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amp#183;&amp#183;&amp#183;复习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51375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amp#183;&amp#183;&amp#183;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二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amp#183;&amp#183;&amp#183;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二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amp#183;&amp#183;&amp#183;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二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amp#183;&amp#183;&amp#183;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二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amp#183;&amp#183;&amp#183;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amp#183;&amp#183;&amp#183;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amp#183;&amp#183;&amp#183;复习课程(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储备的含义、来源及作用;正确认识国际储备的来源及演进;全面了解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及结构管理,并能熟练运用国际储备管理原理分析我国的国际储备问题。,学习要求,第一节 国际储备的性质 一、国际储备的含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三)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 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它

2、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二、国际储备的来源 (一)一国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 1国际收支盈余 2. 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干预时购进的外汇 3一国政府对外借款的净额 4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 5接受他国支付的特别提款权 6其它 以上国际储备的来源渠道中,从根本上讲,只有国际收支盈余才是一国国际储备的最主要来源,二、国际储备的来源 (二)全球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 从世界角度看,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 (1)黄金的产量减去非货币用黄金; (2)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 (3)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 世界储备的主要来源是储备

3、货币发行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输出的货币。,三、国际储备的作用 (一)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二)调节本币汇率 (三) 充当举债保证 (四)防患突发事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储备也相应增加,它起着对国际商品和金融资产流动的媒介作用。,一、国际储备的结构 (一)自有储备 1黄金储备(Gold Reserve) 亦称“货币性黄金”(Monetary Gold),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 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黄金产量有限;黄金的占有和掌握极不均匀;黄金价格波动频繁。 由于黄金非货币化,黄金实际上已不是真正的国际储备,而只是潜在的国际储备

4、。,第二节 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及形式,一、国际储备的结构 2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它是一国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储备资产,目前占国际储备的绝大部分比例。,第二节 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及形式,一国货币欲成为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能自由兑换,即必须是可兑换货币;(2) 在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中占较大比重;(3)币值稳定。 实践表明,储备货币本身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储备货币一身难以肩二任。这种“清偿力”与信心之间的矛盾就是国际金融历史上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3在IMF的储备头寸

5、 (Reserve Position in IMF) 亦称“在IMF的储备部位”、普通提款权,指成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用的资产。具体包括: (1)成员国向IMF缴纳份额(Quota)中的外汇部分。 (2)IMF用去的本币持有量部分。 (3)基金组织从成员国的借款。,4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 特别提款权的含义: 从名称上看,特别提款权指IMF分配给成员国的在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它是相对于普通提款权而言的。 从性质上看,特别提款权是IMF为缓解国际储备资产不足的困难,在1969年9月第24届年会上决定创设的、用以补充原有

6、储备资产不足的一种国际流通手段和新型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的特点:(1)它不具有内在价值,是IMF人为创造的、纯粹账面上的资产,因此它也被称作“纸黄金”(Paper Gold)。(2)它是由IMF按份额的一定比例无偿分配给各成员国。(3)它具有严格限定的用途。,(二)借入储备 1备用信贷(Stand-by Credits) 备用信贷,是一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或预计要发生困难时,同IMF签订的一种备用借款协议。 协议通常包括可借用款项的额度、使用期限、利率、分阶段使用的规定、币种等。,2互惠信贷协定(Swap Arrangements) (1)互惠信贷协定的含义 互惠信贷协定亦称货币互换

7、安排,它是两国中央银行之间进行的一种双边货币合作。货币互换最初是两个签约国本币间的互换,目前,它多为本币与外汇间的互换。,2互惠信贷协定(Swap Arrangements) (1)互惠信贷协定的含义 互惠信贷协定亦称货币互换安排,它是两国中央银行之间进行的一种双边货币合作。货币互换最初是两个签约国本币间的互换,目前,它多为本币与外汇间的互换。,(2)互惠信贷协定的分类 单向货币互换安排 指A国向外汇暂时陷入不足的B国提供干预市场所需的外汇,以防其货币汇率下跌,反之,若A国外汇不足时,B国并没有向A国提供外汇的义务。,双向货币互换安排 指A、B两国无论哪一方外汇短缺,另一方均有义务向其提供外汇

8、。在具体操作中,接受外汇的一方需用本币来换取外汇,到期时按原约定汇率再用外汇将本币换回。当换入外汇时,借款国的国际储备增加,在换回本币时,借款国的国际储备减少。,3借款总安排(General Arrangements to Borrow, GAB) 借款总安排是另一种短期信贷来源。目前已成为IMF增加对成员国贷款所需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4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尤其是在离岸金融市场或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产,虽其所有权不属于政府,也未被政府所借入,但因为这些资金流动性强,对政策的反应十分灵敏,故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新闻的、道义的手段来诱导其流向

9、,从而间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二、国际储备多元化及其影响 (一)储备货币分散化 储备货币分散化亦称“储备货币多元化”,指储备货币由单一美元向多种货币分散的状况或趋势。,出现国际储备货币分散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相对地位的此消彼长。,(二)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经济影响 1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积极影响 (1)缓解了特里芬难题。 (2)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竞争、霸权) (3)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 (4)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2国际储备多元化的消极影响 (1)加大了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的难度。 (2)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 (3)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

10、稳定性。,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储备的管理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收支状况,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等进行确定和调整,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的整个过程,是一国宏观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储备的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两个方面。前者即通常所说的国际储备的水平管理或总量管理;后者是指对国际储备结构的确定和调整,也被称作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一、国际储备的需求和适度规模 (一)国际储备需求的含义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和不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

11、,(二)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比较复杂,它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收支冲击(自动调节机制) 2国际收支的调整速度 (1)进出口供求弹性 (2)边际进口倾向 3进出口规模,4持有储备的成本 5对外筹集应急资金的能力 6货币实现自由兑换与否(外汇管制) 7政策协调 8货币地位 汇率制度(,二、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及其测算方法 (一)国际储备适度规模 国际储备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拥有一个最适度的国际储备量。,弗莱明(J.M.Fleming)对国际储备适度性的定义是:如果储备库存量和增长率使储备的“缓解”(Reserve Ease)程度最大化,则该储备存量和增长率就是最

12、适度的。这种储备“缓解”程度是指一国金融当局相信运用储备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而无须采用支出转换政策、支出变更政策和向外借款融资的能力。,海勒(H.R.Heller)则认为能使解决国际收支逆差所采取的支出转换、支出变更和向外借款融资政策的成本最小的国际储备量就是适度的国际储备需求水平。,巴洛(T.Balogh)针对发展中国家所下的定义是:在现有资源存量和储备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储备增长能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最大化,则该储备的增长率就是适度的。,阿格沃尔(J.P.Agarwal)认为,发展中国家适度国际储备是,如果储备持有额能使发展中国家在既定的固定汇率上融通其在计划期内发生的预料之外的国际收支逆差,同

13、时使该国持有储备的成本与收益相等。,二、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及其测算方法 (二)测度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1比例分析法 (1)非黄金储备进口比例法 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提出,一国国际储备应与它的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就一国非黄金储备与周平均进口额的比例来看,该指标的经验数据约为913周。,(2)外汇储备外债比例法 第一,外汇储备全部外债比例法。该比例体现的是一国外汇储备对总体外债的清偿能力。按照国际经验,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之比在正常情况下应在3050%之间。 第二,外汇储备短期外债比例法。它反映了一国对即期债务的清偿能力。根据国际经验,这一

14、比例不能低于100%。,2、机会成本理论 阿洛沃尔(J.Agaraual)等一些经济学家于1968年提出。适度的储备规模应该是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达到均衡时的数量。后来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海勒模型综合考察了以下诸因素:外汇储备变动平均数、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进口倾向、国际收支差额、逆差出现概率等。,3、货币供给决定论 由货币主义学派约翰逊(Herry Johnson)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当国内货币供应量超过国内需求量时,多余的货币就会流向国外,从而引起现金余额的减少。所以,外汇储备需求主要由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来决定。,4定性分析法

15、 卡包尔(R.J.Carbaugh)和范(C.D.Fan)等经济学家于1976年提出。他们认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需求量的因素有六个方面: a.储备资产质量;b.各国经济政策的合作态度;c.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效力;d.政府采取调节措施的谨慎态度;e.所依赖的清偿力的来源及稳定程度; f.国际收支的动向及其经济状况等。,三、国际储备的供给及总量管理 一国对国际储备总量的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使国际储备的供应保持在最适度国际储备需求量的水平上。,三、国际储备的供给及总量管理 (一)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含义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是指一国如何最佳地配置国际储备资产,从而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

16、和SDR四个部分的国际储备资产持有量之间,以及各部分的构成要素之间保持合适的数量构成比例。,IMF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中的特别提款权、储备头寸是 IMF根据各国份额予以分配的,一国无法主动增加其持有额。因此,一国国际储备供应的变动主要来自黄金和外汇储备两方面。,1黄金储备 一国只有用本国货币在国内收购黄金时,才会增加其黄金储备。这一作法称为“黄金的货币化”(Monetization of Gold),即将黄金从非货币用途转引至货币用途。黄金的非货币化(Demonetization of Gold)则正好相反。世界各国的黄金储备基本上是保持稳定不变的。,2外汇储备 外汇干预是一国增加国际储备的主要渠道。当一国当局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国货币,购入外国货币时,这部分新增的外汇就列入外汇储备;反之,当一国当局向外汇市场提供外汇时,本国的外汇储备就会下降。除了外汇干预外,一国货币当局还可以直接从国际金融市场或国际金融机构借入贷款来补充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总量管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