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主要观点与理论讲义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84266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主要观点与理论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主要观点与理论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主要观点与理论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主要观点与理论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主要观点与理论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主要观点与理论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主要观点与理论讲义教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主要观点与理论,一、我国关于人生生涯的传统认识 1.儒、释、道传统文化 2.常见的传统观点 二、职业生涯选择理论 1、择业动机理论 2、帕森斯特质因素论 3、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重点) 三、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舒伯生涯发展阶段论 2、职业锚理论 四、职业生涯决策理论 1、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2、克朗伯兹的生涯决定社会学习理论,一、我国关于人生生涯的传统认识,1.儒、释、道传统文化 (1)儒家思想 孔子创立-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 “中和之美”。倡导“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释家 释迦牟尼-强调在生活实践中的修学,准确地认识自我。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

2、。 (3)道家 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2.常见的传统观点,(1)性善论-孟子“树理论”:强调应重视后天培养教育的功用,而忽视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2)性恶论-荀子“冰山理论”(弗洛伊德):强调后天教育的教育与转化。 (3)非善非恶论-告子“白纸理论”:强调后天努力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本我 隐形、无意识,自我、超我 显性 有意识,(1)对某项职业价值的评价-职业效价(V) 职业效价=职业价值观职业要素评估 择业者对职业的价值判断,职业要素评估择业者对某项具体职业的要求。如:兴趣、劳动条件、工资报酬、职业声望

3、等的评估。,案例分析:大学毕业女生拒当公务员跳楼身亡 据重庆晚报刊载:重庆某市级机关处级干部48岁 的刘美艺(化名)至今没想通:自己深沉的母爱竟成“杀” 死女儿的凶手。女儿晓琳从武汉大学毕业后,通过网络从 事自由职业,但在机关当领导的她认为这“工作”不稳 定,四处张罗让女儿进机关端“铁饭碗”,却屡被其女拒 绝。去年12月,一次争执之后,25岁的晓琳受不了母亲念 叨,赌气从25楼的家里纵身跳下。 思考: 1、据报道材料可推测:该女职业价值观属于何种类型?能否说明她的择业动机不强? 2、父母应如何对待子女的职业选择?,(2)职业期望值的评估,职业概率=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 竞争系数 随机性 某项职业

4、的需求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职业概率同职业需求量呈正相关。 择业者的竞争能力,即择业者自身工作能力和求职就业能力,竞争力越强,获得职业的可能性越大。 竞争系数是指谋求同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人数的多少。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竞争系数越大,职业概率越小。 其他随机因素。如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等。,案例:择业动机要素的定量评估(1),小明即将大学毕业,在他面前,有A、B两项职业。请依据择业动机理论,对此两项职业做出评估,认为小明应选择何种职业? 相关材料: (1)小明对职业的价值判断认为兴趣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工资待遇、第三是职业声望,第四是劳动条件。 (2)通过比较分析:A项职业在兴趣与职业声望

5、方面比B项职业要高;在工资待遇与劳动条件方面比B项要低。 (3)据他本人自我分析和现实情况:A项的职业概率为50%,B项的职业概率为80%。,案例:择业动机要素的定量评估(2),二、职业生涯选择理论(2),2、帕森斯特质因素论 (教材P4、P11) 帕森斯 (Talcott Parsons,1902年-1979年)美国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他根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等条件,提出与之相适 应(匹配)的择业理论。主要观点: (1)职业选择与指导的三大原则:对自我爱好和能力地认 识;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上述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匹配。 (2)职业选择与指导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

6、性)。身体状况、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与性格、家庭背景、学业成绩与工作经历等。,第二步: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提供有关职业信息。职业性质、待遇、工作条件以及晋升的可能性;职业最低要求;学习培训的机会等。 第三步:人职匹配。 (3)人职匹配类型 因素匹配(岗找人):客观工作(岗位)标准对择业者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自身客观条件)的要求。 特质匹配(人择岗):择业者主观条件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匹配。,二、职业生涯选择理论(3),3、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RIASEC学说) 人格类型职业(环境)类型匹配论 实践活动二: 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精简版) 下列有60道测试题,在指导老师读完每一道题目内容 后,请

7、根据对每一题目的第一印象和自我情况选择“是” 或“否”,选择“是”则在题号后画 “”,选择“否” 就在题号后画“”,不必仔细推敲,答案没有好坏之分。,(1)“霍兰德职业性向论”的个性特征和典型职业,实用型R,研究型I,传统型C,艺术型A,企业型E,社会型S,此类型的人拥有机械和运动能力;喜欢使用工具在户外工作;偏爱工具,此类型的人拥有数学和科学能力;喜欢独自工作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偏爱观念,此类型的人拥有领导和演说才能;喜欢有影响力;热中于政治和经济;偏爱人和观念,此类型的人拥有社交技能;热衷于社会关系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偏爱与人交往,此类型的人拥有文书和计算能力;喜欢在户内工作和组织事情;偏爱

8、处理文字和数字,此类型的人拥有艺术能力和想象力;喜欢从事原创性的工作;偏爱观念,(2)RIASEC六边形模型 (书P24),实用型R,研究型I,传统型C,艺术型A,企业型E,社会型S,(3)“霍兰德”六大类型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相邻关系工作的满意度是最高的,可以最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能。 相隔关系工作中易受职业环境的影响,在职业环境中出现矛盾或犹豫心态。工作中内在冲突也是比较大的。 相对关系较为少见。工作中情绪或心态波动较大,跳跃性强。易产生“人格分裂”现象。,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乐。,(4)ACT工作世界地图,A 就业相关服务 B 市场与销售 C 管理与规划 D 管制与保护 E 记录与

9、沟通 F 金融交易 G 储存与分派 J 计算机和信息专业 H 运输操作及相关职业 I 农、林业及相关工作 K 建筑与维护 L 手工艺及相关工作 M 生产制造和加工处理 N 机械电气专业 O 工程与技术 P 自然科学与技术 Q 医疗技术 R 医疗诊断与治疗 S 社会科学 T 应用艺术(视觉) U 创造与表演艺术 V 应用艺术(语言与文字) W 健康服务 X 教育 Y 社区服务 Z 个人服务,A,C,B,D,E,G,F,J,H,I,K,L,N,M,O,P,Q,T,S,R,U,X,V,Y,W,Z,三、职业生涯发展理论,1、舒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书P11) 舒柏(Donald. Super)美国生

10、涯辅导理论的大师。将人们生命周期中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假设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问题和任务,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与对策。是一种横向(年龄增长)+纵向(角色扮演)的职业指导理论。 (1)主要观点: 自我概念是舒伯关于职业生涯的核心观点。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是一种自我概念的实现和完成的过程。人有一种驱动力,不断地将理解到的自己融入工作中,在工作中实践自我。 正确的自我概念是生涯成熟的必要条件,(1)主要观点:,个性与职业相适应。每个人在个性特质上分别适应不同的职业,而每个人均可适合从事多种职业。但工作的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成功几率)有所不同,取决于个人能力、

11、兴趣人格特质及价值观等的匹配程度以及个人在成长与探索中的经验。 职业选择与调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职业选择与调适是一个:成长探索立业(固定)-维持衰退的连续过程。而自我概念的建立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个人在职业发展得现实中就要不断适应、调和自我,把自身放入一定的社会角色地位。,案例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有一对兄弟,他们家住在80楼。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 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 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 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 “包实在太重了,不如我们把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

12、梯来 拿。”。他们就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他们有说有笑地继 续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他们实在是太累了。想到还 只是爬了一半,两人开始相互埋怨,时而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 电公告,时而埋怨电力、物业公司经营管理不善,就这样他们边吵 边骂边爬一直到了60楼。累得连吵架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 “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 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 楼的包里了 ,(2)主要内容职业生涯五个阶段理论(书P12),舒伯(Super):生涯发展阶段与任务,年龄(岁),0,15,25,45,65,阶段,个人能力、态度

13、。兴趣与需求发展的启蒙期。经由观察、模仿与游戏角色扮演,逐渐发展自我观念,并建立对工作世界的观念,成长期,从学校、社团活动、各项工作经验中进行工作角色的试探,也从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兴趣、性向、性格、能力、价值观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做试探性的决定;在生活经验里试着鉴定个人的兴趣与其能力相配的可能工作领域,并藉由训练与发展技能提升职业参与,以利于实践个人的兴趣与能力。而职业偏好逐渐偏向某些特定的领域,生涯在此时期已有初步的雏形,探索期,由于工作经验的积累,让自己更了解个人适合从事的工作,并藉由教育训练充实工作技能,培养升迁的能力,致力维持工作的安定,建立期,维持既有职位与成就,准备退休计划,维持期,

14、改变工作及生活型态,配合逐渐衰退的身心状况,逐渐适应隐退生活,衰退期,(3)舒伯的生活/生涯彩虹,2、职业锚理论(职业定位理论),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教父” (1)职业锚涵义:是指新员工在早期工作中逐渐对自我加以认识而发展出的更加清晰全面的职业自我观。三部分内容组成:自身的才干和能力;自身的动机和需要;自身的态度和价值观 。 (2)职业锚的应用意义: 个人的定位与从事的职业匹配程度; 组织可将员工放到最合适的职业轨道上。 职业锚的测试分职业定位问卷和访谈两个方面。如感兴趣可以登录“有趣职场测试网站” ,(3)职业锚的八种类型和特点,案例:日本丰田公司的“轮调”制度,

15、日本丰田公司采取5年调换一次工作岗位或工作方式对 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培养与培训。每年1月1日进行人 员调整,调换幅度在5%左右。短期来看,转换岗位需要有 熟悉操作的适应过程,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但是 管理者与员工在此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从而 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一旦他们确定了职业 锚,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大为提升,工作效率也得以极 大地提高。并且,经常有序的换岗给员工带来适度的压 力,促使员工不断学习,是企业始终保持一种生机勃勃的 氛围。,四、职业生涯决策理论(1),1、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理论) 总观点:认为生涯发展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做出生涯决策 以及在生涯问

16、题解决和生涯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 (1)理论假设(参见书12-13,了解) : 生涯选择以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为基础; 进行生涯选择是一种问题解决活动; 生涯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取决于知识和认知操作; 生涯问题解决是一项记忆负担繁重的任务; 生涯决策要求有动机; 生涯发展包括知识结构的持续发展和变化; 生涯认同取决于自我知识(思维的内容和方式); 生涯质量取决于一个人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和决策制定者的能力。,案例:乌鸦和兔子,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都不干吗?”乌鸦答道:“完全可以呀!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扑向兔子,并把它吃了。兔子的灵魂很是不服,便向上帝告发是乌鸦让它静坐在那儿的,上帝说:“那你自己是怎么认为的呢?”。 寓意: 1、生命最大的主宰是自己,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是自己决定的路,与天无忧。“漫漫人生路,关键就几步” 2、要想坐在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