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监测报告与风险水平评价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5851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79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监测报告与风险水平评价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监测报告与风险水平评价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监测报告与风险水平评价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监测报告与风险水平评价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监测报告与风险水平评价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监测报告与风险水平评价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监测报告与风险水平评价讲义(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监测报告与风险水平评价,总行风险管理部 2011年12月,天津,“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或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引 言,资本论第卷引文,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引 言,海恩法则,风险监测报告概述,1,风险监测内

2、容与分析方法,风险报告,风险水平评价,4,2,3,内 容 提 要,Part : 风险监测报告概述,1,(一)风险监测报告定义,风险监测是指运用各类监测手段,持续对各种可量化的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动态捕捉风险变化趋势,跟踪分析风险状况及分析原因的过程。,(一)风险监测报告定义,风险报告是有关风险信息的获取、分析、反映及传导活动。风险报告的职责主要体现在: 使用并支持一致的风险语言 使员工在业务部门、流程和职能单元之间分享风险信息 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信息,为风险管理目标实施提供支持 保证风险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或者同级的风险 管理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投资者报告,风险识别,

3、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二)风险监测报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风险监测报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续),我行一级法人、多级管理的组织架构决定了风险监测报告的必要性。董事会、高管层需要掌握全面、准确的风险信息,才能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局,行长,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贷款审查委员会,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信贷管理部 信用审批部 特殊资产经营部 三农信贷管理部 前台业务部门,内控与法律合规部 运营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 金融市场部,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管理部,

4、一级分行管理层,二级分行管理层,支行管理层,一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风险主管,风险合规 经理,二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门,支行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风险监测报告失败案例引以为鉴,后果很严重,在以往的经营管理中,各级机构、各个部门也有相应的风险监测报告工作,对及时反映风险状况、有效防控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汇总报告,有关风险信息比较零散,各部门监测报告之间既有交叉又有空白,不利于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全行整体风险状况,并在适当的层面上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和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部成立之后,专设风险监测报告处,主要负责: 定期、不定期对全行整体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进行监测、预警 分

5、析、评价全行整体风险状况,定期向外部监管部门、董事会、监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报送相关报表和报告,对风险预警提出改善管理的建议报告,并监督执行 定期对全行信贷、非信贷资产质量及表外业务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和报告 配合董事会办公室开展风险信息披露和业绩推介材料的组织工作 牵头制定年度风险管控计划,组织实施风险考核评价,检查、分析和评估总行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状况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监测体系及相关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报告制度,(二)风险监测报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续),加强风险监测报告工作的举措: 建立风险报告制度体系。制定中国农业银行风险报告制度,举办制度学习培训班,监测并

6、通报制度执行效果 密切关注宏观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风险 设立风险监测联系点 编制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报表 创建风险专报和风险提示两个监测报告平台的作用,及时报告预警。 目前,共撰写风险专报132期,每期风险专报均按照行领导批示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和相关分行,督促组织事后核查,促进处置化解。下发风险提示,同时为加强总分行风险信息共享,启用“风险提示”邮箱,汇集各分行发布的风险提示,以更准确地掌握全行风险动态,有针对性地提示和报告风险,并推动分行风险提示工作的开展。 研发风险监测报告系统,加强信用、市场与操作风险的实时监测、报告 开展风险形势分析座谈和实地调研 做好对一级分行和派驻风险经理的风险监测

7、报告培训。加强与分支行的工作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风险监测报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续),董事会 高级管理层 (大脑),各级行 风险管理部门 (神经系统),客户经理 产品经理 风险经理 (神经末梢),“全方位风险监测报告” 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风险监测报告的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和系统性:,(三)构建全方位的风险监测报告体系,全面性 风险监测报告要覆盖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等各项业务和信用、市场、操作等各种风险 全程性 风险监测报告要贯穿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每个流程、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要明确相关职责 全员性 从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到下面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包

8、括风险经理、客户经理,都是风险监测报告的参与者,都有监测报告职责 系统性 风险监测报告体系是网状的、矩阵式的结构,类似于人体中的神经系统。在这个体系里,信息要共享,动作要协调,报告要及时,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监测报告内容和要求不同 客户风险监测 业务风险监测 职能风险监测 组合风险监测 各类风险信息汇总到风险管理部门,形成完整的风险视图,向高管层和董事会报告 在目前两级内设、两级派驻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中,及时、准确地监测报告风险是各级风险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高级管理层,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一级分行管理层,一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市

9、场风险,资产负债部,金融市场部,信用风险,信贷管理部,信用审批部,特殊资产 经营部,操作风险,内控与法律 合规部,监察保卫部,流动性风险,资产负债部,金融市场部,董事会,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查委员会,派驻风险主管,二级分行管理层,二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门,支行管理层,派驻风险经理,农户金融部,农村产业金融部,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大客户部,托管业务部,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信用卡中心,金融市场部,人力资源部,运营管理部,国际业务部,结算与现金管理部,个人金融部,财务会计部,产品研发部,电子银行部,信息技术管理部,(三)构建全方位的风险监测报告体系(续),(四)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监

10、测报告,“资本评估应覆盖银行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尽管委员会认识到并非所有风险都可以精确计量,但仍然需要开发测算风险的程序。”尽管无法包括所有的风险,风险监测分析考虑下列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其他风险。”,资本是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尽管“微观”风险监测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全面风险监测的根本目的是评估资本。,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732条,风险种类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各类风险相互交织、相互转化,最后的落脚点是资本、风险、收益平衡问题,(五)风险监测报告的监管要求,银监会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

11、引 商业银行并表监管指引 证监会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6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 联交所 证券上市规则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关要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银监会令2007年第7号)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披露下列各类风险和风险管理情况: (一)信用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披露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暴露、信贷质量和收益的情况,包括产生信用风险的业务活动、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政策、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资产风险分类的程序和方法、信用风险分布情况、信用风险集中程度、逾期贷款的账龄分析、贷款重组、资产收益率等情况。 (二)流动性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披露能反映其流动性状况的有关指标

12、,分析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说明本行流动性管理策略。 (三)市场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披露其市场风险状况的定量和定性信息,包括所承担市场风险的类别、总体市场风险水平及不同类别市场风险的风险头寸和风险水平;有关市场价格的敏感性分析;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市场风险资本状况等。 (四)操作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披露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并对本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说明。 (五)其他风险状况。其他可能对本行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银监会对风险报告的要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银监会令2007年第7号)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从下列四个方面对

13、各类风险进行说明: (一)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对风险的监控能力; (二)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 (三)风险计量、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 (四)内部控制和全面审计情况。”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令2004年第10号),2004年12月29日 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银监发200724号),2007年2月28日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742号),2007年5月14日 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银监发20085号),2008年2月4日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919 号), 2009年3月5日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银监发200

14、935号),2009年4月23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2010年6月),银监会对风险报告的要求(续),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6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33号)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下列各类风险和风险管理情况: (一)信用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披露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暴露、信贷资产质量和收益的情况,包括产生信用风险的业务活动、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政策、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资产风险分类的程序和方法、信用风险分布情况、信用风险集中程度、不良贷款分析、贷款重组、不良贷款的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等情况。 (二)流

15、动性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披露能反映其流动性状况的有关指标,分析资产与负债在期限、结构上的匹配情况,分析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说明本行流动性管理策略。 (三)市场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披露其市场风险状况的定量和定性信息,包括所承担市场风险的类别、总体市场风险水平及不同类别市场风险的风险头寸和风险水平;所承担各类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和控制方法;有关市场价格的敏感性分析,包括利率、汇率、股票及其他价格变动对商业银行经济价值或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市场风险资本状况等。 (四)操作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披露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五)其

16、他风险状况。其他可能对本行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6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状况、流动性风险状况、市场风险状况、操作风险状况和其他风险状况发生变动,对公司的经营或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的,商业银行应及时进行公告。 ” ,证监会对风险报告的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风险报告的要求,“银行应当建立一套系统,充分监测和报告风险暴露,以及银行风险轮廓变化对资本需求的影响评估。银行的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应定期收到有关银行风险轮廓和资本需求的报告。报告应确保高级管理层: (1)对实质性风险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及其对资本水平的影响做出评价; (2)对资本评估计量系统中关键假设的敏感度和合理性做出评价; (3)确定银行持有充足的资本抵御各种风险,并达到既定的资本充足性比率目标; (4)根据银行报告的风险轮廓,评估未来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