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19251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五四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 )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 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mng( )记,并永载史册。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2、曲( ) mng( )(2)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持续时间最长 付出代价最大 开始时间最早 抗击日军最多 A B C D【答案】(1)q 铭 评分说明:(2分)每个注音正确得1分。(2)C【解析】(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试题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与开始时间最早照应,排除BD两项,“抗日

3、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历了14年”与持续时间最长照应,故选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南方地区各部落打消了反叛之心,彻底 了蜀汉诸葛亮 盂获的故事,流传千古,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交流融合的过程。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 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度。 和爱护城市的一草一木,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A降伏降服关注关心 B降伏降服关心关注C降服降伏关注关心 D降服降伏关心关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近义词的适用对象,

4、内涵的深浅程度有异。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观察下面山东卫视标志,写一段文字,解说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答案】答案示例:(1)山东是黄河的入海口,因此他的标志蜿蜒起伏就象九曲黄河一样,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2)山东首字母“S”的变形体,另外草书中人们也习惯将“山”字 写成“S”形。(3)该标志如同彩带一样传递着山东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评分:内容全面、层次清楚、 共3分。大意对即可。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填空:(5分,每题1分)(1)望岳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诗句是: , 。(2)平时能

5、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 。 ( 引用春望中原文回答。) (3)气蒸云梦泽, 。(4)崔颢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5)陶渊明桃花源记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 。【答案】(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波撼岳阳城(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解析】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

6、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5名著阅读。(2分) 达雅已经转为正式党员。她工作非常努力,尽管个人生活非常不幸,但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先进工人的后面。工人们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女工:她当选为工厂委员会的委员。保尔为他的终身伴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感到自豪,这减轻了他的痛苦。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以上文字节选自小说 ,“这条道路”指的是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写作(

7、或文学创作)【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本题考查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6 请参加“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1)请仿照实例,从“清明节”“中秋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2分) 实例:春节,贴“福”字,期盼健康平安,富裕和谐。 (2)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

8、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 请根据以上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2分) 【答案】(1)示例一: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示例二:清明节,折柳,祛恶辟邪。(2)示例: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写对其中一点得1分)【解析】(1)试题分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

9、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试题分析:可根据材料二所举例子“舞龙舞狮、逛庙会”才从多举办民间活动和多做文化宣传方面来解答。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阅读(共50分)下面的文字,完成724题。(一)(4分) 寒 夜 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 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 有梅花便不同。【注释】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 7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8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7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

10、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8“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解析】7试题分析:在翻译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描写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注意不要生硬翻译,二注意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三注意适当想象,四注意顺畅表达。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只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解答时要根据“梅花”这一客观意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意境,联系

11、诗人 的主观情思来分析。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阅读选文,回答问题(8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

12、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余以为妙绝(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1读文赏荷:(2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正面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侧面描绘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1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9 亲近而不庄重 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10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2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11读文赏荷: 正面:“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或者“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侧面: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