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沪教版)酸碱盐推断题强化训练试题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123396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沪教版)酸碱盐推断题强化训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沪教版)酸碱盐推断题强化训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沪教版)酸碱盐推断题强化训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沪教版)酸碱盐推断题强化训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沪教版)酸碱盐推断题强化训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沪教版)酸碱盐推断题强化训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沪教版)酸碱盐推断题强化训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样 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 淀 乙 沉 淀 C 滤 液 水 溶解 过量 BaCl2溶液 过滤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 过量 Na2CO3溶液 过滤 丙 沉 淀 D 滤 液 过量 盐酸 加热蒸发 固 体 丁 中考化学(沪教版)酸碱盐推断题强化训练试题 1A、B、C、D、E、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G 属于单质,反应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 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 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3)写出反应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2、 的原因是, 写出物质G 和 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 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白色沉淀E 的化学式为,钡盐B 的化学式 为。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氯碱工业 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至步除杂方案: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是;滤液 C 中的溶质名称是; 操作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3、。 红色固体 A B D E F C G Y 高温 X 溶液 过量稀盐酸 O2加热 无色气体浅绿色溶液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 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 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中改为加过量的KOH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 是。 4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 种无色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 A ,B ,C ,D ,E 。 5已知 A、B、C、D 四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 是单质, B 是黑色固体,C 是红色固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转化关系:(1)A 在不同条件下能够转化成B 或 C

4、; (2) A 和稀硫酸反应有D 生 成; (3)在高温条件下,B、C 分别和无色气体E 反应,都能生成A 和另一种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 息,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B ;C ; D ; E 。 6有一种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2、NaCl、Na2CO3、Na2SO4和 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对该固体进 行如下实验。 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无色溶液B。 在白色沉淀A 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在无色溶液B 中加入 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

5、不含有 _;一定含有 _。 (2)实验得到的无色溶液B 中一定含有 的溶质是 _。 (3)原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_ 7A、B、C、D、E 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 相 互 转 化 关 系 如 右 图 所 示 , 其 中 所 含 的 相 同 元 素 是_ 8现有 AF 六种常见物质,其中B是 食 品包装中的常用的干燥剂,A、B、C三 种 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元素,E 是固 体 单质, D、E、F 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 ,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 B_ E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 C:_ ; F D:_ 。 9已知难溶于水的碱受热易

6、分解A、B、C、D、E 五种物质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A B C D E F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 A 的化学式_; (2)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10下图中物质是你在初中化学中见过的物质。除外,其他反应的条件均已略去。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如果 E 为单质或者氧化物,D 都是同种物质,则D 的化学式为 _; 如果 E 为单质或者酸,D 都是同种物质,则D 的化学式为 _; 如果 E 为单质或者酸,F 都是同种物质,则F 的化学式为 _。 当 E 为单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任写一个) 当 E 为酸时,反应可能属于_(填字母序号) A化合

7、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11某固体可能由Na2SO4、NaCl、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实验如下: 试回答: (1)白色沉淀A 的化学式为,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 (3)为检验上述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一定存在,某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NO 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取滤液加入AgNO 3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 在上述某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加入足量的Ba(NO 3)2溶液的目的是 。 12现有Cu、CuO、CuSO4、C、CO、CO2六种物质,它们的反

8、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每个字母分 别代表上述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1)请利用初中所学知识推断图中Y、Z、W、N 分别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Y_ 、Z_、W_、N_ ; (2)写出 M N的化学方程式 _; (3)写出 XW的化学方程式_。 13某化学试剂厂A、B、C、D 四个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铁、碳酸钠、盐酸 中的一种。在不加试剂的情况下,若控制流量,将它们排放到反应池中,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最后可 形成不污染环境的废液排入河流。已知B 车间排放的污水显碱性,C 车间排放的污水有颜色,反应池 1 中有气泡产生, 则 A 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含有_, D 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含有_。

9、 反应池2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最后排入河流的废液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 14有一包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中的 几种,取少量A 做如下实验,主要现象如图所示。试用化学式填空: 白色 固体 A 白色 沉淀 B 无色 溶液 C 全部溶解 白色沉淀D +HNO3 +CO2 +H2O (1)白色沉淀B 是_,D 是_; (2)白色固体A 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 ; (3)若白色固体A 中只含两种物质,它们是_ ; (4)白色固体A 还有哪些可能的组成: _ _ _ _ 15如图所示是初中阶段常见几种物质间的全部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 B 为水, C、E

10、均为无色溶液,则A 是_,写出第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若 B 为酸, E、F 均为蓝色,则C 是 _,请写出符合要求的A 物质的三种不同类 别 的 化 学 式 _ , 写 出 第 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 。 16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和。为了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并回收银和铜,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 (1)固体甲是 _; (2)滤液 2 中的溶质是 _(写化学式 ); (3)滤液 2 跟固体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17现有 A、B、C、D、E、F 六种化合物和甲、乙、丙三种单质,其中A 为黑色固体、 C 属于盐类。 它们

11、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1)反应属于 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三种物质的化学式:甲_、C_、D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18研究小组为了解北京西山的地质情况,从实地选取两块样品D 和 J,进行如下所示的实验(其中 部分反应产物被略去) : (1)样品 D 和 J 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_、_。 (2)实验室用固体J 制取气体 G 的化学方程式为_。 (3)上述实验中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JH :_ ; F+X :_ ; D+E :_ ; B+C :_ 。 19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是由H2SO4、CaCO3、Fe(NO3)3、Ba(OH)2、NaCl 、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取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静置,有白色沉淀。 再向小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开始无现象,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沉淀不再减少。试推断: (1)这包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 (2)写出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_ _ 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溶液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它是含有相同酸根离子的M、N 混合溶液,继 续分析的步骤如下: 请根据过程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若没有产物A 则 M、N 可能是(写化学式)_和_;步骤中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