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管理}农业课程标准考纲讲义解读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25109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管理}农业课程标准考纲讲义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农业课程标准考纲讲义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农业课程标准考纲讲义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农业课程标准考纲讲义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农业课程标准考纲讲义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管理}农业课程标准考纲讲义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管理}农业课程标准考纲讲义解读(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海波,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解读,一、考情概述,二、考情分析,三、教学建议,1、考试说明,2、课程标准,3、统计分析,1、主要考点,2、基本技能,3、考查形式,1、教材变化,2、教学案例,一、考情概述,1、考试说明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试卷,教育部编写,课程标准,教材,地方编写,学业水平试卷,2、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之一: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能记住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能说出描述农业

2、区位的常用语言。 结合案例,找出案例中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结合案例,分析农业区位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案例,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结合案例,评价区域农业的发展前景或现状。,课标解读之二: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能记住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 结合区位分析方法,在教材中能找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结合教材案例,能记住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混合农业、立体农业的优点。,课标解读之三: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说出地

3、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结合案例,能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统计范围为2012年全国和各省市文综地理试卷,具体包括:大纲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北京卷文综、天津卷文综、上海卷地理、重庆卷文综、四川卷文综、福建卷文综、安徽卷文综、海南卷地理、浙江卷文综、江苏卷地理、山东卷文综、广东卷文综(山东卷基测、浙江卷自选两套未统计),共计14套。题数把综合题的每一小题也分开单独算一题,共计329题。,3、2012年高考地理农业部分统计,农业共219分,36个题,每个题约6分,14套试卷,每套试卷约15分。,、2012年高考地理农业部分统计,近年四川高考地理农业部分统计,1、主要考点以2

4、012年高考地理为例,农业区位(153分): 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 自然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 评价区域农业的发展前景或现状,农业地域类型(32分): 地域类型的判断、选择 典型地域类型的分布 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二、考情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4分):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论:农业区位是区位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考的重点。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的考查。,1、主要考点以2012年高考地理为例,二、考情分析,(考点) 2012全国卷36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我国境内某

5、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考点)(2013年绵阳二诊13 题)玛纳斯河流域开发是我国军垦成功的典范。一代代转业军官、支边青年和各族人民扎根边疆,使玛纳斯河流域成为了我国天然彩色棉花和优质瓜果生产基地。结合流域

6、开发示意图与石河子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2)简述制约当地种植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6分) 降水总量少,尤其是生长季节降水量少。措施:兴修水利工程,增加灌溉水源,发展耐旱性作物,发展节水型农业。 (3)分析过去玛纳斯河流域的渠灌可能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浪费水资源,使本来紧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河流流量小,渠灌使流入中下游流量减少,下游沙漠化扩大;河流中下游自然湿地、草地、水域和野生动物减少;渠灌在干旱地区极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a.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指出) b.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说出) c.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写出) d

7、.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基本技能以2012年高考地理为例,二、考情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选择题共36分,问答题共150分。,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频率较高。,结论:从考查能力看,侧重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包括从题目的文字表达中获取,从图形中获取)、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及规律)、描述和阐释事物这三个方面的考查。 ad,(能力)2011大纲全国文综,39(2)(3)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下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

8、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2 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1)根据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12分) (2)根据材料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 (分),答案(1)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富,适宜牧草生长。 (2)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

9、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3、考查形式 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综合题出现频率较高。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从材料组织形式看,具体以中国或世界某地区为载体,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世界的农业地域类型,理解对我国相同或相似农业地区的借鉴意义。,1、教材变化 (1)删减了老教材第一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的特点、不同角度的农业分类)。 (2)增加“西欧乳畜业”和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3)更突出案例教学。 (4)文字减少,图幅增多。,三、教学建议,农业区位的选择及分析,2、教学案例,考纲联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

10、化”的部分知识。,学习目标: 1、根据具体案例中的区位条件进行农业类型选择。 2、能结合案例,找出案例中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结合案例,分析案例中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设计意图,以考点(考什么)为载体,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考点常见的呈现形式(怎么考)。通过案例指导,继续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习题演练培养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和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呈现形式:包括材料呈现形式、设问技巧、题型。,第一部分: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的选择,主导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

11、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2辽宁大连模拟)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

12、、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针对训练,农业科技先进人均耕地面积大 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农业科技先进人均耕地面积大 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 Aa、b、c、d Ba、b、c、d Ca、b、c、d Da、b、c、d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09年江苏)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

13、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 (2分) 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变化,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社会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1)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2)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判断,(2012山东烟台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集中产区。读图完成(1)(2)题。,针对训练,(1)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

14、能是 ()。 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葡萄 (2)该水果集中产区所处的温度带是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3)与水果产区相比,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 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 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3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

15、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第二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命题规律:近几年高考试题多以区域地图、柱状图、气候统计图、文字资料为背景,考查考

16、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归纳分析的能力。,(2011上海地理,2628)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典例1】,图1我国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2新疆绿洲农业分布示意图,(2)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说出来),答案(2),(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写下来),(3)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依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雪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依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农业区位因素试题答题模板 (1)明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如甘蔗适合热带亚热带高温的气候条件,甜菜适合中温带温凉的气候条件,茶叶适宜在酸性土壤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