,最大程度折叠 一只手固定重叠部分,另一只手抓住腰带的末端移至到背后,系紧腰带,穿隔离衣,解开隔离衣腰带,脱去手套 洗手 解开颈后的系带,将一只手缩进袖口内 用缩回袖口内袖子包住的手脱去第二只袖子 将隔离衣的污染外层面对面对折起来 需再次使用的按马蹄形悬挂 不继续使用的卷成一团,放于指定的容器内 再次洗手,脱隔离衣,空气隔离(1%),目的: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直径小于5m 常见疾病:麻疹、SARS、水痘与肺结核等 措施: 通风的单间,尽可能使用负压,房间每小时换气至少6次 医务人员使用专门的口罩(N95口罩)等高效型口罩 病人呆在隔离室,必须外出戴口罩 室内空气排除前,应经高效过滤处理,飞

14、沫隔离(9%),目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直径多大于5m 常见疾病:流感、SARS、百日咳、猩红热等 措施: 患者入住隔离室,限制活动 同一病种可同居一室,床间距离不应少于1米 工作人员带外科口罩 房间空气不必专门处理,接触隔离(90%),目的:减少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微生物 措施: 病人住单间或同病种住一间 工作人员戴手套,穿隔离衣、洗手 适当的环境和器械清洁、消毒和灭菌 适用疾病: 胃肠、皮肤等感染 多重耐药感染,标准预防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 预防是最节省成本的健康投资,锐器损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08),HBV, HCV,

15、 HIV,血液负载的病毒 可引起慢性感染 血液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通过诊疗器械或操作而传播,预防血源病原体在医院的传播,乙肝疫苗的注射 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避免血液和体液的接触 预防经皮肤的损伤 使用安全的器具、设备,避免不必要利器使用 安全处理利器以及所有被血液污染的物品,锐器伤常见原因与预防措施,分离输液器时,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 他人员突然移动时,收拾手术污物,锐器伤的常见原因,将输液导管与无针系统连接,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洗手、带手套,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 不要直接传递,锐器伤的预防(1),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锐

16、器伤的预防(2),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尖锐物收集箱 应放在使用处,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安全注射,目的:不伤及接受者和提供者;不危害社会 条件:提供条件,坚守安全操作规程 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 改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为,鼓励口服,减少注射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充分消毒的设备 进行医护人员安全注射培训,并建立监督机制 提供安全注射装置和容器:持续、充分地提供 锐器废物管理:有效、安全和环境友好 立即处理使用过的针具,禁止重复使用 使用防穿刺和防液体渗漏容器:锐器盒 在容器装满之前将其关闭(3/4)、密封和处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08),降低手术风险的措施,辨识外科手术风险 降低锐器职业伤害风险 使用钝化针具 皮肤完整、双层手套 “免用手”技术、“过渡区域”安全传递 降低血液与皮肤直接接触风险 怀疑或确认手套被刺破/外科手术延长:更换手套 防水/内衬塑料围裙、护袖的手术衣 面罩 减少眼睛和其他面部接触 护目镜、面罩 洗眼站,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