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19246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试卷共6页,三大题25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阅卷人得 分一、积累运用(30分)1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一遍,要求正确、工整、美观。(3分)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雨果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1)关关雎鸠, 。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绿杨烟外晓寒轻, 。 ( 宋祁 木兰花)(3)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 )(4)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5)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6)浮光跃金, 。渔歌

2、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7)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个事物说明道理。比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B号也叫别称、别号等。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C吴均的骈体文与朱元思书,含蓄流露出他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等构成。其中“本纪”是记述贵族诸侯历史的。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乡下曲辫子!”夹着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B. 北雁南

3、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C. 虽然这题较难,但是在老师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D. 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鱼贯而上,如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5下列关于名著格列佛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讲述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及慧骃国等地经历。B斯威夫特用讽刺的手法和虚构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C慧骃国对属地的居民,采取残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D全书的结尾部分,格列佛再次强调这些经历的真实性,并计划出版这部游记。同时他谴

4、责了一些歪曲事实的旅行家。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中,赣榆区精心打造“徐福文化、红色文化、山海文化、书香文化”四大文化名片,组织文艺精品生产, (A.推动 B.推进)文化产业提升。央视一生守护sh( )制组用时30分钟直播抗日山清明j( )扫英烈活动,和中央新影集团、央视发现之旅pn( )道等联合拍摄大型抗战纪录片青口十八勇士,和八一制片厂合作拍摄电影青口十八勇士。同时,推出以“江苏最美教师”柏纪荣为原xng( )的现代京剧山村女教师和小戏曲指尖暖流,完成人文赣榆九卷本丛书 (A.创作 B.编撰),重点打造一批以丝路小镇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小镇赣榆声音得

5、到广泛传播,赣榆故事得到生动讲述,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sh( )制 j( )扫 pn( )道 原xng( )(2)在文中空缺处选出合适的词语。(2分)(3)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阅卷人得 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7.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包含了哪些早春的物候现象。(2分) 8 请分析“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的作用。(3分)阅卷人得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

6、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猛浪若奔 ( ) (2)负势竞上 ( )(3)五色交辉 ( ) (4)沉

7、鳞竞跃 (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自 康 乐 以 来 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2简要赏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的写法(3分) 13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卷人得 分(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17题。(14分)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这儿是一个静静

8、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平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就让路途

9、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1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字的内容。(2分)15 第段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请加以赏析。(4分)16 作者为什么要写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4分)17 第段话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文章在记叙中插入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4分)阅卷人得 分(四)阅读朝花夕拾

10、片段,完成1820题。(10分)【甲】 还记得有一回他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座位号【乙】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

11、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18 【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个人物?(2分)19 【甲】文主要借助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4分)20上文所提两人都是作者在日本认识的,作者借他们分别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阅卷人得 分(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6分)在书信中与文化重逢近日,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节目在某网络平台开播了。这档定位于“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没有劲歌热舞、大咖云集,只是请来一些影视演员朗读名人书信,然后由嘉宾对背后的故事进行简单解读,透过文字与声线,展现别样的沉静之美,为岁末年初的喧闹荧屏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节目一经播出,点击量就达几百万,

12、两期播完,好评如潮。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作为面向大众的综艺节目,名人书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司马迁激愤的报任安书,韩愈义正词严的祭鳄鱼文,林则徐的私信,曾国藩的家书,徐志摩热烈的情话,刘慈欣对女儿200年后的寄语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可入信,或壮怀激烈,或柔情缱绻,书信记录了爱与痛,穿透了历史烟云。如今,信息发达,生活节奏加快,鱼雁传书早已被即时通信取代。可是,人们过于轻易的沟通表达,也失去了昔日的优雅庄重,显得直白粗陋了许多。同是表达思恋,我们通常只会说“想你”,而在武肃王钱镠的信中,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在左权的抗战家书中,又是感人至深的“何时相聚?念,念,念,念!”而“

13、云中谁寄锦书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悠长等待和对文字的珍重,在当下则更是难得。这些被公开的信件,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都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观众听到的不仅是信,也是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生智慧、大师情怀。只要用心,就不难从书信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书信中对民族的挚爱,对真理和艺术的思考,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那些纠结与顿悟、忧愁与喜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远比浮夸的表演、快餐式的网络文字更加丰富饱满、生机蓬勃。见字如面取得佳绩,也并非偶然。近年来,立足传统文化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以及展现国际视野的非正式会谈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