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50666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讲义(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本章主要内容,战略规划: 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首先必须认真地制订好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然后才可以按照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开发。 信息系统的规划(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ISP),是对组织总的信息系统目标、战略、开发工作的战略性综合计划。它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是决策者、管理者和开发者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计划,是企业总体战略计划的一部分。系统规划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行工程,是在整个系统开发工作前进行的。其目的是保证管理信息

2、系统科学、经济、先进、适用。 许多信息系统项目的失败都是由于规划不当造成的。信息系统错误规划是隐形的、长期的,往往要到系统全面推广与实施后才会逐渐体现出来,给整个系统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系统规划时期应当仔细、慎重考虑。,明确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明确系统应实现的功能、现实环境与条件、明了主要类型和主要的子系统) 了解企业(部门)的现状。(含软硬件情况、人员配备及开发经费) 了解业务流程现状、存在问题和流程重组的技术条件 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设定近期计划安排。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时间表、应用项目开发时间表、软件维护与转换工作时间表、人力资源需求及人员培训时间安排

3、、财务资金需求等,系统规划流程图,诺兰模型: 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中,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不断成熟的进化过程,诺兰(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于1974年总结了这一规律,提出了4阶段发展模式理论。随着美国企业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在1979年“阶段发展模型”进一步被完善发展为6阶段发展模式理论,形成了所谓的“诺兰阶段模型”。 时至今日,“阶段理论”仍然被广泛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自我审视当中。,理查德诺兰 Richard L. Nolan,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诺兰模型的六个阶

4、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初装阶段:计算机的作用初步被人们认识,并开始使用。此阶段的最初实现,大多集中于在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普及阶段):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开发了大量应用程序,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如数据冗余、不一致、难以共享等。 控制阶段:计算机的使用趋向实用、合理,并统一规划。(此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阶段) 集成阶段:开始注重数据的共享,解决设备的冗余,使各个子系统能够协同、合作,因此有必要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提高的事务处理效率;增加了通讯及管理方面的开销。 数据管理

5、阶段:数据库技术的引进促使支持单个应用的传统文件系统向着支持多种应用逻辑结构数据库的文件系统转变。 成熟阶段: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的要求,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执行决策支持的功能。,三阶段模型: 1.战略规划:指在总的组织计划与管理信息系统计划之间建立关系 2.组织的信息需求分析:即识别出组织的广泛的信息需求 3.资源分配:是对 MIS 的应用系统开发资源进行管理,价值链模型:,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

6、的竞争力讨论。他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是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三种竞争战略”。目前,波特博士的课已成了哈佛商学院学院的必修课之一。迈克尔波特的三部经典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

7、国家竞争优势被称为竞争三部曲。 迈克尔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谓是活着的传奇,他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是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强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课外知识延伸,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 Porter,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 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有次要因素和主要因素。CSF法是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和主要侧重点。CSF法是一种对组织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

8、后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各自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差异和内部条件的不同,其关键成功因素也不尽相同。 CSF法的优点是能够使所开发的系统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能够较快地获取收益。此方法运用起来比较灵活,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出现新的关键成功因素时,必须对系统进行调整甚至是重新开发系统。,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主要步骤:,识别目标 识别所有成功因素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识别性能指标,企业 目标,主要卖点 时尚的外观设计 高金镀换热系统 知名品牌压缩机 智能清洁功能 特设强劲功能 隐藏式双层导风板,树枝因果图,

9、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分析和处理过程类似于艺术创作,随意性较大。 在访问者(被访问者)之间常常就个人CSF与组织CSF产生混乱与争执。 这种方法不一定能够应付得了环境变化的冲击,或者管理者的变动。,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BSP法是为指导企业信息系统开发而建立起的一种结构化方法。即从企业目标入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其特点是: 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

10、SP法实施流程图,定义企业目标的任务是识别企业的战略,主要对当前组织的功能、应用环境和现状进行评价,从而识别组织的战略和目标。该阶段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的战略与整个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协调一致。,计划与控制过程:此过程通过收集计划、关键成功因素和相应的度量标准等信息,来识别相应的企业过程。,产品/服务过程:此过程是识别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与其相关的过程。一般按照产品服务生命周期进行分析。,支持性资源:是企业实现其目标的消耗品和使用物。,数据分析是对企业过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与企业过程逻辑相关的数据集合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明确各个企业过程产生和使用什么数据,各个企业过程之间当前和潜在的数据共享,从

11、而帮助制定数据政策。,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定义是BSP法的最后一项工作。主要目的是划分出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具体实现可利用功能/数据类矩阵即U/C矩阵。 U/C矩阵的应用: U/C矩阵形如二维表,通常将表的纵坐标栏目定义为数据类变量,横坐标栏目定义为业务功能表,将数据类与业务功能之间的关系用“使用U(use)”和“建立C(create)”来表示,就构成了一个U/C矩阵 。 具体实施步骤: 建立功能/数据类矩阵表。 正确性检验。 调整行列使“C”元素处在对角线上。 划分出小方块,使其包含所有的“C”元素。 画数据流。 去掉U、C,并对每个子系统命名,构成数据流程总图 。,它需要搜集和分析的数据量大得惊人,而花费太高。 偏重于高层管理部门和数据处理的技术。 这种方法不能导出管理的关键目标和最需要信息的地方。,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4.CASE方法,以对象为中心 对开发顺序无严格要求,强调“自上而下“” 注重整体性 注重全局性 适合大型系统开发,贯彻“自下而上” 见p102图5-2,应用CASE工具 将手工开发转变为自动开发,四种主要开发方法,原型法实施流程图,原型法示意图,Thank You !,课堂阅读材料p98-100,企业流程重组 MIS开发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