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编排体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24483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编排体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编排体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编排体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编排体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编排体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编排体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编排体系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温 馨 提 示,感谢您从“河姆渡教师教育网”下载使用该PPT文件,仅供学习参考,未经作者同意勿在公开场合使用,谢谢合作! 河姆渡教师教育网,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编排体系外国教师讲.doc,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一、数学类教育活动的概述,三、基本知识与内容编排体系,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一、数学类教育活动的概述,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研究幼儿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规律和方法,引导儿童在生

2、活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数学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1)只有让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他们才有了解与认识世界的工具,才有可能清楚地感知和正确认识周围的物体,才能较好的与人交往,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2)获得一种思维方式,大于和小于.doc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幼儿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纲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3、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汽车车牌.doc,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幼儿数教育的内容面很广,大的可以分为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三个方面,具体一些可以分为集合的知识、数概念、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简单的几何形体、度量、空间方位、时间几个部分。,数与形是幼儿数教育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所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以数形概念为主的原则,各年龄段要注意以数概念为中心,数、形、时、空等有机结合,以及数概念形成的先后顺序,使各年龄段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数学类

4、教育活动虽然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仍应遵循纲要的要求,针对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将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儿童的一日生活中,促进其协调健康发展。,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三、数学类教育活动的内容和体系,一) 集合概念的教育 二) 数概念的教育、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三) 认识几何形体 四) 度量教学 五) 认识时间、空间方位,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集合概念的教育(分类、排序、区别“1”和“许多”、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一)幼儿的分类教育 分类即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数量等不同的特征进行区分。可先按一个特征分,再逐步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分。,(1)各年龄段内容编排体系,文件来

5、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2)教学建议 (1) 物体分类的教学,一般应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同时,尽量结合已学的有关数、量、形等方面的知识。 (2) 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名称、物体的外部特征、用途、数量等进行分类。教小班幼儿进行分类时,首先要教他们学会从一堆物体中,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开始教学时,可以给幼儿一些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物体,让幼儿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以后,逐步教幼儿能排除物体的颜色、大小等干扰,而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找出来并放在一起。 (3) 利用各种活动进行分类。在日常生活的分类教育: 吃饭之前分餐具,请孩子分发杯、盘、碗、筷,饭后再让他根据杯、盘、碗、筷的不同用途分别将它们

6、归在一起。请孩子按男女、老幼、戴眼镜与不戴眼镜、站着与坐着等不同特征区分家庭成员,然后再数出各类的数目;请孩子将桌上的东西按吃的、用的、玩的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并数一数每一类的数量。 二次分类.doc,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二)幼儿的排序教育 排序依据物体的差异如颜色、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先后、多少等特征,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排序是建立在对物体比较的基础上,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对幼儿来说,排序比对物体进行分类要困难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排列规律,按一定的规则排列。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明显到隐藏、由少数到多数的原则。排序对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和发展智力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文件来

7、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1)各年龄段内容编排体系,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2)教学建议,教小班幼儿按物体的大小、长短排序。 教幼儿给差别较明显的物体进行大小排序,同时也可以和比较物体大小的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引导幼儿从3个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然后再进行排序。 教幼儿给长短差别较明显的物体排序,可以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建议和上面讲的基本相同。教学时,要注意让幼儿学会把物体的一端对齐,以便区别物体的长短。青菜奶奶过生日.doc 教中班幼儿按物体的高矮、粗细、厚薄排序。 教中班幼儿按物体的高矮等特征排序,可以和比较物体高矮的教学结合着进行。 教幼儿按物体的高矮排序时,可

8、让幼儿把一组物体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列起来。 教幼儿按物体的粗细、厚薄排序。教幼儿按物体的粗细、厚薄排序,可以采用类似上面的方法。我长高了.doc 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宽窄排序。 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宽窄排序时,可以和比较物体宽窄的教学结合着进行。 教幼儿按物体的数量多少排序,并按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指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在大班指导幼儿去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按这一特定规律排序,对于发展幼儿智力、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有一定的作用。趣味接龙.doc,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三)区别“1”和“许多”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许多”是含有

9、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区别两者,了解它们的关系,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数概念之前,使幼儿初步认识一组物体(集合)是由单个物体(元素)组成,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为后面学习点数,了解计数的结果做准备。,(1)各年龄段内容编排体系,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教幼儿认识“1”和“许多”。 教师利用实物或教具,引导幼儿边观察(或摆弄)边比较: 什么物体是1个;什么物体有许多。初步理解“1”和“许多”都是代表事物的数量。教具的选择可用同类或不同类的教具。 组织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从中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指导幼儿把许多物体(集合)分成一个一个物体(元素),再把一个一个的物体(元素)

10、组成许多(集合),让幼儿在分合的实践中感知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分、合操作活动按由易到难进行。先是将同颜色(或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操作;然后过渡到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操作。使幼儿认识到物体可以按形状、大小、颜色等分类,逐步扩大对集合范围的感知,培养分类能力。 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 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彩纸飘飘.doc,(2)教学建议,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四)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在幼儿初步了解集合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懂得“1”和“许多”的意义后,应进一步教他们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多少。,(1)各年龄段内容编排体系,文件

11、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1) 幼儿进行重叠对应比较。 重叠比较,就是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逐一重叠在另一个相应元素上。从有情节过渡到无情节的形式。从“一样多”过渡到“多些”“少些”。 (2) 幼儿进行并放对应比较。 并放比较,就是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按上下或左右方向,对应并放在另一个集合的附近。同样从有情节过渡到无情节的形式,但是并放时必须注意放的距离。 (3) 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 教幼儿自己组合两组物体。可以是重叠或并放,可以和不同特征的分类结合进行。 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要重视儿童的动手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2)教学建议,文件来源:河姆渡教

12、师教育网 ,数概念的教育(基数、序数、书写、组成、加减运算),各年龄段内容编排体系,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自然数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时,叫作基数。 1.10以内的数数教学 (1)教学目标 小班 初步认识5以内数的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数量的物体,并会说出总数,懂得总数是被数物体的总和;能按实物范例或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数量的事物。 借助于教具,初步意识到5以内数的相互关系。例如,1个苹果添上1个苹果是2个苹果,2个苹果比1个苹果多1个苹果;2个苹果添上1个苹果是3个苹果,3个苹果比2个苹果多1个苹果等。 会正确运用常用的数量词,如“4个

13、”、“4只”、“4块”、“4辆”、“4朵”、“4架”等。 中班 认识10以内数的含义,会正确点数10以内数量的物体,迅速说出总数,了解总数的意义;正确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从任何一个数数起,一直数到10。会按数取物。 会正确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0以内数量的事物。 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迅速地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大班 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0以内数量的事物。 掌握110的倒数,会正确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会用多种方法计数,如学习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一)基数(数数、相邻数、形成),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活动名称:小动物坐火车 活动目的:复习1

14、0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材料:1.用餐巾纸盒做的火车厢,共10列,写有10、20.100,每列车厢分为两格,一是单数,一是双数 2.小动物的贴绒若干,背后写有1100以内的数字 3.点子卡若干 玩法:1.按照小动物身上的数字给它放到相应的火车厢上。如56,就要找50的这个车厢,再看56是单数还是双数,再放到相应的位置。 2.如果不知道是单数还是双数可以用点子卡摆一摆。,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2) 教学建议 教幼儿点数(按物点数是幼儿数数的基本方式,是幼儿认识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就是教幼儿用数词去清点物体的数量,将数词与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对应起来,使幼儿认识到数词可以表示任何有限集合中元

15、素的数量。点数的要求逐步提高: 从按物点数,说出总数过渡到用眼睛点数最后达到默数。 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记数活动。 教幼儿寻找相应数量的物体。,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2认识10以内数的形成,(1)教学目标 使幼儿知道前10个自然数的产生,即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理解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如3里面有3个1,3个1合起来是3);初步掌握10以内前后两数之间的关系(如3比2多1,2比3少1)。,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2)教学建议 比较法(包括对应比较和不对应比较)。 对应比较就是将两组物体对应排列从比较一样多到不一样多的数量变化中使幼儿理解

16、前一数添上1是后一数及两数间的关系。 不对应比较就是将两组物体不规则地摆放,进行比较。使幼儿认识数的形成和理解前后数之间的关系。还可利用具有某一方面不同特征的同类物体为教具,借助教具这一不同特征突出几里有几个1,几个1和起来就是几。颜色或者形状不同的教具从左到右对应地排列成两行,让幼儿观察每一种教具的数量,再比较两组物体是一样多,然后在下一行教具的后面再增加一个,使幼儿认识一个数添上就形成新数,这个数比前一个数多。 类推法(形成教学的后阶段采用)。 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文件来源:河姆渡教师教育网 ,3认识10以内的相邻数 相邻数: 自然数中任何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比后1个数小1。,(1)教学目标 使幼儿知道按排列的每一个数(除以外)都有两个相邻数,掌握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加深对前10个自然数的认识。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2)教学建议 比较法。 新课时可以用三组实物进行比较,并在每组实物的下面配上相应的数字。比较时,突出中心数和相邻数的关系(相邻数和中心数比较困难)。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幼儿学会用语言概括,如3比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