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资料教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22200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资料教程(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主要阐述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我国已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经济运行,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具体国情的特性。我国已经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

2、制的初步转变,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 的结合,经济体制: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的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1992年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它是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有机

3、结合,是能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者长处和优势的经济体制。,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必 然的选择,第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 特征和框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和特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源配置市场化; 第二,市场主体行为自主化; 第三,市场关系和市场竞争的平等

4、化; 第四,市场发展的开放化; 第五,市场经济活动法制化; 第六,宏观调控间接化。,共 性,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够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控。,特 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优化配

5、置;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现代企业制度是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主要环节,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我国怎样通过企业改革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塑造微观基

6、础等,是这一节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位和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所以对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主要环节。,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党的十四大报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报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 企业改革的方向。,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

7、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产权关系明晰: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 企业法人财产权有明确的界定,国家:国有资产 所有权,资产受益权,经营管理选择权,重大决策权,企业: 法 人 财产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2、权责明确:指所有者同企业经营者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 3、政企分开:指政企职责分开,即政府部门主要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 4、管理科学: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组织

8、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供给者和需求者相互关系的总和。 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构成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一、培育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第一,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平台; 第二,培育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的必要外部条件; 第三,培育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是健全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纽带。,2007年中共十七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

9、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统一性,全国统一的市场,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开放性,价格开放;经营开放;地域开放,竞争性,平等有效,制止垄断或不正当竞争,有序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规则的贯彻和发挥作用,主要靠市场立法和市场执法。,三、培育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 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 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中介机构; 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

10、理;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第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 定目标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 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和控制,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二、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转变,具体地说,要实现三个转变: 即由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由主要进行微观管理转变为主要进行宏观管理;从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变为主要利用经济手段搞好规划、

11、协调、监督和服务。,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四个方面:即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职能,宏观经济调控者职能,国有资产所 有者职能,市场组织者和监管者职能。,三、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调 控体系,组织系统:,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 企业,宏观调控的枢纽 市场,宏观调控的主体 国家,(一)、宏观调控的目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总目标,是运用适当的调节机制和手段,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由于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 中共十六大提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

12、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二)、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政策,1、宏观调控的手段,计划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注:选择手段时,遵循“相机抉择”的原则,计划手段,通过政府所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形式主要是指导性计划,突出其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法律手段,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

13、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2、宏观调控的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和减少税收来调节经济,如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调节经济发展速度、调整经济结构。 财政支出政策:就是通过增加和减少政府对商品、劳务的采购量,变动公共工程的开支以及其他开支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可具体分为平衡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平衡财政政策是财政支出根据财政

14、收入的多少来安排,既不要有大量结余,又不要有较大赤字,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从而对总需求不发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财政赤字,以至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求,乃至消除需求膨胀的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税而减少财政收入,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刺激社会总需求。,财政政策分类,(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节所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等组成。其基本目标是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 根据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矛盾状况,与财政政策相配套,可

15、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利率、紧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利用货币发行权;利用对政府贷款业务;通过调节法定准备金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变更再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占各商业银行所吸收到的存款的比率。再帖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因再帖现而向中央银行支付的利息率,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

16、率。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货币政策手段,(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 一项完整的产业政策,包括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三个构成要素。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在我国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我国产业政策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务院发布实施。政策目标是指政策预定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规划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步骤及各产业的发展顺序;确定支持什么产业,限制什么产业;选择重点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政策手段是指为了实现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工具。,(4)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一般来讲,收入政策包括政策目标选择和具体实施措施两个部分。收入政策目标选择可分为收入结构政策目标选择和收入总量政策目标选择。 为了促进收入政策目标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