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课程标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208038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解课程标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分解课程标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分解课程标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分解课程标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分解课程标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解课程标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解课程标准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解课程标准 追求有效教学,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石颐园 联系电话:13753194690 E-mail: 2010.07.02.,提纲:,一、分解课标与教学的有效性 二、介绍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和方法 三、结合两个案例介绍分解课标的方法、步骤 四、实践与交流尝试分解课标,一、分解课标与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课程标准? 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分解课程标准? 什么是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如何确定?,1、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例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

2、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它规定了课程目标及各学段各领域的内容标准,它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太过笼统和空泛。,2.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狭义的课程标准分解 主要是将抽象物(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变成具体物(学习目标) 即通过阅读、分析课程标准,理解、体会其基本理念和内涵,把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分解到每一课时,指导教学实践,全面落实课程标准。,3.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的关系,4.为什么要分解课程标准?,为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第一个步骤是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

3、上,分解课程标准(水平或学段目标),以界定学习目标。为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依据。,5.什么是有效教学?,(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2)什么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呢? 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用教材教;为考而教) 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不仅仅是分数) 标准、教学、评价必须具有一致性,使教学与评价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研究 提供了一个逆向设计程序:,分解课程标准 界定教学目标,开发促进学习和证明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评价方案,规划学习经验和教学,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第一个步骤是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

4、基础上,分解课程标准(水平或学段目标),以界定学习目标。为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依据。,6.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作用 当前的教学目标中的问题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及其作用,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摆设 笼统 错误,三、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与方法,要求 依据 流程 步骤,1.课标分解的要求,分解课标是为了制定明确

5、的教学目标,它的核心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匹配”,目标与课标匹配,教学与目标匹配,评价与教学匹配。就是用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呈现课程标准,并制定评估任务以验收目标达成的情况。,1.课标分解的要求,第一,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认知心理动词。 如,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语,怎样呈现这些词语是我们分 解课标的核心。我给大家推荐了一些替代词,可以参考一下。 了解说出、读、写、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 描述、识别、再认等。 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概述、区别、提供、 猜测、预测、估计、推断等。 掌握使用、质疑、辨别、设计、解决、检验、总结、证明、 评价等。 第二,用具体可描述的知识性名词

6、呈现笼统的整体知识。如“简单几 何图形”,几何图形是一个知识体系,小学阶段都包括哪些内 容应具体分解。 第三,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 如“借助长方体实物说出它的特征”、“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叙 述” 第四,用先于教学活动的评估任务去验收目标达成的情况。要让学 生做到哪一步?如“完全无误”、“80%都对”等。,2.分解的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3.分解的流程,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目标标准)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流程预设,四、用案例说明分解课标的方法步骤,1.分解课程标准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 摘录相关内容 第二步 确定关键词 第三步 分解核心概念 第四步

7、分解认知行为动词 第五步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叙述教学目标 2.两个案例: 案例: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 余角和补角,针对以上方法步骤的几个解释,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 目标陈述的核心关键词 如何分解核心关键词 如何叙述教学目标,1.课程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 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8、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 这种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 这种方式指向无需把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如: “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 “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p41.,2.目标陈述的核

9、心关键词,从陈述目标的核心关键词来看,其表述的结构呈现为多种组合: 单一行为动词单一核心概念,如: “会求代数式的值。” “会比较角的大小。” 单一行为动词多个核心概念,如: “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多个行为动词单一核心概念,如: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多个行为动词多个核心概念,如: “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是同一个词,它们合二为一,是动名词。如: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用安全的方法运动。”,3.如何分解核心关键词,第一步,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

10、词 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第四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依据重点组合以及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可采用概念认知体系、词汇意义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教师可自行决定最佳的方式。,例1:理解乘方的意义,行为动词:“理解” 关键概念:“乘方的意义”,写出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乘方的意义,各部分名称;能进行乘方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转化,并由此归纳出方法的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方

11、意义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 程,发展数感和的符号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探索新知的活动过程, 体验探究的乐趣,克服数学活动中 的困难,促进形成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点。,例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行为动词:“掌握” 关键概念:“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写出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画出平行四边形并会用符 号表示;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得出对边分别平行的 性质,并会运用性质进行说理和计算;能根据平行四边 形的定义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直观感觉动手感知理性思维应用拓展”的数 学活动过程,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发展

12、空间观念, 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究、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进一 步形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学习目标表述,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是学习者,不是教师,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学习内容,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意、态度、价值观,四、实践与交流,以组为单位,选择一条内容标准,结合“课程标准分解方法”,尝试分解。呈现分解的过程和结果,并作解释说明。 展示与分享。,对于如何分解课程标准,我们已经上路了,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愿与大家一起探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