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胶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胶体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九章 胶体化学,2,学习要求:,掌握分散系统的分类和胶体系统的制备; 重点掌握胶体系统的光学、动力和电学性质及其应用; 理解溶胶的稳定与聚沉的原理,学会书写胶团结构表示式,学会计算聚沉值和比较聚沉能力; 了解悬浮液、乳状液、泡沫、气溶胶以及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性质和应用。,3,引 言,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而另一种呈连续分布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例如:云,牛奶,珍珠,4,分散体系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真溶液 胶体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2、,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液溶胶 固溶胶 气溶胶,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憎液溶胶 亲液溶胶,5,9.1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主要特征,1.真溶液,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散相粒子半径小于1nm 。,2.胶体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nm之间的体系。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也有的将1 nm 1000 nm之间的粒子归入胶体范畴。,3.粗分散体系,当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大于1000 nm,目测是不均匀体系, 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6,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憎液溶胶溶胶:半径1 nm100 nm,易聚沉,热力学不稳定,
3、不可逆。 亲液溶胶高分子溶液: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7,胶体系统(憎液溶胶)的特征: (1)高度分散性 粒子较大,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高,有动力稳定性和乳光现象。 (2)多相不均匀性 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3)热力学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有很大的界面,很高的界面能,因此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8,9.2胶体系统的制备,(1)分散法: 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 (2)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分散法 (1)研磨法 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将固体磨细。,(2
4、)解胶法,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重新分散在 介质中形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电弧法主要用于制备金、银、铂等金属溶胶。,(3)电弧法,9,2. 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A. 过饱和法 改变溶剂或用冷却的方法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由于过饱和,溶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凝聚成溶胶。 例1.用冰急骤冷却苯的饱和水溶液,得到苯的水溶胶。 例2.将硫的酒精溶液滴入水中,硫在水中溶解度变小而生成白色浑浊的硫溶胶。,制备碱金属的苯溶胶;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溶胶。,B.蒸气凝聚法,10,(2)化学凝聚法: 利用生成不溶性物质的化学反应,控制析晶过程,使其停留在胶核尺度的阶段,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
5、。,例: FeCl3 (稀)+3H2O (热)Fe(OH)3 (溶胶)+3HCl 2H3AsO3(稀)+ 3H2S As2S3(溶胶)+6H2O,11,3. 溶胶的净化,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多余的电解质,如制备 Fe(OH)3溶胶时生成的HCl。,少量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但是过多的电解质存在会使溶胶不稳定,容易聚沉,所以必须除去。,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渗析(dialysis) 法。,12,93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1、Tyndall(丁达尔)效应 在暗室里,将一束聚集的光投射到胶体系统上,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一个发亮的光柱,其中并有微粒闪烁。 粒子尺寸波长,发生光的反
6、射;粒子尺寸波长,发生光的散射 可见光的波长:400 760 nm; 胶体粒子直径:1 100 nm 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 可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溶液和真溶液。,13,2. Rayleigh (瑞利)公式,稀液溶胶系统单位体积溶胶的散射强度的计算公式:,从Rayleigh公式可得出如下结论: (1)单位体积的散射光强度与每个粒子体积的平方成正比。 (2) 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入射光波长愈短,散射愈显著。 所以可见光中,蓝、紫色光散射作用强。天空是兰色,夕阳是红色的。禁止信号灯用红灯. (3)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
7、射率相差愈大,则散射光愈强。 (4)散射光强度与粒子的密度成正比。,14,3. 超显微镜与粒子大小的近似测定,普通显微镜分辨率不高,只能分辨出半径在200 nm以上的粒子,所以看不到胶体粒子。,超显微镜分辨率高,可以研究半径为5150 nm 的粒子。但是, 超显微镜观察的不是胶粒本身,而是观察胶粒发出的散射光。特点是在强光源照射,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及黑暗的视野的条件下观察。,15,超显微镜的目镜看到的是胶粒的散射光。如果溶液中没有胶粒,视野将是一片黑暗。,16,从超显微镜可以获得的信息:,(1) 可以测定球状胶粒的平均半径。,(2) 判断粒子分散均匀的程度。粒子大小不同,散 射光的强度也不
8、同。,(3) 观察胶粒的布朗运动 、电泳、沉降和凝聚等 现象。,17,9-4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1. 布朗运动(Brown motion),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粒子不断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后来又发现凡是线度小于4m的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皆呈现这种运动。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为布朗运动。,特点:粒子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18,2. 扩散,胶粒也有热运动,因此也与溶液中溶质相似具有扩散和渗透压。只是溶胶的浓度较稀,这种现象很不显著。,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和胶粒的布朗运动,在有浓度梯度存在时,物质粒子会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称为扩散。,19,
9、3. 沉降与沉降平衡,溶胶是高度分散体系,胶粒一方面受到重力的吸引而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促使浓度趋于均一。,当这两种相反的力相等时, 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粒子的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的梯度。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20,21,9-5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胶粒带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2)离子型固体电解质形成溶胶时,由于正、负离子溶解量不同,使胶粒带电。 例如:将AgI制备溶胶时,由于Ag+较小,活动能力强,比I-容易脱离晶格而进入溶液,使胶粒带负电。,(1)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某种离子,使胶粒带电。例如:在AgI溶胶的制备过程中
10、,如果AgNO3过量,则胶核优先吸附Ag+离子,使胶粒带正电;如果KI过量,则优先吸附I -离子,胶粒带负电。,22,(3)可电离的大分子溶胶,由于大分子本身发生电离,而使胶粒带电。例如蛋白质分子,有许多羧基和胺基,在pH较高的溶液中,离解生成PCOO-离子而负带电;在pH较低的溶液中,生成PNH3+离子而带正电。,在某一特定的pH条件下,生成的-COO-和-NH3+数量相等,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这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4)晶格取代:比如Al3+或Si4取代Mg2,使溶胶带正电。,23,古依(Gouy)和查普曼(Chapman)扩散双电层:认为由于正、负离子静电吸引和热运动两种效应
11、的结果,溶液中的反离子只有一部分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二 个离子厚度称为紧密层;,另一部分反离子是呈扩散状态分布的,可用玻兹曼公式表示,称为扩散层。,双电层由紧密层和扩散层构成。,24,2. 溶胶的电动现象,胶粒在重力场作用下发生沉降,而产生沉降电势;带电的介质发生流动,则产生流动电势。,以上四种现象都称为电动现象。,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则介质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25,(1)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界面法测电泳装置示意图,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是带电
12、的。,26,(2)电渗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通过多孔固体(膜)而定向移动的现象。 (3)流动电势 在外力作用下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毛细管)定向流动,在多孔隔膜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可视为电渗的逆过程) (4)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可视为电泳的逆过程),27,28,例: AgNO3 + KI AgI + KNO3 KI 过量 :AgI溶胶吸附I带负电,K为反离子; AgNO3过量:AgI溶胶吸附Ag带正电,NO3为反离子,96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例:I过量,生成带负电的胶粒,K为反离子,AgI胶团剖面图,29,若AgN
13、O3过量: AgI 优先吸附Ag+,胶团结构式:,30,9-7 胶体系统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1)胶团之间既存在斥力势能,也存在着引力势能。 (2)溶胶的相对稳定性或聚沉取决于斥力势能或引力势能的相对大小。 (3)斥力势能、引力势能以及总势能都随着粒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各有占优的情况。 (4)加入电解质时,对引力势能影响不大,但对斥力势能的影响却十分明显。适当调整电解质的浓度,可以得到相对稳定的溶胶。,31,溶胶稳定性的因素 除了上述由于分散相粒子带电(主要原因) 2. 溶剂化作用 若水为分散介质,在分散相粒子的周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水化外壳。 3. 布朗运动 足够强时,就能够
14、克服重力场的影响。,32,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值 :溶胶发生明显聚沉作用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能力: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大的电解质,聚沉能力越小。,9-8憎液溶胶的的聚沉,聚沉能力主要决定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价数。聚沉值1/Z 6,聚沉能力Z 6,即反离子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愈大,此为舒尔策-哈迪 价数规则。,33,在憎液溶胶中加入某些大分子溶液,加入的量不同,会出现两种情况:,当加入的大分子物质的量不足时,憎液溶胶的胶粒粘附在大分子上,大分子起了一个桥梁作用,把胶粒联系在一起,使之更容易聚沉。,搭桥效应,保护作用,当憎液溶胶中加入足量大分子溶液后,大分子吸附在胶粒周围起到保护溶
15、胶的作用。,2.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34,9-9 乳状液(了解),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称为乳状液。,1乳状液类型的鉴别,(1)染色法:将油(水)溶性染料滴入乳状液,在显微镜下 观察,染色的一相为油(水)相。 (2)稀释法:将乳状液滴入水中或油中,若乳状液在水中能稀 释,即为O/W型;在油中能稀释,即为W/O型。 (3)导电法:O/W型乳状液的导电性能远好于W/O型乳状液, 通过测电导可区别两者。,35,2.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1)降低界面张力 加入表面活性剂, ,G表,稳定性,大头朝外,小头向内,表面活性剂可紧密排列,形成厚壁,使乳状液稳定。,(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36,(3)形成扩散双电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形成扩散双电层,使乳状液稳定。,(4)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增强界面膜的强度,可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5)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某些固体粉末也可起稳定剂的作用: 水能润湿的固体粉末,可形成O/W型的乳状液,如粘土等; 油能润湿的固体粉末,可形成W/O型的乳状液,如石墨,煤烟等。,37,3. 乳化剂的选择,可根据HLB值(第十章)选择乳化剂: HLB,亲油性, 8 亲水。,HLB值可以从手册查出,也可以估算,4. 乳状液的去乳化,物理方法:离心分离,静电破乳,超声波破乳; 物理化学方法:破坏乳化剂,加入破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