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253236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人口的迁移,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2.了解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的方向。3.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几个阶段和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方向。4.理解并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难点),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阅读教材P11P13前两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_地的行为。,定居,2类型,3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2、_(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发展中国家_移民到发达国家。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_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_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_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外籍工人,优秀人才,欧洲,拉丁美洲,北美,4国内人口迁移 (1)不同时期的表现 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_流域向_流域、珠江流域迁移。,黄河,长江,河北,山东,河南,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_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表现为从_地区迁移到_地区。 (2)重要

3、形式: _的人口迁移,并且从_向_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国家有组织,发达,欠发达,城乡间,乡村,城市,(1)图示反映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2)分析图中迁入国家或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 提示(1)本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即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 (2)“二战”后,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奥地利等,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三低”型,人口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而且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吸引了南亚、西亚、北非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甚至是欧洲南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移民。,教材梳

4、理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阅读教材P13P16,填写下列知识。 1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就成为_区。 2政治因素:表现为驱逐出境、流亡国外、战争和移民戍边等。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以灾难性的_变化为主。 5其他因素: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人口迁入,生态环境,提示该图形象地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箭头指向人口的迁入地(或称移民的新定居地),箭尾方向为迁出地(或称移民的原居住地),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导致人口迁出的因素(称为推力因素)在于原居住地的不良条件,如自然灾害、低工资、失业等,而吸引人们迁往

5、新定居地的因素(称为拉力因素),包括高工资、好学校、好的医疗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此外,影响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因素还有费用、亲友、距离、性别、年龄、种族、语言、教育、技能等(称为阻力因素)。,预习效果自测 1正误判断: (1)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 () (3)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4)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5)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不变的。(),提示(1)国际旅游

6、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快且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 (3)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4)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5)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影响其迁移的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23题。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2关于图中移民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

7、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经济欠发达区域流入经济较发达区域是移民的主要 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3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亚洲,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为三大移民流之一;人口主要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这主要与经济因素有关;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第3题,由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2.C3.D,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东

8、北工业区的吸引美国的南北战争环境因素新兴产业的吸引 AB CD 5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B CD,解析第4题,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在”二战”前后有较大的改变,“二战”前由于东北工业区经济较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吸引大量南部移民进入,“二战”后由于西部、南部新兴工业的出现和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的恶化,导致人口开始向西部、南部迁移。第5题,20世纪50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且多为有组织的迁移;

9、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的民工流动现象,多为农村流向城市,主要是为了就业和经商。 答案4.C5.B,探究点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报告指出,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有2.6亿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沿海地区接收了超过一半的移民人口。接收国内移民人口最多且移民人口增速最快的为北京、东莞、广州和上海等城市。 结合材料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的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主要是哪些大洲?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有什么? (3)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10、什么?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有哪些?,提示(1)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地有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 (2)外籍劳工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等。 (3)迁移方向是河北、山东的人主要迁往东北;河南、陕西、山西的人主要迁往西北地区。 (4)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1人口迁移的判定特点及分类 (1)人口迁移的判定特点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分析,判定发生人口迁移,要同时满足三个特点:,(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人们通

11、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越过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或国际人口迁移的标准。如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由A1到B1,由B2到C1,由C1到A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1到B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由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总结如下:,2国际人口迁移,3. 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以上因素的不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1)图中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

12、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解析第(1)题,从人口数量来看,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亿,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入人口数量大,应为广东省;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数量超过1亿,且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出人口数量大,应为河南省;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 000多万,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数量大,应为上海市。第(2)

13、题,我国人口主要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且会就近迁移。由此可判断出河北人口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1)A(2)D,探究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材料三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 50

14、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结合材料探究: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3)阅读下面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材料一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战争(政治)因素,材料三宗教(社会文化)因素,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等。 (3)留学

15、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感。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综合评价 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2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受个人的主观决策的影响。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推力和拉力。在我国现阶段,城乡迁移是主要的人口迁移形式。,特别提醒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6、(1)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促成人口迁移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在确定了其主导因素的前提下,还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3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区和人口迁入区的影响 任何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总结如下:,(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