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8上】-1 消息二则.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124260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8上】-1 消息二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8上】-1 消息二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8上】-1 消息二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8上】-1 消息二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8上】-1 消息二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8上】-1 消息二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8上】-1 消息二则.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消息二则,R八年级上册,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学习目标,新课导入,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文体特征,消息,定 义: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

2、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标 题:简单明了,吸引读者,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导 语:一般用来揭示新闻的主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 体:新闻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背 景:指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结 语:是新闻的结尾,可有可无。,特 点:真实性、时效性、传播性。,字词积累,督战( ) 荻港( ) 趋势( ) 泄气( ) 摧枯拉朽( ) 锐不可当( ),d,d,q,xi,cu,ru,为下面描红的字注音。,【业已】 【锐不可当】 【摧枯拉朽】 【风平浪静】,已经。,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枯草朽木受到摧

3、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 无事。,为下面的词语。,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时间:4月21日;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整体感知,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具体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

4、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告知对应消息主体。,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的让人们了解。,电头有什么作用?,告诉人们

5、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情感探究,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

6、标题),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时间:20日午夜至21日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 事件:胜利渡过长江,主体,英勇善战 进军迅速,板书设计,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整体感知,1.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内容: 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 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2.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7、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20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课文最后):写东路军渡江情况。,各路军渡江情况:,安庆-芜湖,九江-安庆,南京-江阴,20日夜 到21日夜,21日17时22日22时,21日17时 到22日22时,30万,35万,35万,30万,三分

8、之二,大部分,繁昌等地,贵池等地,扬中等地,细节探究,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2.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

9、接。“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衔接一、二层;“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衔接二、三层,第二层的“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与第三层的“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衔接,这些语句使全文连接成一个整体,被统领于导语之下,结构的确十分严密。,3.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军写得最详。 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品味语言,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

10、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24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界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并做简要分析。,“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渡江战役是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语言严肃、庄重。很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在文中显得郑重得体。你能找出吗?,“均是”“即已”“业已”、“至止”“所遇之”“甚为”“然”“诸县”等等。,中路军首战告捷 叙 (略) 衔接紧密 西路军所向披靡 叙议结合 (详) 过渡自然 东路军遭遇顽强抵抗 叙 (详) 结构严谨 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 语言特点 2.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3.庄重得体,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