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装卸搬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230870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学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装卸搬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物流学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装卸搬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物流学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装卸搬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物流学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装卸搬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物流学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装卸搬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学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装卸搬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学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装卸搬运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 装卸搬运组织,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 鄢飞,第一节 流通加工的概念及分类,一、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的概念 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 流通加工是为了提高物流速度和物品的利用率,在物品进入流通领域后,按客户的要求进行的加工活动,即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商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二、流通加工产生的原因 -从宏观经济角度 与现代生产

2、方式有关(生产规模大型化、专业化) 与消费的个性化有关 与人们对流通作用的观念转变有关 效益观念的树立也是促使流通加工形式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从流通加工的作用角度 流通加工弥补生产加工的不足 流通加工方便了用户 流通加工为流通部门增加了收益 流通加工为配送创造了条件,三、流通加工的特点(与生产加工的区别),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比较,四、流通加工的类型 根据加工目的的不同,流通加工分为: 1、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流通加工 2、为适应多样化需要的流通加工,在生产领域只能加工到圆木、板、方材这个程度,进一步的下料、切裁、处理等加工则由流通加工完成,对钢材卷板的舒展、剪切加工;平板玻璃按需要规格

3、的开片加工,3、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流通加工,一些生产企业的初级加工由于数量有限,原材料加工利用率不高。而流通加工以集中加工的形式,解决了单个企业加工利用率不高的弊病。如将鱼类的内脏加工成某些药物或饲料、将鱼鳞加工成高级粘合剂等,4、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有些商品本身的形态使之难以进行物流操作,而且商品在运输、装卸搬运过程中极易受损,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加以弥补,从而使物流各环节易于操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如造纸用的木材磨成木屑的流通加工。,5、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6、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流通加工,水产品、肉类、蛋类的保鲜、保质的冷冻加工

4、、防腐加工等,如对贝类挑选、除杂,使用粮食加工除杂机去除杂质;将过大包装或散装物分装成适合依次销售的小包装的分装加工,7、为方便消费、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8、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形式 依靠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联合,或者生产企业涉足流通,或者流通企业涉足生产,形成对生产与流通加工进行合理分工、合理规划、合理组织,统筹进行生产与流通加工的安排。 这种形式是目前流通加工领域的新形式。,五、流通加工合理化 1、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和干线运输与多样化需求和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 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

5、替,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者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对生产及消费者的作用都不大,未能解决品种、规格、质量、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增加了环节。 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流通成本高,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2、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思路与措施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做到最优的选择。 为避免各种不合理现象,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

6、,需要做出正确抉择。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加工和配送结合 这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之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 加工和配套结合 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能力。例如汽车零部件配送。,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

7、这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环节,按干线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通过加工有效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的结合,通过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例证。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考虑其合理化的较普遍形式。,第二节 装卸搬运组织,一、装卸搬运的概念 装卸搬运

8、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 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装卸是物品以垂直方向为主的空间位移。 搬运(handing /carrying ):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搬运是物品以水平方向为主的空间位移。,一组数据 (1)据我国统计,火车货运以500公里为分界点,运距超过500公里,运输在途时间多于起止的装卸时间;运距低于500公里,装卸时间则超过实际运输时间。 (2)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远洋船运,一个往返需25天,其中运输时间13天,装卸时间12天

9、。 (3)我国对生产物流的统计,机械工厂每生产1吨成品,需进行252吨次的装卸搬运,其成本为加工成本的155。 (4)我国为例,铁路运输的始发和到达的装卸作业费大致占运费的20左右,船运占40左右。,(5)物料搬运所需费用高,工业国家用于物料搬运的费用常占产品成本的25%。 (6)物料搬运中容易出现伤亡事故,直接和物料搬运有关的事故常达总生产事故的25%。 (7)物料搬运占用人力多,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的企业点,搬运工人常占总工人的15%。 结论:装卸搬运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直接影响物流的效率效益 为了降低费用,装卸是重要环节 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最大 物料搬运装卸的量十分巨大,二

10、、装卸搬运的特征 衔接性:各物流要素和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往往是通过装卸搬运来实现的。 辅助性:装卸搬运对生产与流通诸多环节提供了保障服务,是物流每一项活动开始及结束时发生的活动。 制约性:装卸搬运的质量直接影响物流质量和安全,在多数情况下,其效率、组织工作、作业方法等直接影响物流成本。,三、装卸搬运的分类 1、按物流设施、设备分类 仓库装卸 汽车装卸 铁路装卸 港口装卸 飞机装卸,2、按装卸搬运的操作内容分类 堆码拆卸作业 分拣配货作业 挪动移位作业,3、按装卸搬运的机械作业方式分类 “吊上吊下”方式 “叉上叉下”方式 “滚上滚下”方式 “移上移下”方式,4、按装卸搬运的手段分类 人工作业 机

11、械化作业 综合作业,5、按装卸搬运的特点分类 连续作业 间歇作业,6、按装卸搬运的方式分类 单件货物装卸 散装货物装卸 集装货物装卸,四、装卸搬运的合理化组织 (1)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所谓无效作业是指在装卸作业活动中超出必要的装卸、搬运量的作业。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尽量减少装卸次数 提高被装卸物资的纯度 包装要适宜,(2)选择适宜搬运路线 搬运路线通常分为直达型、渠道型和中心型。 如图所示,(3)实现装卸作业的机械化 机械化程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用简单的装卸器具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使用专用高效的装卸机具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依靠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化阶段,(4)实现装卸作业的省力化 在物资装卸中应尽可能地消除重力的不利影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重力进行装卸,可减轻劳动强度和能量的消耗。,(5)提高装卸搬运活性指数 所谓装卸搬运活性是指物资进行装卸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 装卸搬运活性指数,是用来表示各种状态下的物资的装卸搬运活性的参数。根据物资所处的状态,即物资装卸、搬运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不同的级别。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