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信用和利息理论2010-2011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8465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信用和利息理论2010-2011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第二讲信用和利息理论2010-2011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二讲信用和利息理论2010-2011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二讲信用和利息理论2010-2011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二讲信用和利息理论2010-2011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信用和利息理论2010-2011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信用和利息理论2010-2011知识分享(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信用和利息理论,一、信用 二、信用形式 三、信用工具 四、利息和利率及相关理论,提出几个问题,简要讨论: 你如何理解守信、诚信这样的词语? 分享: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精通英语,诚信为人,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良好的团队精神,集学术知识、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伦理为一体的国际化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 信用和金融的关系。 信用范畴与信用词语的联系。 作为资金融通的金融活动,就是通过信用活动实现的,信用是金融领域的基本内容。,一、信用,信用范畴概述 1、什么是信用? 信用(Credit)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其特征是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将其货币或商品暂时转让给别人使用,借贷双方约

2、定期限,按期归还,并由借者支付给贷者一定利息。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贷者,借者,一、信用,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征信国家:信用体系健全, 信用管理行业服务普及以及企业普遍设立信用管理功能。美、日、以色列、韩、中国香港、台湾等。,一、信用,信用的本质特征: (1)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

3、殊形式; (2)信用过程伴随着价值增值的实现; (3)一般情况下信用关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的两种形态: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 (1)自然经济条件下以实物借贷为主; (2)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以货币借贷为主。,一、信用,2、信用的产生 从逻辑发展角度看,信用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私有制,而充分条件则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与剩余产品的结合是信用产生的基本基础。 3、信用发展的两个阶段: (1)高利贷信用:利息高、非生产性 (2)现代信用:降低利息、服务于生产,高利贷的特点,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广泛存在于古代;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

4、;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应视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畸高利率存在的条件,就借者说,关系身家性命,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为挥霍,也不怕利率高); 贷者不是慈善家,是追逐回报的经济人: 向这方面贷放的货币有限,奇货可居; 极高风险的补偿,对高利贷的态度,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政策上的取缔。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者;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我国的民间借贷讨论,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 蔑视、谴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应取的对策。,一、信用,4、现代信用的基

5、础 信用已成为商品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制度基础。 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1)信用关系无处不在; (2)信用规模呈现不断扩张趋势; (3)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 信用关系中的主体类型: (1)居民个人:资金净供给者 (2)企业单位:资金净需求者 (3)政府: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有时也是资金供给者 (4)金融机构:资金供求的媒介、中介。即金融中介。 (5)对外经济部门,一、信用,5、我国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作为借贷行为的信用,包含守信与失信两个侧面;它们总是相互伴随而存在。失信并不等于蓄意赖账;除去赖账,还有种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就总体来说,失信行为超过一定规模,将会

6、降低信用的作用;如果持续地、大量地存在,必然威胁信用范畴本身。 经济生活本身必然发展维护守信的机制。守信机制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权衡;是失信成本的约束。失信成本的趋降和制度化约束的加强。分散不可抗拒原因所导致失信的风险的机制;对于失信连锁反应的防范机制,需要法制建设和道德规范。,一、信用,失信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信用联系;不遵守承诺的坏风气也扩展到借贷关系之外。在计划经济中,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辅助性手段,自然形成轻视信用运作的观念;体制转轨的种种困难,削弱了保证正常守信秩序的基础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关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信用秩序的经济根基。“重建诚信”是覆盖整个社会

7、政治经济生活的全面课题;强调诚信作为行为规范,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建设。,二、信用形式,信用形式的划分 1、按照期限划分 即期信用、短期信用、中期信用、长期信用 2、按照主体划分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民间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3、按照用途划分 固定资产投资信用、流动资金信用、财政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投机信用,二、信用形式,信用形式:即信用关系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有: 商业信用:信用发展史上最早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现代经济中的主要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稳定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的信用形式。 国际信用 :资本输出与国际资本

8、流动问题。 股份信用:现代经济一种重要而特殊的信用 形式。,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的界定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其特点为: (1)发生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直接服务于商品生产和流通。 (2)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同时发生。 (3)商业信用的参与主体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2、商业信用的作用 (1)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信用支持。 (2)润滑了社会生产流通过程。 (3)有利于形成社会生产的基本经济秩序。,商业信用,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范围的限制; (2)规模的限制; (3)严格的方向性;

9、 (4)期限的限制。 4、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采取取消商业信用的政策; 改革开放后,开始恢复商业信用,1995年5月1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对商业信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bank credit)的界定 (1)指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媒介、以货币为对象向其他经济个体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的两大基本职能是组织存款和发放贷款。 (3)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机构进行间接融资或进行再生产过程中资金余缺的调剂。 (4)社会闲散资金银行社会各部门单位,银行信用,2、银行信用的特征:广泛性、间接性、综合性 (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债务人,一方是银行或

10、其他金融机构,一方是企业;银行信用反映着银行为一方、企业为另一方的信用关系。 (2)银行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大大超过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的资金,不仅包括各个企业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还包括社会各阶层和居民用作储蓄的货币收入,突破了个别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数量的限制。 (3)以银行信用形式贷放出去的资金,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以外的借贷资金,并且一般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银行信用,3、银行信用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信用领域居于主导地位,是一个社会基本的信用形式。,银行,盈余单位,赤字单位,银行信用,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从历史视角来看, 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

11、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商业信用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2)银行信用的发展又使得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完善。 (3)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e):是指资金盈余者将资金交给中介机构,再由中介机构把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者。为间接融资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等。 直接融资(direct finance):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盈余者那里获得货币资金,不需要中介。,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的界定 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它包括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

12、提供信用两个方面。 2、国家信用的形式:公债、国库券、国际债券、政府借款,国家信用,3、国家信用的作用 (1)调节财政收支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有助于稳定货币流通、稳定物价。 (2)国家信用可以扩大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国家信用,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联系: 1)具有相同的资金来源,即都是通过信用形式集中的社会闲散资金; 2)在社会闲散资金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在量上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国家信用扩张银行信用紧缩 。 区别: 1)国家信用范围要比银行信用大,可以动员银行动员不了的资金。“政府债券发行一般采用推销或分配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筹集资金的稳定性,国家信用

13、比银行信用强; 3)国家债券的利息作为财政支出项目由国家承担: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银行还可从贷款与存款数的利息差额中获取收益。 5、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的界定 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2、消费信用的方式: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贷款,消费信用,3、消费信用的作用 (1)消费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当前的消费效用满足。 (2)消费信用能够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4、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收入水平、金融体系发展 其他信用形式:民间信用、股份信用、国际信用等。,国际信用:资本输出与国

14、际资本流动,资本输出的理论,概括了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扩张的史实。但已不能简单用来论证改变了的国际关系格局。 国际资本流动,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但反映着更为复杂国际经济联系。贫富、强弱、控制与反控制依然是客观存在。,国际信用的形式,国外商业性借贷(foreign commercial loan):资金输出者和使用者构成借贷双方。如:出口信贷、补偿贸易等。 国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一国资本直接投资于另一国企业,成为企业所有者或享有部分所有权的一种资本流动形式。国外的直接投资,不完全等同于简单借贷,但投资一旦跨出国界,立即构成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

15、总体的一部分。,我国对国际信用的利用,股份信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责任股份公司(stock company)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主导组织形式,其特征: 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 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证,持有人为股东,股东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 股东不能退股,但可以出售、转让; 股东有投票权;但大量小股东,所以买股票,勿宁说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 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股份公司与信用,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是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前提条件: 货币资金的借贷市场极大的拓展,使股票的发行和转让成为可能; 投资而只负有限责任的创意,是“投资”准则与“借贷”准则融合的产物。,三、

16、信用工具,1、信用工具(credit instruments)的含义 信用流通工具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用以证明信用关系的书面凭证。也称金融工具,因其具有融通资金的作用。 信用工具的产生是信用发展的结果。信用的发展过程:尚未工具化的信用尚未流动化的信用流通的信用 信用工具的双重性质: 1)对出售者或发行人,它是一种债务。(赤字单位) 2)对购买者或持有人,它是一种债权或资产(盈余单位),三、信用工具,几种叫法: 信用工具:credit instruments 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s 金融产品:financial products 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三、信用工具,如何认识信用工具、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资产几个概念? 这几个名词所指内容是相同的。 证明借贷关系的书面凭证信用工具;(静态) 就其作为金融交易行为的载体来说金融工具;(动态) 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金融产品; 对于持有者来说,则是资产金融资产。,三、信用工具,2、信用工具的特点 (1)偿还性: 作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