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讲 百舸争流的思想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21758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2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讲 百舸争流的思想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讲 百舸争流的思想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讲 百舸争流的思想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讲 百舸争流的思想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这一问题包括()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AB CD 解析: 选 B。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入选。 2面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回答是不同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 于() A对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解释 B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物质的特殊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D

2、对人的意识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解析: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作 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 正确。 3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庄子的观点 () 否定了意识的本质否定了意识的作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看到了意识的 反作用 AB CD 解析:选 C。在题干中,战国时期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这属于客观唯 心主义, 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 庄子的观点否定了意识的本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庄子的观点并未否定意 识的作

3、用,不选;庄子的观点并未涉及意识的反作用,不选。 4(2020湛江调研试卷)知行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宋朝朱熹提出了先知而 后行的观点;明代王阳明批判先知后行的观点,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知是行之 始”;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批判了朱熹和王阳明的知行观, 建立了新的知行观: 行是知的基础, 又是知的目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朱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 知行观的演变符合辩证法的本质 王阳明的知行观否认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王夫之的知行观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AB CD 解析:选 C。朱熹认为先知而后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误;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 的、革命的、创新的,知行观的演变符合辩证

4、法的本质,符合题意;王阳明认为“知是行 之始”, 他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符合题意; 王夫之的知行观属于唯物主义理论, 2 但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不选。 5(2020衡水开学联考)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佛光是从 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这种思想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解析:选 B。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例如上帝、神等作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佛家 认为佛光是救世之光,所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 入选。 6(2020成都摸底)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和最内在的本质,其

5、存在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第 二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第三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 黑格尔的观点()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 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 统一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与“理生万物”观点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AB CD 解析:选 C。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错误;马 克思主义哲学统一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不选; 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观点,与“理生万物”观点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符合题意;黑格尔的观点肯定了意识的作 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

6、,符合题意。 7(2020张掖山丹一中月考)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纳为“五行”, 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这种观点() 产生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之后,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缺乏科学依据,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AB CD 解析:选 B。“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纳为“五行”,将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看成 世界的本原,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 问题简单化了,其缺乏科学依据,只是一种可贵的猜

7、测,正确;说法错误;反映的 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的局限性,不选。 8(2020豫南九校联考)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 3 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解析:选 B。材料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A 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选;B 属 于主观唯心主义,入选;C 属于不可知论,D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均应排

8、除。 9(2020珠海摸底)“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 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下列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B CD 解析:选 A。该诗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心”是一切的根源,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 义,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和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 符合题意;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 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不选。 10英国政治家、哲学家

9、霍布斯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 置。”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认为人归根结底是 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对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 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AB CD 解析: 选 A。 题干中“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认为人归根结底是 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等,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正确;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 11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

10、:“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 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解析:选 B。孔子观点中的“命”“天”支配人的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孟子把认 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 B 项。 另外,注意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区别”。 4 12 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 相信佛家的因果循环, 曾与范缜辩论。 萧子良质问范缜: “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范缜回答说: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

11、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 者, 殿下是也。 落粪溷者, 下官是也。 贵贱虽复殊途, 因果竟在何处。 ” 两人辩论的实质是() 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 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斗争 AB CD 解析:选 C。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其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范缜是坚定的唯物主义 者, 两人的辩论其实就是有神论和无神论、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的斗争, 符合题意。 材料中范缜说的话的大致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像同一棵树上开的花,风吹过后,有的落在 富贵人家的垫子上,有的落在粪坑里。虽然贵贱不同,

12、却无因果报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 13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 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 ”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 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由此提出著名的观点: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承认 自在之物的存在, 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 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 表象。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康德是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16 分) (2)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0 分) 解析:(1)第一小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13、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第二小问,康德 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他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2) 康德的观点正确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 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8 分)康德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

14、“人的理性为自 然界立法”,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8 分) (2)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史的科学 哲学是空洞的”体现了这一点。 (5 分)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没 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体现了这一点。(5 分) 14. (2020兰州一中模拟)截至 2019 年 8 月 14 日 10 时, “利奇马”共造成中国 1 402.4 万人受灾,57 人死亡(其中浙江 45 人,安徽 5 人,山东 5 人,江苏 1 人,台湾 1 人)

15、,14 人 失踪(浙江 3 人,安徽 4 人,山东 7 人),209.7 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 537.2 亿元 人民币。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 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灾害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 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请结合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其基本观点 5 各是什么?(26 分) 解析: 本题以不同的人对台风“利奇马”的不同认识为背景材料, 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 设置问题,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

16、派别, 其基本观点各 是什么,解答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观点。 答案:(1)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 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 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9 分)(2)第二种人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近代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 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8 分)(3)第三种人的 认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 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 观事物。(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