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4860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教材课程(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账与财务报告,第一节 库存品的核算 一、库存品核算的概念 1、库存品(存货):企业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存货、在产品和产成品等 2、核算的作用和意义 确定合理库存量,保证供应及时,减少费用支出,加速资金周转。 可以随时提供各种存货的购、销、存情况,即收、发、余情况。 可以正确计算销售成本和利润。 销售(主营业务)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销售量单位成本;生产成本=生产量单位成本 3、核算内容 数量确定: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 金额确定,即计价。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二、库存品帐存数量的确定方法(盘存制度) (一)永续盘存制(帐面盘

2、存制): 通过账面记录推算期末账存数量方法; 方法:随时根据凭证登记增减, 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 公式:期末账存数=期初账存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数; 特点:随时结出余额;期末需与实存数核对; 优点:财产安全性高 (随时可以核对账实,确定不符原因) 缺点:工作量大,(二)实地盘存制:,将期末实存数直接作为期末帐存数 方法:平时只登记增加数,月末根据实存数推算(倒挤)本期减少数,据以入帐 公式:本期减少数=期初账存数+本期增加数-期末实存数 特点:不能随时结出余额;期末实存数即为帐存数; 优点:核算工作量小 缺点:财产不安全(手续不严密,倒挤的减少数成份复杂,影响信息真实可靠性,不利会计监督)

3、适用:自然损耗大的财产(如鲜活产品),实地盘存制,平均价(1200061550)/(400+2000)=30.65,30.65 30650,200 30.65 61300,累计发出,2200,三、材料成本的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后进先出法:物价上涨时,有助降低利润 4、加权平均法: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多个可供选择的核算方法中,应该选用不高估利润的方法。 会计原则小结: 重要性、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谨慎性、 配比、实质重于形式、清晰性原则,400 30 12000,800 30.6 24480,先进先出法,400 30 12000,600 30.6 18360,

4、200 30.6 6120,后进先出法,400 30 12000,800 30.6 24480,800 30.6 24480,200 30 6000,200 30 6000,加权平均法,平均价(1200061550)/(400+2000)=30.65,30.65 30650,200 30.65 61300,第二节 成本计算,步骤: 制造费用分配和结转 完工产品成本确定和结转 已销售产品成本确定和结转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 月末,“制造费用”账户余额经分配结转进入“生产成本”账户,才能最后确定产品总成本。 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人工时和机器工时等。 采用生产工人工资作为分配标

5、准,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举例,“制造费用”账户借方余额,取得制造费用的分配总额为19 413元;12月份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39 100元,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32 800元,合计71 9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 = 19 413 / 71 900 = 0.27,制造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分录,例38:分配并结转本月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0 557 B产品 8 856 贷:制造费用 19 413,二、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生产成本” 借方:归集本月料、工、费,以及月初在产品成本 月底: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间分配。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6、+月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贷方:将本月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入库存商品,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举例,假设该厂通过实地盘点确定月末在产品数量,每一单位的标准计价根据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以计划价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如下:,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举例,本月完工A产品成本 = 96 509 + 225 99143 910 = 278 590元 本月完工B产品成本 = 87 652 + 188 34865 220 = 210 780元 例39:本月完工产品入库,A产品1 000件,B产品1 500件。结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A产品 278 5

7、90 B产品 210 780 贷:生产成本A产品 278 590 B产品 210 780,三、产品销售成本的确定和结转,本月产成品销售成本 =月初产成品结存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产成品结存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等计价方法,销售的当时就能确定并结转成本。如果采用综合加权平均法,必须等月末计价确定产成品结存成本后,再确定本月产品销售成本。,例:该企业对产成品的核算采用永续盘存制下的综合加权平均法。,12月1日期初产成品结存成本:A产品200件,计52 610元,B产品300件,计41 220元。月末产成品结存数为A产品100件,B产品200件。 月末采用综合加权平均法对A、B产品分别计

8、价:,产品销售成本的确定和结转,确定月末各产成品结存成本: A产成品月末结存成本 = 276 100 = 27 600元 B产成品月末结存成本 = 140 200 = 28 000元 本月产品销售成本可通过公式求得,也可直接以单价与销售量相乘得出: 本月A产成品销售成本 = 276 1 100 = 303 600元 本月B产成品销售成本 = 140 1 600 = 224 000元,产品销售成本的确定和结转分录,例40:结转本月产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303 600 B产品 224 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 303 600 B产品 224 000,第三节 财务成果(利润)核算

9、,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一)净利润的形成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税金及附加,(二)利润形成的核算,1、科目:“本年利润”及所有损益类科目(包括“所得税”) 2、月末核算: 将所有收入类账户余额(贷方)从借方转入“本年利润”贷方 将所有费用类账户余额(借方)从贷方转入“本年利润”借方 月末所有损益(收入、费用)类账户余额为0 本月所有损益(收入、费用)类账户差

10、额即本月利润 本月“本年利润”贷方余额即截至本月的累计利润 例:12月30日各损益类账户的结转前余额如下: 主营业务成本 527 600 主营业务收入760 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6 000 其他业务支出 2 620 其他业务收入 5 100 营业外支出 1 800 营业外收入 200 营业费用 5 500 管理费用 13 450 财务费用 800,费用成本类账户余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 627 77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27 6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6 000 其他业务支出 2 620 营业费用 5 500 管理费用 13 450 财务费用 800 营业外支出

11、 1 800 收入类账户余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 76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5 100 营业外收入 200 贷:本年利润 765 300,本年利润,期初余额 390 000,截至11月的累计利润,627 770,765 300,期末余额 527530,按规定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 = (5275302001800)33% =174612.90。 借:所得税 174 612.9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74 612.90 “所得税”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174 612.90 贷:所得税 174612.90,174 612.9,352917.1

12、全年净利,二、财务成果分配的核算,科目: 内容 余额方向及意义 借方 贷方 贷方 借方 “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 历年未分配利润 未弥补亏损 (亏损弥补) 盈余公积”: 使用时 从利润中提取 尚可使用 一般盈余公积 生产发展 净利10 公益金 公共福利 净利5 “应付股利”: 支付时 核算应付现金股利 例:提取盈余公积金52937元。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52937 贷:盈余公积 52937 例:结算应分配给投资者的股利174658元(实收资本明细帐余额:张三、李四分别300和200万)。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174658 贷:应付股利张三 104794.8 李四 69863.2,三、

13、未分配利润核算 将“本年利润”贷方余额(全年利润合计)从借方转出,转入“利润分配”贷方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本年利润,期初余额 390 000,765 300,期末余额 527530,174612.9,627 770,352917.1 全年净利,利润分配,年初余额 20 000,34 800 69 600,352917.1 352917.1,352917.1,352917.1,268517.1,0,年结后,年末余额必为0,尚未分配的利润,第四节 结账,结账,是对会计账簿进行定期结算的工作,结出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第五节 财务

14、会计报告的基本理论 一.概念:总括反映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状况,资金占用及构成,资金来源构成,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经营成果,收入 费用,利润,现金流量,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二、财务报告组成,(一)会计报表 : 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 股权增减变动表; 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业务、地区); (二)会计报表附注:帮助理解报表内容,对依据、原则和方法项目解释。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对财务、成本等进行分析总结。,三、财务报告的种类,1、 按报送时间分:中期报告和年报 中期:月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季报、半年报。

15、 年报:称年终决算,。 2、按编制主体分:单位、汇总和合并财务报告。 合并财务报告:将被投资企业与本企业视为整体编制的财务报告, 3、按报送对象分:外部报告和内部报告。 外部报告:格式及编制方式统一。 内部报告:满足内部管理需要。,四.意义: 为使用者决策提供信息. 1.投资者:了解投资风险和报酬,帮助决策; 2.债权人:了解资金安全,; 3.政府机构:掌握国家资源分配运用情况,制定政策; 4.企业管理者:评价财务状况、 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日常决策; 5.企业职工:了解就业、报酬、福利;,五、财务报告设计原则,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全面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重要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采用国际通行报告体系,统一和简化对外报送的报告。,六.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要求,(一)基本要求: 1.真实可靠; 2.相关可比; 3.全面完整; 4.编报及时; 5.便于理解。,(二)、编报前准备工作 1 所有经济业务入账 2 调整和结转有关账项 3 对账 4 财务成果的形成和分配 5 结账 6 试算表和工作底稿,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一.概述 (一)概念: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属静态报表; (二)编制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