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226355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郁顿挫的杜甫诗(712770),杜甫生平:自称“杜陵布衣”,分四个时期,一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35岁以前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的杜甫开始了他历时十年,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天宝三载(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同游梁宋。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李白置酒赋诗,饯行赠别。 代表作品:望岳。诗风比较豪迈浪漫。,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当时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

2、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二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处投诗干谒,不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识。天宝十四载,仅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想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俗的炎凉有了深刻的认识。 代表作品: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从此杜甫走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这是安史之乱为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创作成就最高的时期。 45

3、-48岁,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安。757年,杜甫冒死逃脱。肃宗朝,授官左拾遗。不久,因房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也就宣布了杜甫政治理想的破灭。 代表作品:北征三吏三别,仕途的挫折,使他忧国伤时壮志难酬抑郁悲愤的情感也更加深沉。,四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政治的绝望,生计又成问题,760年春,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草堂,生活相对安定。其间又因地方节度使叛乱,杜甫不得已离开四川,辗转流浪了几个地方。764年,又回到成都,被荐举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大历五年(770)病卒于潭州往岳阳的小舟上。 代表作品:秋兴八首蜀相 登高旅夜

4、书怀,诗风也更加苍老沉郁。,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暂时稳定时期(759-764),盼客,等客,待客,邀邻,闲适 孤寂,喜出望外,殷勤 亲密,兴奋 真率,喜,内容,感情,感情基调,情景交融,生活细节,清新朴实的语言,颠沛流离时期(764-770),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折回成都,入严武幕下。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

5、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赏析首联颔联,阔岸 平野 大江,孤舟,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郑虔、高适、严武等

6、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艺术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反衬,颠沛流离时期,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的后四句是“抒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第三联是反语,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表现出

7、诗人心中的不平,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第四联以沙鸥自况(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问题探讨: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借史咏怀的写作手法,昭君的感情: 怨:有倾国倾城之容貌,却不为汉家君王所识而不得不远嫁他国,想怨又不能怨 悲:远嫁异域而终身不得回乡,强烈的思乡之情,杜甫的感情: 怨:怀经天纬地之才,有匡扶社稷之心却不受大唐君主重用,想怨而不敢怨 悲:身处乱世飘泊他乡思归而不得,深切的怀乡之感,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