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7901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1 经济增长的事实与问题,1.经济增长的事实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快 70年代中期以后速度放缓 最终各国的人均产出水平呈现出收敛性 2.更广范围的考察 增长仅仅是一种近代经济现象 各国之间的经济比赛是一种“蛙跳”比赛 3.经济增长问题 什么力量推动经济增长? 什么因素决定着总产出长期增长? 技术进步决定经济增长。什么因素决定技术进步率?,2 增长理论发展概况,1.1930年以前的经济增长研究 斯密: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是决定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 李嘉图:一定的利润率是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歇尔:资本家延迟消费以及企业家对

2、企业的组织管理,导致了生产率提高和财富增长。 熊彼特: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2.1930年以后的经济增长研究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的历史观点 传统社会阶段 过渡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增长过程的经验研究 库茲涅茨:知识存量得以利用时,就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音响重大;经济赠与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曲线”。 索洛:劳动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和资本要素的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丹尼森:知识进步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经验知识、科学研

3、究成果、发明创造等。,完全抽象的理论分析 与上述理论的明显区别:不具体考虑增长过程、因素和源泉,而使用均衡的方法研究长期增长动态过程中实现稳定平衡增长的必备条件。 哈罗德-多马模型:G=s/。Ga=Ge =Gn =n。稳定增长条件:I00,sv。“刀锋式平衡增长”。稳定是侥幸的巧合。 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G=n+g。通过市场机制调整生产中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比例,可实现稳定增长。 卡尔多新剑桥增长模型: G=s/,s=(R/Y)sr+(W/Y)sw。通过改变收入分配结构可以实现稳定增长。,3.经济增长理论新发展 最优增长理论 代表人物:库普曼 最优增长模型概念:在社会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经济社

4、会要从各种不同的可行增长路径中选择一条路经,以实现社会目标的最大化。由于现在的社会目标函数是关于增长路径的函数,即函数的自变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实变量,而是路径变量,其实是一种关于时间的函数,即社会目标函数是函数的函数。 最优增长模型构成要素:一是评价增长路径的目标函数,二是描述经济运行的运动方程,三是确定经济起始状态的初值。在这三类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就得以确定。,新增长理论 代表人物:罗默、卢卡斯 新增长理论的要点是想通过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各国经济增长出现差异的原因。 外部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技术进步为外部条件,但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使得总量生产函数具有规

5、模报酬递增的特性。 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但他并不因此得到收益。 凸性增长模型 在完全竞争和凸性生技术下说明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可能性。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就

6、是凸性生产技术的特例。,补充知识,3 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1.技术进步的含义 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导致劳动和资本的效率得到提高。 含有金属进步的总量生产函数为:,技术进步率 既定资本与劳动投入下的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增长率。,技术进步率与时间有关,不同时刻有不同的技术进步率; 当前技术进步率与当前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有关。资本与劳 动投入不同,技术进步率不同; 点式技术进步率反映的是既定时刻、既定资本与劳动投入下的技术进步的速度趋势,因而是用极限来衡量的单位时间内的技术进步增长率。,规模报酬不变下的技术进步率 定理3.1 假定社会生产技术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即无论何时何刻,总产出都是资本与劳动

7、投入的一阶齐次函数:,那么在任何时刻t,都有下面三个事实成立: 只要资本-劳动比不变(希),技术进步率Gt 就不变。 只要产出-资本比不变(哈),技术进步率Gt 就不变。 只要产出-劳动比不变(索),技术进步率Gt 就不变。,函数,外生的技术进步率 由于是外生的,故在模型内部为常数,假定为g,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时要素贡献的影响 Y=F(A(t)K,B(t)L)是技术进步生产函数,而Y=F(K,L)可看作没有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 用,分别表示没有技术进步情况下的产出对资本的弹性和产出对劳动的弹性;用t,t 分别表示技术进步情况下的产出资本弹性和产出劳动弹性,则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为(K,

8、L)时,就有下述公式成立,技术进步增长率与要素增长率,产出要素弹性不变的情形 Gt(K,L,t)=a(t)+b(t) ,为既与要素投入量无关,也与时间无关的常数。 定理3.2 设社会生产函数为Y=F(K,L)。产出对各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的弹性为常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按照柯布道格拉斯方式进行:Y=cKL。其中是产出对资本的弹性,是产出对劳动的弹性,且,c都是常数。,技术进步分类,2.技术进步与收入分配 技术进步可能改变国民收人在利润与工资之间的分配比例。 中性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前后的利润与工资占国民收人的比例不变。 非中性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改变了利润与工资占国民收人的比例。 劳动节约型技

9、求进步:提高了利润占国民收人的比例。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提高了工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中性与非中性的判断问题 不能选择要素投入不变的点进行比较,垂直比较法有缺陷。 借助定理3.1进行判别才是正确的。,中性技术进步标准 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 定理3.3(希克斯中性定理)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成为希克斯中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技术进步前后,只要资本-劳动比不变,利润率与工资率的比率就不变。这里,利润率即单位资本的利润,可看成资本的利率或者资本的使用价格;工资率即单位劳动的报酬,可看成劳动的价格。,定理3.4(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形式) 设技术进步生产函数为Y=Ft(K,L),无技术进步的生

10、产函数为 Y=F0(K,L)=F(K,L)。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当且仅当技术进步生产函数可以写成Y=t(K,L)=A(t)F(K,L)。也就是说,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等同于同等密集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资本与劳动的使用效率得到了同等程度的提高。,定理3.5(哈罗德中性定理)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成为哈罗德中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技术进步前后,只要资本产出比不变,利润率就不变。这里,利润率即单位资本的利润,可看成资本的利率或者资本的使用价格。,定理 3.6(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形式)设技术进步生产函数为 Y=Ft(K,L),无技术进步生产函数

11、为 Y=F0(K,L)= F(K,L) ,且生产函数具有如下三条性质:,索洛中性技术进步 定理3.7(索洛中性定理)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成为索洛中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技术进步前后,只要劳动产出比不变,工资率就不变。这里,工资率即单位劳动的报酬,也即劳动的价格。,定理3.8(索洛中性技术进步形式)设技术进步生产函数为 Y=Ft(K,L),无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为Y=F0(K,L)=F(K,L) ,并且生产函数具有如下三条性质:,则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成为索洛中性的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生产函数可以写成Y=Ft(K,L)=F(A(t)K,L)。也就是说,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索洛中性技术进步等同于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纯粹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